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陶磊 ,虞小龙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国家战略之一,需要在乡村规划中具有明确具体的实施策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助推乡村地域系统发生根本性转变。城乡关系一直是规划学科的重要议题。近年来,乡村地区的建设规划在规划学界的热度逐渐增高。本文主要对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 城乡制度;乡村规划;理论

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而前一个阶段亦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乡村转型发展是乡村地域系统构成要素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对以往乡村建设的回顾,我们发现,乡村振兴规划和以往的村庄规划有很大程度的区别,本质上是乡村转型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系统解决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难题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继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党中央关于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和飞跃。我们可以把乡村建设划分传统村落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村庄规划。

1 村镇规划建设的步骤

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部门繁多、体系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几个步骤:(1)规划建设资料收集工作;(2)村镇的总体规划;(3)村镇分体规划;(4)村镇建设的落实;(5)村镇建设管理工作。规划是村镇建设的先导步骤,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村镇规划的首要环节。要通过问卷调查、村志民族志研究等方法,对村庄整体的地形、人文、风俗、人口、历史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为后续规划工作提供基础素材。在村镇的整体规划中,要立足于村镇的宏观整体,根据村域人员结构及具体条件统筹合理布局,也要兼顾村镇细节安排,注重细化垂直领域结构调整。其结果是,绘制关于村镇规划的“五图一书”,即村镇现状图、村镇用地评价图、村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村镇整体规划图、村镇各项工程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而后续的村镇分体规划与相关建设工作交代了村镇内各项工程的具体安排,涉及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网络、功能区域、文旅资源、生态绿化等方面,属于村镇建设的微观范畴,不在我们讨论的宏观范围内,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在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管理工作充当了监督、保障、考核、维护的载体,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规划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组织,所以,要履行各行政区划与部门的职责,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考评机制,建立我国村镇规划发展的长效稳定机制。

2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途径

2.1加快完善村镇规划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当前法律条款与现阶段建设乡村的需要,加快制定有效的法律体系,对于村镇内的土地建设、人员调度、人才流动、规划布局进行统一筹、措统一管理。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养老院、学校、公共活动中心纳入建设总要求,消弭农村公共设施不足的状态;加快制定《乡村建设法》及其配套法规,明确乡村规划建设的制度保障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施行政府与规划部门双向考评机制,建立农户参与式拓宽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加大对于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力度,明确文化古迹的建设与保护的协调性;在村镇规划与建设中利用好新技术,如污水综合治理、垃圾分类技术等。

2.2 乡村产业规划

某地扩大现状产业种植规模,在全域建设以林果、食用菌、中药材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园,并以其为示范带动外围区域品牌农业发展。优化板栗、核桃等基础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垂直农业、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等,高质量带动全域农业产业发展。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环境相对可控,进行高效农业生产。依托现有生态农业、山水自然资源基础,积极拓展农副产品加工、矿泉水加工等产业,为基础农业生产及旅游产业进行服务配套。对核桃、板栗、百合、石斛等农产品进行产业链延伸,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升值,形成一、二产联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微视频宣传等手段,形成电商促农的态势,扩大销路,发展成为“一带三区多节点”。

2.3 构建完善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在5G时代,大力发展5G信息化产业是乡村振兴必经之路。通过5G建设,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转型,建立以科技为核心的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在农业生产方面,可通过生物科技研究出符合当地的种子和科学种植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的作用,为乡村产业链提供基本的风险保障,让农民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农业建设中,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4做好乡村生态环境优化宣传教育工作,以形成长效优化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某一个阶段或是某个时期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乡村生态环境优化工作要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进行。为更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实现更好发展,提高乡村生态环境优化成效,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以生成内动力,从而有利于形成长效的优化机制。为此,政府部门应当先从乡村居民入手。乡村居民作为生态环境优化的主要参与群体和受益群体,只有其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才可以提升并维持乡村生态环境优化成果。所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应当在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中多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引导村民参与进来,可以开展一些实惠的项目来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同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还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实际行动来促使村民参与其中。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村内广播、拉横幅和张贴宣传语的方式来为村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其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为其讲解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之间的联系,以转变乡村居民事不关己的思想,进而自觉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优化队伍当中,共同构建美丽乡村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国土空间规划为乡村繁荣发展、科学合理规划提供空间选择,全面繁荣发展的城乡空间资源必须以国土空间为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居民点布局空间结构、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以乡村区域振兴的内涵发展诉求进行乡村新基建建设。

参考文献

[1]贾铠阳,乔伟峰,王亚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 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中国土 地科学,2019(3):18-25.

[2]杨因因,臧玉珠,李进涛.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J].地理研究,2019,38(03): 228-242.

[3]张永强,吕祥宝.“整”出乡村振兴新天地:固始县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纪略[J].资源导刊,2018 (5):125-156.

[4]程良波.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乡村科技, 2018(5):113-118.

[5]胡守庚,吴思,刘彦随.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关键 技术初探[J].地理研究,2019(8):58-79.

[6]江东桂.基于村民意愿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探讨:以江西九江庐山区威家镇九星村为例 [J].小城镇建设,2018,36(0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