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的问题串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基于学生需求的问题串设计研究

杨素云

青田县温溪实验学校 323909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串的设计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问题串的设计既要立足学生需求,又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串设计 关注学生 需求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问题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有效的问题设置,才能达到教师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和传递经验技能,更需要立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只有立足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问题串模式的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更加全面地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本文就如何通过设计问题串,立足学生需求和提升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求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问题串设计要立足学生需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源自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课堂问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我们农村的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枯燥而难学,多数人有畏难情绪。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数学本质,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以及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考虑,数学知识又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时候,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那么在学习上,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呢?我们不妨想一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在学习这一知识前,是否已经掌握了必须的相关知识和思维能力,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农村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一般,并且由于畏难情绪作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都比较缺乏。

因此我们课堂的问题设计,首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时,学习新的知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联系到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

其次我们还要立足思维需求进行问题设计。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我们的问题串设计也要循序渐进,多一些问题的变式和延伸,要让问题更有梯度,才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得到拓展延伸。而课堂上千万不能“深一脚浅一脚”的,这样很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维,破坏学生的知识体系,非但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打断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破坏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问题串的设计还要立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的问题设计不能照本宣科,一味地按着教学内容进行,应该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总是封闭式的,应答方向不能总是“是不是”、“对不对”或者“A、B、C、D”这样简单的选项。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开放的问题,要拓宽学生的思维。问题串设计要更加合理,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的搭配也要多样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应答,从而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只有立足学生需求的设计教学,才能把“老师要教”,变成“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方,教师成为课堂真正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二、问题串设计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农村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除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更重要的问题是数学思维的缺乏,因此课堂教学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比较低。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问题串设计要减少非知识性的问题,增加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而设计的问题,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和应答方式也要有所区别,课堂评价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课堂教学前要先关注和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景,让问题难度有层次性,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和学习。不能只针对学习好的同学设计问题,也不能为了使课堂顺利进行,总是在课上找学习好的同学进行作答。问题设置首先要从基础知识出发,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先进行回答,尽量鼓励学生,给基础薄弱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回答。也不要只找固定、单一的同学回答问题,使提问的对象变成了少数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观众”。这样虽然会促进回答问题的同学参与度,但很容易让其他同学则无精打采,对课堂教学心不在焉,更加不会主动去思考。

为了避免让没有被提问到的同学感觉课堂索然无味,教师在提问一个学生时,可以根据他的回答,将点评的机会或提出异议的机会再交给其他学生,这样既让其他同学有了思考和回答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角,避免了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

三、问题串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就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平方根》这一节概念课的问题串设计进行分析。

问题串设置:

1、你能求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吗?用的是什么运算方法?

生:求一个数的平方是乘方运算,也可以看成乘法运算,将这个数和它本身相乘,所得的便是这个数的平方。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回忆平方的定义,以及平方的运算方法。

2、请你尝试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

①  +3, ﹣3; ② +5, ﹣5;

设计思路:通过计算,让学生巩固平方的运算,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3、观察以上结果,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吗?

生:正数、负数的平方都是正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相等。

设计思路: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性质,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4、你能说明你猜想的依据吗?

生: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所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都是正数,且相等。

设计思路:让数学思维较好的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平方的本质是“同号两数相乘”,所得结果必然是非负数,因此才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数。

5、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结果,将问题1的结果写成,你能说出这两个等式的含义吗?

生:+3与-3的平方都等于9,+5与-5的平方都等于25。

设计思路: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归结到一个等式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本质,也为后面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

6、根据前面的问题,请你思考: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什么呢?

生:根据之前的问题:+3与-3的平方都等于9,所以平方等于9的数是+3或-3。

设计思路:通过已有的数据,引导学生建立求一个数的平方的逆向思维,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求平方根的理解。

7、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将“9”称为“±3”的平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等式中的“±3”下一个定义?

设计思路:简单的“是不是”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形成定义的过程,并由此引出开平方运算和平方根的概念。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必用工具,问题串教学模式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研究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对课堂问题有效性的研究也要持续开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卫峰.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铸就数学课堂精彩——谈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J] .数学教学通讯,2017 (17) :61-63。

〔2〕付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调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3〕朱烨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