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实践举措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实践举措研究

鄢俊梅   李燕丽

资阳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命脉,在整个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种子作为保障农业种植与生产的基础条件,如何进一步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是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种子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实践举措,并以此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实践举措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如何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是现阶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种子质量是确保农业生产质量的关键,其种子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讨论持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维护种子市场稳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神建设

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到新修改的种子法全票审议通过,再到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推进,中国种业振兴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以端稳“中国饭碗”为目标,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一定能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让“中国粮仓”更加殷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而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而后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实际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在农业行业中,种子经济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其主要原因便是现阶段我国的种子管理制度并未充分契合新的经济体系。所以,为切实有效的改善现阶段种子市场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则需要相关部门结合新经济体系下的实际情况优化种子管理制度内容,提高对种子市场中质量管理与监督管理两方面的管理力度,以此保证农业经济可以在新时代中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提高农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可以保证其内部的农户充分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自身的好处,从而使农户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养成持续发展的思想行为规范,进而主动维护其共同群体的利益和自身利益[1]。各地方政府均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落实优化市场方面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以此保证切实有效的提高市场监督管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相关农产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使我国农户可以通过种植农作物与贩卖农作物方式获取到较为可观的经济利益。

二、完善我国在种子市场方面的监督改革

现阶段在种子市场中的种子多数是通过专业的种子生产单位供给,此种供给模式无法对种子进行有效的保险,若种子单位所供给的种子出现问题,则会导致种子市场与购买者出现较大的利益损失。为切实有效的提高种子市场中的监管力度,则需要完善种子的供给渠道与供给方式,做到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换言之便是确保种子生产单位所供给的种子具备一定程度的保障,以此从根本上提高种子的质量。另外,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提高对种子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使监督工作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结合实际情况对种子做出合理且科学的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也需要对种子单位的资质与运行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与分析,指出当前状态下需要进行优化与完善的方面,以此确保种子单位具备一定程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种子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种子企业实际情况与考察后的结果制定符合种子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方案,以此确保种子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规范性[2]

不仅如此,种子监督管理部门也需要提高对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种子的销售方面,应加强对种子市场贩卖劣质种子行为的打压力度,以此杜绝贩卖假种子、劣质种子的现象。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巡查小组,对种子市场进行不定期随机巡查,若发现上述不正当行为,则需要追根溯源对源头进行严厉惩罚,通过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使心怀不轨的商贩或不法分子从根本上打消贩卖劣质种子、假种子的想法,以此保证种子市场的优良风气与健康的氛围。

三、优化种子管理方面的相关标准

若想切实有效的提高种子管理力度,使该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全面性、系统性,则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种子市场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以此确保种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进而提高种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管理层而言,需要其根据种子市场实际情况与农户在购买种子时的实际需求,优化种子管理相关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体恤民心,根据农户真正需求切实改善种子管理标准与相关规定,全面调查农户对当前管理制度的意见与建议,对存在漏洞且实际意义不强的制度内容则需要进行有效修改或直接废弃,而对于效果良好且实用性强的制度内容则予以保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相关政策的落实,注重在落实过程中的苦难与阻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在落实种子管理制度时,若出现蓄意打破规章制度、故意损坏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或群体,则首先需要管理人员采用强用手段对上述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此种恶劣影响的扩大,其次有专业的调查人员对此类行为进行追根溯源,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行为发起人的法律责任,以此确保有效杜绝恶劣行为的出现与扩散

[3]。对于种子管理制度而言,其根本意义在于保证农业领域和种子市场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风气,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或相关企业放款,以此提高生产群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监督方面,保证所管辖的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每个环节中的内容也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规章制度,从而构建出符合企业与农户发展的健康局面,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和农户农业产物的税收并为其开放相关政策,以此切实提高对农户与企业的农业产物的收购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种子行业与农业的发展速度得到十分显著的提高,行业内的风气也会在良性循环之下愈来愈好。随着行业得到有效发展,加入的人也会逐渐增多,人数基数的提高意味着农业人才的数量提高,而人才数量的增加则表示该行业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在新时代中仍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切实提高的该行业的整体实力。

四、完善与优化种子质量标准体系

实际上,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有效提升需要依托健全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其质量标准体系是种子市场的监管依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与优化现有的种子质控标准体系,同时依据种子市场标准去进一步强化种子的生产,推动种子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精细化发展。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还要依据全面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有目的性、规划性的强化种子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联系,进而加强对相关行政区种子管理站种子质量,维护种子市场中的供需与平衡发展,为当地种子市场管理与监督建立一个全面的、标准的种子标准体系,促进种子市场的长效发展。除此之外,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需做好各市场监管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根据实际市场情况与发展特点,强化种子市场的指导与服务质量,落实“农以种为本”的理念,保障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顺利推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业用种总体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在全面推广绿色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种子市场经济发展与管理情况,逐步完善种子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并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神建设,进而有效提高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参考文献:

[1]徐海峰,孟祥玉. 农业执法中落实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措施探讨[J]. 种子科技,2022,40(5):133-135.

[2]朱志成. 丹东市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现状及建议[J]. 中国种业,2021(7):30-31.

[3]杨兴顺. 县级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建议[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