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和多层螺旋CT在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MRI和多层螺旋CT在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旭堂,孙琦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MRI和多层螺旋CT在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哪种方法是诊断踝关节损伤的最好的临床选择。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被潍坊市市立医院所收治住院的5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根据检查诊断方式上的不同将均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均为MRI扫描;B组均为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这两个组的病理诊断临床影像学的符合率、错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以影像检查和诊断检查的影像学结果来作为进行临床病理学的检查评价和病理学诊断结论的诊断标准,经过对MRI图像的病理检查评价处理分析和对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后,MRI检查得到的影像学诊断结论符合率为约88%,错诊率都仅为约6%,漏诊率则仅为约6%;多层螺旋CT病理检查得出的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符合率结果都为约98%,错诊率仅分别为约2%,漏诊率结果则基本为约0。MRI扫描A组的所有诊断结果符合率一般都要远低于多层螺旋CT扫描B组的全部诊断结论符合率,即A组的诊断结果符合率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的差异必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踝关节损伤的MRI影像和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应用MRI扫描和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踝关节的各种损伤的影像学疾病的诊断研究中,多层螺旋CT技术相对于MRI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踝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影像的诊断具有较低的错诊率和漏诊率。在鉴别诊断踝关节损伤过程中的MRI和多层螺旋CT技术也应当联合应用,这样更能够快速有效合理的降低漏诊率现象及错诊率现象的发生,从而使踝关节损伤的患者接受更加精确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MRI;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近年来微电子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现代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与深入发展,MRI技术和CT技术应用领域的许多的基本技术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算法的设置方法亦均在随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多层螺旋CT技术也是完全地由我国以往较为常规的螺旋CT技术逐渐演变多层螺旋CT技术并且伴随其发展与演变技术愈发全面。这种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技术同时还具备了多片排宽带探测器结构特点以及球管一次曝光扫描技术优点等技术结构特点,可以在一次曝光扫描检查后获得在多个扫描检查平面的位置,其扫描的高分辨率图像以及扫描获得的影像时间分辨率高和空间分辨率也是很高,同时它也还同时特别地具有扫描检查成像,扫描时间短等独特的技术优点。

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应对与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尤为重要。针对结合不同情况去对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诊疗。在踝关节外伤诊断检查之中,MRI可针对于显示的踝关节损伤以及损伤四周的软组织损伤病变加以检出[1]。多层螺旋CT对显示踝关节骨折情况有着十分满意的医学诊断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有助于明确和显示关节积液程度以及关节骨折出血情况。所以在对复杂足踝关节损伤原因的病理诊断分析中,临床更应该把MRI和多层螺旋CT联合应用,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了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快速的同时提高在此类骨科疾病最早期时的诊断准确度诊断率,在临床中为发现某些患者疑似具有严重的复杂的足踝关节韧带撕裂损伤问题的骨科患者需同时需要进行MRI扫描和诊断实验检查技术时,还可以希望医院可以尝试通过同时将多层螺旋CT技术手段同时的作为诊断临床和辅助医学检验加以运用来同时确保能同时正确作出诊断。[2]

二、研究方法

(1)MRI检查方法

给予A组MRI检查:

1)检测用仪器: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生产地:中国)。

2)协助患者进入检察室,让患者呈自然体位躺在检查床上,采用足先进,双脚下肢尽量要尽量保持姿势不变状态。将患者的足固定并放置固定于检查床扫描表面线圈的内部,叮嘱患者在检查时不要随意乱动。

3)扫描相关的参数的设定:头线阵线圈扫描宽度设置为大于21cm,扫描序列为TSEPD+T2。矢状位TR的参数为3000ms,TE为正负15ms,将其反转半圈。扫描层厚4mm,层间距0.2mm,时间2分钟。

3)T1WI/SE:TR 450ms,TE参数设定为16ms;设置T2WI/FS的参数分别为3201ms和101ms;设置压脂像IRFSE序列中的TR的参数分别为4001ms,TI的参数各为78ms,TE的参数各自为101ms。

4)在扫描检查工作的结束阶段之后,需要计算机将检查所能够获得图像的内容数据直接传输送至计算机工作站并进行计算机图像扫描处理,患者一般在计算机接受完检查扫描之后,需要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超过20分钟min,在该患者体内没有其它出现明显特殊代谢异常变化的正常情况前提下,可考虑自行起身离开检查室。

(2)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给予B组多层螺旋螺旋CT检查:

1)仪器 :64 排螺旋 CT 扫描仪(型号:uCT;’生产地:中国)。

2)为帮助患者准确选取患者仰卧位,将患者体位调整至仰卧位,进入扫描仪检测的扫描过程中,需要患者保证以足部位先进入扫描仪先对该患者的右足部远端胫骨至左脚远端踝胫腓关节位置进行扫描。

3)管电压设置121千伏。管电流设置101-299毫兆。扫描球管电压设定为129 k V,间隔相关电压设定为4mm,电流设置为51mA。

4)扫描层厚:层厚的参数可以设置精度为每4.0mm。螺距一般设置为1mm,1.5mm为重建螺间距。

三、结果

本次研究工作对于所有受伤的患者均分别进行实施了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其中对于MRI的诊断符合率约为76%,错诊率8%,漏诊率16%。多层螺旋CT技术用于在踝关节损伤中疾病诊断领域中诊断符合率约为96%,错诊率为0,漏诊率则约为4%。经过两组结果对照,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MRI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踝关节损伤中的符合率、错诊率以及漏诊率【n(%)】

组别

例数

诊断符合率

错诊率

漏诊率

A组(MRI)

25

19(76.00)

2(8.00)

4(16.00)

B组(多层螺旋CT)

25

24(96.00)

0(0.00)

1(4.00)

P

-

<0.05

<0.05

<0.05

四、结论

本文通过病理学研究以及影像学研究和分析均与结果显示一致,以病理学结果作为病例认定诊断标准,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 72.00%,漏诊率为16.00%,错诊率为8.00%,而B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00%,,漏诊率为4.00%,并且没有什么错诊情况,A、B两组差异明显存在(P<0.05)。MRI和多层螺旋CT技术可用于在各种复杂的足踝关节骨折损伤及早期关节影像学和早期诊断影像学研究技术中[14],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对较于MRI来说有着相对于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以及较低的漏诊率和错诊率。

参考文献

张经伟,张可,赵骞. 复杂踝关节损伤应用MRI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J].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 28(4):501-503.

李朝晖,程卫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在急性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28(4):501-503.

作者简介:
1.李旭堂,男,汉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2.孙琦,女,汉族,为本文的指导教师。

论文来源:2022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