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合作,提高中职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教育的有效实践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中职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教育的有效实践及思考

朱晓珊  ,郑冬春

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特殊家庭也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大量特殊家庭,他们普遍缺乏关爱,性格孤僻,需要学校和家庭重视起来,共同关爱他们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下,中职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采用多种模式,家校深度融合,实现对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教育工作有效推进,实现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  中职   特殊家庭   关爱教育

中职特殊家庭一般指由于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父母外出务工、父母残疾等原因,造成不能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由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学生缺乏父母关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家庭要通力协作,增加对学生的关爱教育,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与正常家庭相同的关爱,健康快乐成长。

一、家校合作对于中职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教育的意义

1、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的中职特殊家庭,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在实际调研中,由于父母原因造成学生缺乏关爱较为普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对于学生的关爱工作无法推进。对于特殊家庭学生来说,父母通过有意识的关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个年龄的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但是相比于成年人来说,这个年龄的学生普遍心理敏感,家庭教育与氛围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关键。特殊家庭的现状,意味着学生更加渴望关爱,相比于同龄人,他们的思想成熟更早,只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那么在今后的成长中他们会更为健康,面对困难与挫折也有较为成熟的心理,更加从容面对未来学习与生活。

2、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增加学生关爱教育

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前,学校就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中职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时间要超过居家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教育不可避免。家校合作情况下,学校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后,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来实施关爱教育。一般来说,在学生心中,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长辈,有时还会是亲人,因此从心理上对于教师有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作为封闭环境,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共同生活在一起,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对于缺乏关爱的学生来说十分珍贵。家校合作下,学校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对于特殊家庭学生从学习上和生活上予以照顾,提倡学生间亲密无间、互相关爱的校风,教师对于特殊家庭学生多加关爱,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能够有效改变特殊家庭学生缺乏关爱的现状。

二、目前家校合作中职特殊家庭关爱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中关爱教育缺乏有效模式

目前在家校合作针对中职特殊家庭关爱教育,存在重流程、轻落实的现象,特别是由于缺乏成熟的合作模式,导致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将关爱教育简单理解为开家长会、统一关爱活动的形式,无法真正做到长期有效的关爱特殊家庭学生。一些学校与家庭合作,定期召开特殊家庭家长会,在参会中双方交流对于学生的关爱活动,这种形式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未考虑到未成年学生自尊心问题,特别是一些思想敏感脆弱的学生更加在乎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不希望特殊家庭的身份给同学知道。一些学校会定期举行特殊家庭关爱活动,通过物资援助、建立爱心节日等形势实现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没有持续的关心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关爱活动沦为教学任务,没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起到关爱特殊家庭学生的作用。

2、家校合作中家庭关爱教育不到位,有效性不足

目前在家校合作中,由于部分家庭中家长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对关爱教育正确认识,认为学生到学校后,应该由学校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没有能力完成其他教育。在一些家长看来,关爱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家长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配合学校,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由于各种原因也无法配合学校共同完成关爱教育,造成目前家校合作整体推进力度不足。在对家校合作关爱教育调查中,一些家庭确实存在困难,但是主要还是观念上不重视,认识不到特殊家庭环境下,缺乏关爱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利。目前来看,家校合作中,家庭关爱教育在家庭方面缺乏较为严重,传统文化影响下,家庭成员更习惯于运用严肃环境去对待青少年成长,缺乏营造温馨关爱的家庭氛围。

三、家校合作下中职特殊家庭关爱教育实践路径

1、家校合作多种形式,实现关爱教育

针对家校合作下推进对中职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关爱教育中,同时,学校应当创新思想,对于合作形式要有多样性。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教育不仅体现在教学成绩上,也要从生活上出发,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在与家庭合作中,要建立特殊家庭档案,对于每一个特殊家庭的情况做出针对性措施,例如,对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参与到同学互动中,减少孤独感,对于父母残疾特殊家庭,可以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减少生活压力,采用助学金等形势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在关爱教育中,要加强对家庭成员和教师的培训,引导家长和教师主动树立关爱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关爱成为一种学校风气,每一个学生与家长主动意识到关爱特殊家庭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校积极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活动,不仅局限于生活和学习上,让需要被关爱的学生时刻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

2、家校合作深度融合,互相促进对特殊家庭关爱教育

在家校合作中,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更多从简单的家长会实现,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在合作具体内容上,也倾向于简单的信息交流和固定的互动,双方没有深入融合,实现对学生的关爱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家庭应当共同行动起来,不仅从现实出发,制定具体的关爱措施和行动计划,还要着眼于学生未来成长,采取深层次关爱规划。对于学生的关爱,要落实家校合作的宗旨,对未来学生的心理和发展做出规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家庭互相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生活上有人关心,实现成材。

3、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在特殊家庭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敏感、自卑、脆弱等心理问题,在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健康快乐成长。中职学校可以与社会心理专家进行合作,邀请心理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们排解心理疑惑。对于一些心理问题的特殊家庭学生,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一对一辅导,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走上正规。在日常的关爱教育中,引入心理教育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特殊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特别是经历过生活挫折的学生,往往把自己内心深处封闭起来,不愿意面对他人敞开心扉。校企合作下,学校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采用适当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总结:加强家校合作下的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社会对特殊家庭的关爱。特殊家庭的形成虽然由于不同原因,但是对于青少年影响是深远的。只有家校合作,共同重视对于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才能使其中的学生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减少由于缺乏关爱而导致的各种心理疾病,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费金芹. 家校携手,助力学生发展——中职家校合作之思考与实践[J]. 记者观察:下, 2018年第7期  111页-111页  共1页

【2】黄瑜. 协同教育理论下中职家校合作育人的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年第6期  152-153页  共2页

【3】许卫国.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 促进家校融合育人——区域内初中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调查与实践[J].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第3期  79-80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