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思政课议题的设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论中职思政课议题的设置

郑宋娟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730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思政课议题的涵义和特点、议题设置的原则、议题的设置,认为中职思政课议题应是依据教学内容、新课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学生集中关注、集中讨论并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争论之题,具有价值性、引领性、思辨性特点;议题设置应遵循贴近专业、职业原则,真实性原则,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原则;议题可以从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社会热点中进行设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课      议题设置

自从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以来,关于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探讨越来越多,但更多地是倾向于议题式课堂教学环节或结构或步骤的设计研究,而对于议题式教学当中的灵魂——“议题”的探讨研究鲜少。议题在议题式教学中起着统领的作用,议题的设置是否恰当不仅关乎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还关乎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高飞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议题设置能力的强弱,事关中国共产党能否在全媒体时代掌握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事关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更事关中国人民能否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因此,笔者尝试从中职思政课议题的涵义和特点、议题设置的原则、议题的设置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打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一、中职思政课议题的涵义和特点

(一)中职思政课议题的涵义

新课标指出:“议题的确定应既包括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而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新课标对议题的确定是从中职思政学科的性质、价值观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等方面提出,可见,中职思政课议题既要体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还要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笔者根据新课标对议题内涵的理解,认为中职思政课议题是指依据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新课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学生集中关注、集中讨论并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争论之题。

(二)中职思政课议题的特点

第一,价值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它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中职思政课的议题也必须要符合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可见,中职思政课的议题具有价值性,它在很大程度上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内容出现。

第二,引领性。中职思政课议题要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引领,这是落实中职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比如议题:“‘战役’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战役”感悟并认同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第三,思辨性。议题式教学有一个环节是构建学科知识,构建学科知识是在情境活动中形成,情境活动是依据议题而设置的。因此,议题的设置应是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情境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阐明观点,进而才能形成学科知识。比如,在中职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主义》课程中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课,设置两个不同议题,议题一:“‘战役’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议题二:“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显然,议题一比议题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对其更乐于探究。

二、中职思政课议题设置的原则

在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中,议题是引领和纽带,统领教学的开展并调控教学的方向。议题设置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设置议题是议题式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设置议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贴近专业、职业原则

这一原则是与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最大不同,体现的是中职生的职业精神素养培育。中职思政课是在职业教育环境当中进行教学,理应依据职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征进行教学,职业教育活动理应就要贴近学生专业、贴近社会职业。在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活动中,设置贴近专业、职业的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对议题感到“熟悉”,会更加关注议题,更加有话可言,自然就容易激发学生探讨议题的积极性。随着对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学生会容易产生认同感,会把知识理论内化从而对其践行,体现了思政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同时,贴近专业、职业的议题更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放宽眼界、拓宽思路,增强职业体验,从而获得职业感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二)真实性原则

思政课上的议题必须是真实发生且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议题。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发生的种种现象有着自己的认识但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所蒙骗或诱惑,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多时候还是处于认识现象阶段,未能透过现象认识背后的本质。但如果在思政课上所设的议题与客观事实迥然不同或者相去甚远,就会引导学生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甚至会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厌恶情绪,这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政课上所设置的议题必须是建立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并引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原则

中职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议题的设置也必然强调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这里就涉及到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问题。在设置议题前,根据教学内容是要突出导向哪些学科核心素养,在设置议题上就要加以甄别,如,教学内容是要突出导向学生职业精神核心素养的,那么在设置议题时应侧重于职场情境的议题。设置的议题与学生相关性越大,所涉及到的事物的不确定程度越高,议题所导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来说效果就越好。总的来说,学生对时事热点的议题、就业、升学等对自己发展息息相关的议题,以及包含着很强的趣味性的议题关注度较高。

三、中职思政课议题的设置

议题的类型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议题都适合在中职思政课堂上使用,只有符合新课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的议题才能引入到中职思政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这就需要中职思政教师应对议题的设置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与选择。

(一)从教材内容设置议题

教材承载了学科的主要知识,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从教材内容中设置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

1.选取教学重点内容为议题。教学重点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把教学重点变成议题进行讨论,那么,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解了,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自然是触类旁通,水到渠成,这无疑对课堂教学起到最优化的效果。比如:在新课标“课程内容”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中“为什么不能回避矛盾”的议题,通过该议题的讨论,一方面学生能够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领会矛盾分析法的意义等重点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又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社会中有很多不同的社会矛盾,国家为了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实施了哪些法规、政策。至此,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能在教学情境中围绕社会中的矛盾,用辩证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培养学生关心和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识,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2.选取“教学提示”的议题。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的基础模块里有针对教材的每框题而提出的“教学提示”。“教学提示”是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知识内容的落实提出相关的建议,它是由“议题+内容+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提示”里的议题,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议题进行再理解、再加工。在这里,笔者认为“教学提示”里以问题方式提出的议题,教师在采用时应把“问题”改为“议题”。这里就涉及到问题与议题的区别。问题通常是封闭的、有固定答案的,而议题是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学生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讨论,不一定有固定答案。因此,教师在采用“教学提示”里的议题时要注意区分问题与议题,避免将议题设置成封闭、零散的问题。

(二)从学生生活设置议题

“以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那么,议题的开发和选择固然是离不开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提取议题,更容易契合学生的兴趣点,符合学生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生活来源的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议题。学校为学生、老师共同生活、学习的场所,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感,自然也就会有共同的话题。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校园生活也涉及到经济、文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联系息息相关,有很多的话题或经历都可以开发为思政课上的议题。比如,宿舍生活、食堂就餐、社团活动、体(育)艺(术)节活动、班级管理、公益活动、人际关系、社会实践等。这些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让学生倍感亲切,有话说,说好话,也还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反思,在思辨中构建知识,促进情感升华,这就是来源于学生生活议题的魅力所在,也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所在。

除了从学校生活设置议题,也还可以从当地的社会生活中设置议题。当地社会生活模式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模式,从当地社会生活中设置议题,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中职思政课课堂资源,加深对生活地(或家乡)的了解,增强对生活地(或家乡)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从社会热点设置议题

思政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就必须要引入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客观世界最新动向的反映;它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范围大。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抗震救灾、防疫抗疫、全国两会、党代会等社会热点。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热点的类型很多,来源亦真亦假,因此,思政教师在社会热点中选取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应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真假做出判断;2.设置社会热点议题的态度要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完整呈现社会热点事件的全过程;3.社会热点要与思政课程内容相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由上,选取社会热点为议题要求对社会热点进行筛选,设计有高度、有温度、情感共鸣的议题,以引领学生在议中化育。


[1] 高飞.思想政治教育议题设置研究[D]武汉: 武汉大学, 201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1.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