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积认知”理论的黑城子古城历史遗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基于“层积认知”理论的黑城子古城历史遗存

郑,委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黑城子古城为辽代时期的州城,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信息,但是关于古城的现有研究过少。本文基于“层积认知”理论,目的为更为彻底的清晰古城的历史遗存,表达古城历史遗存“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点,丰富古城的历史文化信息。

关键词:黑城子古城、层积认知、历史遗存

1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概念

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研究的保护对象,后来逐渐演变为保护研究的方法论,其核心特点是以更整体、动态的认知视角去看待历史城市,根据当地特色的社会需求、历史文化、环境条件背景,处理保护对象在遗产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1.1城市历史景观“层积”理论

“层积”于《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中出现五次,作为在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新视角,被学者们广为研究,现阶段学者研究的“层积”理论更多的关注于层积机制体系理论、层积认知保护理论等研究,对于以“层积”理论指导古城遗存展示利用的相关实践研究内容较少[1]

本文中的“层积”指黑城子古城内的历史遗存及周边环境的遗存层积空间。

1.2黑城子古城遗存“层积认知”

本文中黑城子古城遗存“层积认知”研究,具备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中“层积认知”所针对的文化遗产层层积淀、时代叠加表达城市历史区域相契合的特征。

以往古城更加注重其发展鼎盛期的历史遗存,忽略了对层积遗存价值特征的认知,出现历史表达的片面化、阶段化问题,本文中的“层积认知”从时间维度对古城遗存进行认知,诠释了黑城子古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历史遗存的叠加和延续,着重考虑各朝代历史遗存的联系性,深入挖掘不同时代的遗存特征。同时在古城遗存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也亟待解决,本文亦从空间维度分析古城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街巷、建筑及文化等构成要素,在当地特色的历史背景下,探寻“层积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古城景观设计。

在党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政策的领导下,由上至下的引起了一波对历史文化、历史古城相关的新认识与新讨论;黑城子古城作为辽代时期的州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探讨辽代城址相关遗存对推进历史文脉的传承有重要价值,对当地居民及黑城子市民的历史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关于古城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的深入,历史特色主题的古城将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将各朝代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延续;古城内历史文脉衰退、环境质量降低、基础设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未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古城进行展示利用工作的完成会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古城历史研究现状

2.1有关于古城的研究现状

项春松《辽代历史与考古》将辽代所有的城镇分为京都和方州军城两类。京都又分为皇都和陪都,方州军城又分为头下州、宫卫州、奉陵州、节镇州等几类,并对每一类型的城市职能、功用等都做了阐释[2]。黑城子古城归属为此划分内的方州军城类的节镇州,辖宜民县、弘理县、咸康县。

付熹年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里讲述关于古代规划的城市、建筑群和建筑物的研究方法,把历代建筑的实测长度换算为当代的尺数,推测过程的共同特点是用模数(包括分模数、扩大模数和长度模数、面积模数)控制规划、设计,使其在规模、体量和比例上有明显或隐晦的关系,表现建筑群组、建筑物,发现其中存在的比例关系和设计规律,这个方法适用于单体建筑和建筑群的布局。

2.2有关于黑城子古城的研究现状

《辽史》《塔子沟纪略》《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是较早对黑城子古城社会历史发展进行收录的著作,后代学者将黑城子古城列入辽代州城研究的有《辽代历史与考古》。

《北票市志》《川州往事》对黑城子古城的发展沿革、人文地理、经济、气候、水文等做了介绍。北票市博物馆馆刊《辽代川州历史文化》《辽代白川州沿革及其经济文化发展》《辽宁北票黑城子城址及出土的部分文物》《北票黑城子古城址出土一枚元代官印》《金代<张雄墓志>考释》对黑城子的历史文化做了研究探讨。

3 “层积认知”黑城子古城历史遗存

黑城子古城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境内,辽时称“川州”。本文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两个层面进行层积认知,表达黑城子古城历史遗存“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征,通过总结古城各个朝代历史遗存的层积特征,发掘当时条件下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丰富黑城子古城的景观设计的信息。

3.1“时间维度”古城历史遗存

黑城子古城历史遗存透彻的层积认知是古城景观设计的前提。黑城子古城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历史时期,古城历史遗存经过层层积淀表达为城址历史区域切片。对于时间维度古城历史遗存的挖掘,通过文献查阅、调研访谈的方式等方式,将古城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辽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

3.1.1古城“初生”-辽川州

公元907年,契丹民族入主中原,驻扎发展在北方地区并且开辟新的时代和王朝,辽代在此建州[3]

辽开泰二年后(公元1013年)迁至宜民县,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此地被认定为建州的最佳地点,于是川州的治所改为黑城子古城

[4]

3.1.2古城“演进”-金元川州

公元1117年,金攻下辽川州,女真族占领黑城子古城,隶属初为北京路川州,州治所今黑城子古城。金代川州城经历了两次废立,辖宜民、同昌、徽川三县,虽经复置复废,但是川州城已形成规模[5]

公元1271年,元行政机构设行省、路、府、州、县,隶属辽阳行省北京路总管府,后北京路更名为大宁路,元代的川州无属县。1342年(至正二年正月)升懿州为路,川州隶之。

3.1.3古城“衰退”-明川州

公元1368年-1649年间,川州为明朝统治,初属辽阳行省川州。川州辟为蒙古兀良哈部牧场后,汉族南迁。兀良哈人以游牧和狩猎业为主,川州城诸多良田成为牛、马、羊等牲畜生活的场地,也是蒙古人狩猎的场所。元代该部族蒙古人不擅长农业生产技术,往往春播时进行田野踏种。

3.1.4古城“兴盛”-清川州

公元1644年,川州位于奉天锦州府,属吐默特右翼旗,蒙古王爷府。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大凌河水泛滥,吐默特右旗王府被淹,王府由下府迁至黑城子古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并在辽、金、元、明川州遗址上建了王府,直到1946年黑城子解放。

3.1.5古城“动荡”-民国黑城子

民国时期的黑城子古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衰退,以“小王子”沁布多尔济为首的反动人物在城内称王称霸,与恶势力为伍欺压百姓,后被栾天林、乌兰司令的带领的军队剿灭,使村民回归稳定的生活。

3.2“空间维度”古城历史遗存

黑城子古城从空间维度上着手探寻,古城历史遗存主要分为地上遗存和地下遗存,城内地上遗存为辽代时期的残留古城墙,地下遗存主要有辽代城防体系、辽代东岳庙、清代关帝庙;城外的地下遗存有祥云寺、凌海寺、魁星阁等。

4 结语

古城的历史遗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些联系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基于“层积认知”的理论,通过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研究古城,能更为清楚古城的沿革以及遗存信息。

参考文献

[1] 刘祎绯.认知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理论初探博士论文.[D].2014年.

[2] 刘浦江. 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 [J].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

[3] 任仲书.洪嘉璐. 辽代白川州沿革及其经济文化发展.[J].渤海大学学报.2014年.

[4] 王禹浪. 辽宁地区辽金古城的分布概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

[5] 杨若薇. 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