MRI和CT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 2

MRI和CT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尼佳文 ,董晓旭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目的:为了研究MRI和CT对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份-2022年5月份在新泰市中医医院进行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六十名患者作为所要调查研究的对象,对这六十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CT和MRI对于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的诊出结果统计看,在发病六小时以内,MRI和CT检出数据具有较大的临床差异性,数据比较符合临床与统计学意义(P=0.004,P<0.05), 在发病12小时到24小时,MRI与CT的检出具有临床数据的差异性,比较数据更多符合其临床与统计学意义(P=0.003,P<0.05),而对于在发病24-72小时以及72小时以上的结果总结,数据差异性不大,不具有临床与统计学意义(P=0.491,P>0.05;P=0.291,P>0.05)。两种检查结果的实际符合率以及图像质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六小时以内的超级性期脑梗死,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会比CT具有优势,在6小时到72小时内,部分脑梗死在CT影像上会有病灶变化,而MRI影像上的表现相对更明显,在超过72 小时的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中,CT和MRI都可用于诊断脑梗死。MRI在实际检出率与图像质量方面也相对来说占据优势。由此可见,两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都可用于脑梗死的诊断,但对于超级性期以及急性期的脑梗死,MRI的优势会略高于CT,在必要时,也可进行两种检查方式的互补检查。

关键词:脑梗死;CT;MRI;诊断价值

近年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总人数已大于美、加、法、日本等国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于世界前列。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即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脑梗死多好发在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的几率会比女性的稍微略高。患者往往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具有发病率比较高、较容易导致肢体残疾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造成脑动脉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细胞缺氧缺血坏死,出现相应的功能。脑梗死在临床上通常被分为出血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以及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通常分为四期,第一期表现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是主要指早期发病潜伏期在大约1个小时左右到6 个小时以内产生的,病变周围组织钙化不明显,可以清晰见到周围部分血管组织内的网状内皮细胞、神经细胞以及星形角质细胞发生明显的变性肿胀,线粒体的肿胀空化现象。第二期为急性期脑梗死,一般是指发病6小时到72小时,缺血区域的脑梗死的脑组织部分苍白并伴有轻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以及内皮质细胞呈明显肿胀以及缺血性改变。其中发病时间在24小时到48小时内将达到高峰,此两阶段感染期间可发生有大量脑胶质神经细胞的完全脱失,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以及有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被病毒浸润,脑部组织结构中有时会出现了较无明显严重程度上的组织充血水肿现象。第三期为亚急性期脑梗死,是指发病3天到11天,病变的脑部组织会出现液化变软,坏死的组织开始吸收。第四期为慢性期脑梗死,是指在发病后的第11天开始进入此时期。液化坏死的脑部组织被吞噬细胞所清除,脑部组织开始萎缩,小的病变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的病变会形成软化灶。此时期会持续数个月甚至有的长达2年之久。本文主要以缺血性脑梗死作为例进行分析。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磁共振也在逐渐普及于中小型的基层医院,而CT和MRI也通常用于临床诊断脑梗死的依据,所以提出了CT和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1  临床资料

收集2021年7月份-2022年5月份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医医院进行脑梗死影像学检查的6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年级(47.5±6.5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入院影像学检查,且60名患者都符合由中国脑血管集会制定通过《脑梗塞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

(1)病例经伦理组织批准

(2)年龄在25到80岁之间的患者

(3)患者自身无重大手术史

(4)有患者或其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例

1.3排除标准

(1)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欠缺等患者

(2)不愿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

(3)体内有钢板支架、心脏起搏器患者

(4)孕妇、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1.4研究方法

通过对被新泰市中医医院在2021年7月份-2022年5月份收治的60名脑梗死患者的入院时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问诊的分析,8例患者为发病六小时以内来院就诊,30例患者为发病6小时到24小时来院就诊的,在发生脑梗死24小时到72小时来院就诊的患者为12例,10例为发病超过72小时来院就诊的的患者。

2  结果

在对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CT以及MRI检查时,数据统计结果:在发病六小时以内的CT检测出的患者为0例,MRI检测出的患者为8例;在发病时间为6小时到24小时的CT检测出9名患者,MRI检测出28名患者;在发病24到72小时之间,CT检测出7名脑梗死患者,MRI检测出11名脑梗死患者;在发病超过72 小时,CT检测出8名脑梗死的患者,MRI检测出10名脑梗死的患者。综上数据表明,在发病六小时以内,X2=3.638,数据具有较大的临床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5)在发病6小时到24小时之间,X2=4.228,数据具有临床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而在发病24到72小时之间X2=0.643,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91,P>0.05),在发病超过72小时时,X2=1.620,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91,P>0.05)。

3  结论

综上所述,大多数病例在24小时之内CT平扫表现为阴性。在超级性期以及急性期,CT影像表现不如MRI明显,而在72小时以后的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

CT和MRI都可用于诊断脑梗死。对于比较早期的脑梗死,MRI的敏感性会高于CT,其检出率、实际符合率以及图像质量也会相对更高。MRI的无电离辐射、可多方位多切面的观察病灶以及敏感性相对较高的优势,比较受患者的青睐,但MRI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扫描具有扫描时间短、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以及没有对体内放钢板支架等的要求的优势,在必要时,可以进行两种影像学的互补检查。以便更早更准确的确定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黄金时间,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林晓会.应用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09):172-173.

[2]杜飞,郭艳霞.MRI 与 CT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