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徐小宝

身份证号码:420683198307061819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数量和能力水平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因此,若想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必须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并提升控制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上,往往注重先进施工技术的管理,而对于施工模式和施工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则比较缺乏,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于施工技术。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受到从业者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是企业基于市场发展需要,占领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开发市场潜力的需要。

1.现场施工管理

1.1.建材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建材,并且建材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建材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第一,采购专员在采购建材时,应综合考虑施工成本、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要求等因素,优先选用质量合格且性价比较高的建材,并与具有良好资质和口碑的建材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第二,当建材运抵施工现场时,质检人员应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质检。对于质检不合格的建材,质检人员有权直接将其清出施工现场,从而保证建材质量。第三,施工单位还应妥善存放暂未投入施工的建材,并指派专人负责存储与管理工作,避免建材的质量与性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质或受损,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1.2.场施工技术人员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始终是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管理。对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的设计者、施工建设的实际执行者。在落实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时,施工单位应当充分重视施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主动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与调动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参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并明确划分现场各施工技术人员的职责。此外,施工单位还要针对部分岗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对于一些特殊岗位,施工单位也要在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上岗前,仔细检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管理的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1.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建模

为满足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使用Autodesk作业工具中的Revit软件,创建工程模板,此软件具有较强的建模能力,可满足建模中构件的自由度需求,从而生成精确的三维立体实体结构模型。建模中,根据施工图纸、特殊施工方案等信息,通过引入参数化模型,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建筑构件族。通过工人对现场的勘察,建立现场结构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进行后续施工现场的管理。

2.2.施工过程中的碰撞管理

依靠传统的平面图施工,存在着返工率高的问题。为了在实际工程中正确引导工人正确下料与科学施工,通过对所建立的建筑模型进行碰撞检验,找出钢筋、管线、结构与预应力管道之间的碰撞交叉点,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施工中的碰撞管理。在NAVISWORKS软件中引入建筑构件及其构造位置,对其进行仿真和施工预演。通过对潜在的冲突目标的碰撞分析,产生分析报告,从而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工程设计工作,降低或消除工程返工造成的时间和材料损耗。

2.3.施工场地布置与管理过程模拟

为了使施工场地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对施工场地的布局进行了仿真。采用三维立体布局的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对现场临时道路进行规划,并对车辆的进出路径进行安排。同时,应用BIM技术对项目的现场布局进行仿真,使现场的实际状况直观,确保材料、设备等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结合BIM信息的整合特性,进行建筑施工中现场监控测点布置方案的设计。

2.4.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

危险源识别工作并非只存在于工程开始,风险识别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事故后、施工后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危险源数据,因此,需要由管理者随时将产生的危险源数据录入数据库。同时,保持数据库与建筑管理模型之间的交互,通过模型察看有关的危险源。管理中,利用NAVISWORKS软件进行建筑组件模型与文字文档的超链接,管理者可以利用该模型查找专用的建筑项目文档,从而使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管理工作更为具体。管理中,对相关的构件进行风险识别(例如脚手架、建筑升降机等),识别后,将识别结果进行归类,并按指定的资料库输入数据库。

2.5.施工进度4D管理

将 BIM技术和进度计划相结合,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实现了建筑的四维进度模拟。通过对材料的运输、进场的仿真,可以了解材料的进场、占用、车辆的安排等工作,为管理人员的安排和物资的供应提供方便。利用 BIM模型的实时数据(计划和现实)进行匹配,能够直观地反映项目的进度,对项目的工期和进度进行宏观的控制。

3.创新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

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已有不少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其中,在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中,最常用的有三种模式: DBB、伙伴工程管理、 EPC工程管理。

DBB模式是设计、招标和建筑一体化的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发包主体(建设单位)与施工承包方和设计单位分别签订合同,属于连续线性管理模式,施工承包方需要对发包主体和设计单位进行组织协调,发包主体在设计单位的选择上有自主选择权,导致施工单位受到的约束较大,沟通成本较高,同时发包方与各个参与方签订的合同属于平行合同,因此增加了发包方的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增加。

合作伙伴工程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DBB管理模式的缺点,它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建筑工程参与各方的利益点进行评估,同时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资额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施工进度控制三大目标进行衡量项目将各个参与方的行动目标进行统一和引导,进而达到各方利用共赢的目的。EPC管理模式是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EPC项目总承包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项目建设方式,在国内起步比较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 EPC项目总承包模式,然而,目前的 EPC项目总承包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的管理、设计、施工全流程没有集成化、信息共享协调不完善,最后造成参建各方的管理存在障碍,组织协调成本加大。所以, EPC总承包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建筑的体量、规模和投资额度都非常庞大,同时,市场竞争也使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进行革新,在施工管理模式上也应不断追求创新,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加强施工企业在承包市场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郑新哲,傅志华,倪庆超.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管理[J].中国住宅设施,2021,(10):151-152.

[2]范锐杰.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居舍,2021,(27):169-170.

[3]韩林伸.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创新发展策略探讨[J].砖瓦,2021,(09):105-106.

[4]张开峰.试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智能城市,2021,7(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