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效果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和预防策略。方法:整理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研究发现,造成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根源是护理人员、医院和病人。结论:针对不安全因素根源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提高其工作素质、规范护理管理、加强与病人之间沟通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引言:近些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开始持续上升。心血管主要是指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造成的心脏或大脑发生的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影响民众身体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高危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一旦发作很有可能导致病人残疾,严重情况则会造成死亡,即便在医疗技术先进的现代,仍有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留下后遗症,致使生活不能自理。心血管疾病的病发原因十分复杂,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存在较多阻碍,使得医生无法对病情进行正确的判断,而且该病在病发后短时间内患者就进入到危重状态,病情发展迅速。此外,心血管疾病还有许多分支,疾病种类比较多,影响到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1]。因此,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心血管内科护理容易出现不安全因素,患者在疗养或病情观察期间,易发生猝死或摔倒等事件。为了保障患者健康与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筛选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8.63±1.51)岁。其中,有43例病人诊断为高血压,心肌梗死24例,冠心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

1.2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记录护理情况,分析不安全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针对实际制定相应的解决和预防措施。

2.结果

研究发现,造成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医院和病人上,见表1。

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构成比 [n%]

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

医院不安全因素

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

人数(n=100)

25

10

34

构成比

25%

10%

34%

3.讨论

3.1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方面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经验,加上自身对这方面护理工作的认识不足,使得在开展护理工作中时常出现问题,从而引起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尚未注意到患者状况,一些患者独自上厕所、私自下床等作用非常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对于心理状态不佳的病人,护理人员也没有及时地及时地与之进行交流,帮助其疏导,也会造成安全事件出现[2]。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稳定开展和病人康复,还会增加医患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疾病认识深度较浅的病人,其矛盾会更加剧烈。此外,由于护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一个护理人员往往需要照顾多名患者,就会出现疲惫、厌烦的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就会出现不正确操作的行为,与病人之间也无法进行良好的交谈,进而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病情。

3.1.2医院方面

费用纠纷是医院引起不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快,疾病发作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否则会给病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但是在苍忙之中,医务人员没有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语气,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催促病人家属缴费,同时也并未向病人家属做出详细的解释,没有讲清费用的具体事项等,从而引起与病人家属之间的矛盾。此外,一些医务人员在记录护理工作情况下,其记录方式不符合医院标准,造成病人在领药时出现失误,也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

3.1.3患者方面

在向病人阐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病人就会出现消极、低落和焦虑等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均会引起安全事件发生,同时也影响到疾病治疗稳定开展。此外,由于一些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不理解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行为,不认同治疗方案,对当前的治疗技术保持着太大的期望,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就对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严厉地指责,较恶劣的还会进行辱骂,不利于病人康复和疾病治疗[3]

3.2相关预防措施

3.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还要培养良好的工作素质,是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要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赢得病人的信任,确保护理工作稳定开展,保证护理效果。

3.2.2规范护理记录

医院需要为病人做出详细的解释,讲清楚费用具体事项,同时做好记录,在与之交谈过程中要控制好语气,注意交流方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影响患者治疗。医务人员在记录护理工作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强化护理管理工作,细致记录好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病情信息,确保记录资料的真实完整。倘若发现有差错,应在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生。

3.2.3做好与病人之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若病人要去卫生间,应予以搀扶,避免摔倒,如果患者出现私自下床的行为,要向其解释不恰当的动作所造成的后果。与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进行交流,稳定心理情绪,及时排除影响患者康复的情绪,同时要注意语气和交流方式[4]。病人或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可以讲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患者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杨洪倩.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143-144.

[2]崔西花.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27+73.

[3]何亚莉.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人人健康,2020(13):164.

[4]李跃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