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

潘荟莹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图片处理的一些方法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现状及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中心城区绿地现状及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对成都市中心城区提出了一些有关于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

1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产物。 研究实践表明,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存在两面性,除了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减轻人的活动压力,还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1]

城市绿地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居住环境质量。景观格局的优劣用于衡量城市生态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2]。城市绿地空间配置,斑块组成和基质特性的优化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于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3]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成都市包括946县, 利用1997~2010年总体规划成都市土地将中心城区划定为绕城高速路以内包括主城6区、郸县、龙泉驿区及新都县等区域的部分地区。

2.2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

本研究需要获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卫星图片查找成都市中心城区地图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及成都市总体规划

2.2.2图片处理

首先,运用Google Earth 获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卫星图片,保证数据在内容上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图形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利用Google Earth 存储卫星图片[4][5]然后运用 PS获取的卫星图片进行拼接,从而获取到完整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卫星地图。

2.2.3数据整理与分析

AutoCAD软件矢量化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整体分布图,然后对其进行景观分析。

3成都市绿地格局现状与景观格局分析

3.1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现状分析

通过统计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建设现状,可以看出从数量上在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绿地占70.46%附属绿地其余占比不足30%,包含面积较大的城郊绿地以及以公园绿地和以风景林地、森林公园为主的其他绿地,这就说明了建筑用地在成都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占主导地位,而城市中附属绿地的数量之所以多,是因为在道路及河道、居住区及商业区周围都配给了一定的绿地,

同时,通过统计数据,与其它类型的绿地相比较而言,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的也是附属绿地。

3.2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3.2.1城市绿地形状特征分析

研究可知,对于较为规整的斑块,更有利于保护物种的纯度,但同时,这就不利于发挥绿地的功能,比如人无法有效地接触绿地,此时公共绿地就不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统计数据可知,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形状就过于规整,并且形状很单一,没有过多的变化,这就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发挥对于改善环境,贡献不了太大的作用。

4.2.2城市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绿地景观逐渐被建筑用地等分割出去,这就导致绿地面积的减小。现在绝大多数的绿地都建设在居民区、商业区及道路旁等有缝隙可以打造绿地的地方,这就导致绿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分布并不集中,相较而言还零零碎碎的,破碎化严重。

4.2.3成都城市绿地多样性分析

通过分析成都市绿地景观结构可以看出其景观多样性相对较差,显得尤为简单,整体度也不强,破碎感强烈,比如各种景观类型分布的不均现象就尤为严重。

4.2.4城市廊道绿地分析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成都市的廊道绿地主要是附属在快速通道、一级道路和城市河道两侧的绿地。尽管如此,其占地总面积也相对较小,绿地总量不足,且连接性差。

5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

5.1中心城区绿地现状及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多尺度 研究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发现成都市绿地景观空间布局存在以下六点问题:

1)现有绿地分布欠合理。

2)生态绿地破碎,未形成网络结构。

3)城市防护绿地少。

4)城市中,现存绿地斑块用于服务市民的,形状过于规整,人无法有效接触绿地,绿地功能发挥不出来

5)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多样性低。

6)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对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仍旧存在许多的不足。

5.2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措施

5.2.1结合道路水系等,构建城市绿色廊道体系

协调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保护自然,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绿色廊道体系战略[3]我们已知廊道的功能并不单一,其具有多功能性,但是单一廊道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其所有功能,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廊道绿地。

5.2.2着眼于保护大型绿地,开辟楔形绿地

通过既往研究可知,往往大型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很高,并且拥有很多的生境类型,这是小型绿地所不具备的,城市中的大型绿地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促进景观生态的发展,使景观更富有弹性。

5.2.3合理划分绿地,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通过对比

世界各国公园绿地评价服务半径(面积>0.3hm2,服务半径 500m),可看出成都市内公园绿地布局的不合理。

在现有的公园绿地中,有很多绿地之间的服务半径发生了重叠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将其进行合并处理, 一是改建,二是扩建, 这样就可以扩大绿地的服务范围,同时合并绿地还有利于减少当地绿地的破碎化。

6结论与不足

6.1结论

调研可知,成都市虽然整体绿地面积很大,但是支离破碎,缺少大面积的绿地,其中大多数防护绿地无法发挥其作用,并且城市绿地类型单一,附属绿地占绝大面积,但附属绿地还都是断断续续存在的,分布不均匀;同时,各类绿地的面积比例也不协调,这都有待优化。如果可以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那么当地的绿地质量水平可以的到大幅提升,破碎化程度也会降低。这对于当地的景观环境及人类生活的舒适度都有所帮助。

6.2不足

本文只是简单的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部分城市绿地进行了格局优化,并不是所有的,覆盖面小,在数据的处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可能存在数据不全的问题,影响最终结果,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校正。

参考文献

[1]杜乐山,刘海燕,徐靖,等.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双向影响综述[J]. 生态科学,2017,36(06):233-240.

[2]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 1984,4(1):3-11.

[3]陈菲冰.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D].西南大学,2008.

[4]倪忠云,雷方贵,杨武年,Google Earth 等在成都市功能分区研究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4:121-124.

[5]李云星,张坤,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