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技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技术的研究

梁勇

灵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广西灵山 535400

摘要: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最重要的游钓鱼类之一。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相关养殖技术。近些年,广西钦州市加州鲈养殖技术不断创新,现已研制并成功推广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技术。结合试验情况,文章对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技术研制成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加州鲈养殖;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技术研究

引言: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如河道网箱拆除、养殖废水不达标等,传统水产养殖业在近些年发展中遭到不小冲击。为相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绿色养殖”理念,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于2020年开始逐步完成当地水产养殖升级,2020年开展了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取得了不错效果。现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1 加州鲈养殖池和养殖配套设施

1.1 试验点

此次试验地点选择在钦州市灵山县潘氏水产养殖场,场内共设置6个陆基高位圆池,养殖场靠近蔬菜基地,整体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水质满足养殖试验要求。

1.2 养殖池准备

6个陆基高位圆池外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建造,池内采用帆布材质,一体成型。6个圆池尺寸大小一致,半径为5米,深2.1米,地上圆柱形部分高度约为1.1米,地下圆锥形部分约为1米。配备由进排水管道和30千瓦水泵组成的循环水系统、由4.5千瓦罗茨鼓风机和纳米管等组成的微孔增氧系统、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养殖排出的尾水经过沉淀池沉淀过滤再进入水库,在水库内投放净水鱼来净化水质,之后水库的水再进入高位圆池循环利用。

2 加州鲈苗种放养

加州鲈鱼苗放苗前,对全部6个圆池做消毒、刷洗处理,漂白粉与水量比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次日用干净清水多遍清洗。为避免杂鱼、虫混入水库,于圆池进水口处设置60目密眼网,水位高度保持在1.8m左右。2020年9月,该县外引加州鲈鱼苗若干,平均规格为28g/尾,为减少和控制应激反应,出塘前对苗种进行拉网锻炼;放苗前,需要对全池做姜水(被稀释的姜汁)泼洒处理,之后将鱼种袋放入高位池;对鱼体表面和腮部做杀菌处理,通过3%食盐水浸泡方式将寄生虫和病菌杀死,浸泡时间为5min。6个陆基高位圆池分别标记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其中2号和5号圆池放养8000尾加州鲈鱼苗,1号、3号、4号、6号放养量6000尾加州鲈鱼苗。全部鱼苗放养完成后,静待2天,第3天用聚维酮碘做全池消毒处理,之后开启微孔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3 加州鲈养殖管理

3.1 加州鲈养殖中饲料的选择及投喂

在本次试验中,将膨化配合饲料作为加州鲈养殖饲料。以2号圆池为例,从放养第2天开始观察鱼苗状态,待池内全部鱼苗适应新环境后,以人工方式完成饲料投喂。

整个饲料投喂过程要始终坚持如下原则:

(1)第1投喂日需要完成3次饲料投放,第1次在早上6:30-7:30,第2次在中午11:30-12:30,第3次在下午17:00-18:00,投饲率保证在3%~5%之间。

(2)从第2个月开始,日投喂次数由3次减少至2次,第1次投喂时间为早上6:00-7:00,第2次投喂时间为下午17:30-18:30,投饲率保证在2%~4%之间。

(3)圆池内水温降低至15℃以下时,日投喂次数减少至1次;当水温继续降至10℃及以下时,停止饲料投喂。若圆池水温回升,则按照相同温度标准恢复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次数。

(4)饲料投喂量无固定标准,但要适中,根据加州鲈鱼苗实际生长情况与环境变化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包括水质、天气、温度、湿度等。此外,饲料型号也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随着加州鲈体积逐渐增大,饲料要及时调整。

3.2 加州鲈养殖日常管理

按照一般标准,加州鲈养殖过程中需要每日完成3~4次巡池,检查内容包括:监测设备运行是否良好,增氧量是否足够,加州鲈活动是否正常,摄食量是否充足,圆池内是否有死鱼,如有,需及时捞出。无论水温高低(10℃以上),或日投喂次数多少,每日最后一次投喂完成后,静待1h,然后打开圆池排污阀门,将池中杂物排出;冲洗1-2次后重新灌注新水。过程中,需要采用在线监测方式对水质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标准水体理化指标进行对比。将被排除的污水和杂物投入到沉淀池,反复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池中上部水体重新排进水库,利用鲢鳙等净水鱼对水体做净化处理;沉淀池下部水体中存留的残饵等污物投入到果园或菜地中进行综合利用。

3.3 加州鲈养殖病害防治

养殖人员每天巡池,观察加州鲈活动、摄食情况,检查有无病死鱼,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换水量,保持养殖水体溶氧充足;饲料中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高稳VC等,增强加州鲈的体质;根据天气及加州鲈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半个月用驱虫的中草药驱虫1次。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州鲈长至250克/尾以上时,两个放养8000尾加州鲈的高位池发生了肝胆综合征,可能与养殖密度大、前期加州鲈料投喂量过大有关。项目组通过加大换水量、投喂保肝护肝药品、适当减少投喂量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4 试验结果

本次试验从2020年9月开始,于2021年8月底结束,经过1年养殖,获得加州鲈总重量为20500kg。由6个陆基高位圆池放养不同数量的加州鲈鱼苗,因此收获重量也不一样。其中,2号和5号圆池放养8000尾加州鲈鱼苗,共收获7850kg,1号、3号、4号、6号放养量6000尾加州鲈鱼苗,共收获12650kg。根据统计结果,每尾最小收获445g,最大705g,成活率达92%以上,饲料系数1.3。本次项目总投入超过580000元,包括饲料成本费348000元,水电费38900元,人工费22000元,苗种购置费154000元,固定资产折旧费8000元,药物及其他费用13500元,总计584400;加州鲈销售单价为每千克37.5元,总收入为768750元;获得利润184350元。

5 分析讨论

(1)试验证明,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方案可行。经过几年持续探索和1年试验经验,技术推广站掌握了加州鲈养殖关键技术,通过试验证明了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具有较强优越性。截止2022年6月,该技术在当地已完成初步推广,陆基高位圆池建设数量已达到10个,并陆续有新的圆池正在建设。

(2)饲料投喂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加州鲈是肉食性鱼,人工驯化后摄食配合饲料。由于鱼自身存在先天性“糖尿病”等问题,所以选择饲料的淀粉水平和能量、蛋白质配比要合理,要适当添加胆汁酸、蔗糖脂肪酸酯、胆碱等成分,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根据加州鲈生长时期及天气、摄食和活动等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型号、投喂次数和投喂量,避免投喂过少引起自残,影响生长;投喂过多造成浪费,败坏水质。在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和保肝护肝药品等物质,增强鱼体免疫力,避免发生肝胆综合征等疾病。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选用了优质的配合饲料,加州鲈的生长速度快,但由于未控制好饲料使用量,致使高密度养殖的两个高位池发生了肝胆综合征,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3)越冬期促进加州鲈生长,苗种成本降低。从提高加州鲈养殖效益角度看,“越冬”始终是养殖场必须接受和面对的问题。从前文论述中可知,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饲料投喂已经停止,加州鲈新陈代谢速度和生长减慢,持续一段时间后,掉膘现象明显。养殖场变换了露天养殖方法,通过开启增氧机和实施科学投喂方案,以保证加州鲈安全越冬,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方法依然无法达到目的。2021年冬季,当地项目组探索并实施了新的养殖方法,即塑料大棚养殖法,同时辅以增温措施改善环境温度,获得良好效果。

(4)加州鲈鱼苗最佳放养密度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次试验采用了两种密度养殖模式,即2号和5号圆池放养8000尾鱼苗,1、3、4、6放养量6000尾鱼苗。结合加州鲈实际生产情况,6000尾成活率要比8000尾成活率高5.5%,单位水体的产出高25.45%。这样来看,密度越大,成活率越低。但考虑到病害问题,密度大小与成活率高低是否存在正比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从本次试验效益上看,6000尾和8000尾差距不大。

参考文献:

[1]储军,王贤彤.池塘“跑道式”养殖加州鲈技术[J].科学养鱼,2022(07):42-43.

[2]郭从霞.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技术[J].科学养鱼,2022(06):43-44.

[3]赵武义. 加州鲈源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李斌顺, 加州鲈的引进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彰武特种水产养殖中心,2015-04-12.

[5]弓飞龙,王国民,肖霞.池塘养殖加州鲈技术[J].河南水产,2009(02):19.

[6]周建春. 生态养殖技术对加州鲈生长及养殖环境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

[7], 加州鲈池塘养殖技术结构的研究. 安徽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20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