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探析

白玉莲

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 办公室 550002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部分土地进行整理,但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对部分环境因素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才能顺利开展土地整理相关工作。本文将简要探讨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并分析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引言:

土地整理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一部分工作,在土地整改过程中,相关操作行为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运用一系列方法对土地整理进行评价分析,了解土地整改工作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降低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注重环保工作,避免破坏内在结构,提高环保工作效率。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这评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土地整理相关因素,综合考量各种情况,与时俱进,结合土地整理要求,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客观评价,丰富评价工作内容,全面改善我国土地整理状况,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保护。

一、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程度,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等级排列,哪些因素危害程度较深,从而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具体认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二)有利于减轻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详细规划,制定科学合理整改方案,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所以加强对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合理削减该项目工作内容,从而减轻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

(三)有利于土地整理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必须要进行统一筹划与安排,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土地整理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从而保障土地整理协调发展。在分析调查过程中,对可能要发生的问题进行评估,从而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缓解或消除不利影响,从而保障土地整理活动持续稳定发展。

(四)有利于从根源上遏制规划引起的环境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提高,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应从根源上遏制一些环境问题,如果已经发生相应的环境问题,再去解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有时候可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进行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归纳现存环境问题,统筹兼顾,有利于从根源上遏制规划引起的环境问题。[2]

二、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植被影响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植被的组成结构、空间布局等会受到影响,植被会受到砍伐或者迁移等,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对植被生长状态埋下安全隐患,从而影响植被生长质量。

(二)对水环境影响

土地整理,可能会对周边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染水资源,影响水文结构,从而降低水环境影响,对区域水资源分配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三)对土壤影响

土地整理必然会对区域土壤造成直接影响。首先就会破坏土壤结构,其次,会降低土壤肥力,甚至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土壤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作用。

(四)对大气环境影响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如果监管力度不够,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出现某项工作指标不合格时,会降低大气环境质量,从而影响影响人们出行,降低生活质量。

(五)对生态系统影响

若土地整理所在的区域生态系统比较敏感,那么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某些操作行为可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一些人文景观造成破坏,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3]

三、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措施

(一)设置有效的评价指标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设置有效的评价指标,才能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效用,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前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物丰度指标参数、植被覆盖指标参数、水网密度指数以及土地侵蚀指数。首先,生物丰度指标参数主要评价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水平,主要包括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以及耕地等;其次,植被覆盖指标参数主要评价区域植被的基本覆盖率;然后是水网密度指数,主要评价水网结构、水域面积以及数量等;最后是土地侵蚀指数,应结合风蚀、水蚀以及重力侵蚀等,科学设置土地侵蚀参数,从而对相关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设置好评价指标,有利于做好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4]

(二)建立高效的评价工作机制

在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必须要建立高效的评价工作机制。首先,在建立评价工作机制中,应创新理念,将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在评价工作机制中,从而保障工作机制的科学合理性。其次,应加强监管力度,保障评价工作机制有效落实,有利于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注重遥感技术的科学使用

在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注重遥感技术的应用,根据遥感影像相关资料,获取针对性评价结果,促使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遥感影像资料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另外,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科学使用土地分类机制,高效利用相应土地分类信息,有利于做好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5]

(四)充分考虑变化量分析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破坏,如对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土壤含量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得水分与其质地发生一定变化。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与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变化量进行充分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判断,高效利用分析结果,实现科学评价。

(五)提高评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人员是工作主体,因此,必须注重提高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评价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首先,应注重培训工作,为评价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先进评价理论知识的机会,完善相应知识结构,促使工作人员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技能,总结工作经验,有利于获得良好评价效果。另外,还应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任,获得可观的评价成果,从而全方位做好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应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顺利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全面分析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正确判断,对有可能要发生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评价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工作过程中设置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高效的评价工作机制,注重遥感技术的科学使用,充分考虑变化量分析,提高评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超.探讨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15:163.

[2]高强.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科学与财富,2017,27:195.

[3]李岩 欧名豪 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8,18:105.

[4]蔡汇川.探究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192.

[5]于鹏.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14:161.

作者简介:白玉莲,出生年:1983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聊城市,学历:研究生,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