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相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析学前教育相关问题

韩儒

烟台市莱山区滨海路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切忌小学化的观点,接着提出了培养幼儿愉快感觉的建议,尔后在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提出了一己之见,最后解读了注重游戏活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之价值。一纸管窥,临纸仓促,分享同仁,若益于业内点滴,则是我之深幸。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身心健康;游戏活动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和國务院的名义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我国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提出了35条意见。这些意见紧紧围绕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三大主题。坚持公益普惠是我国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实施公益普惠的目的,也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追求。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又是实现公益普惠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及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不断支持和促进幼儿成长,本质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此,笔者就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学前教育切忌小学化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学前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根据他们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学前教育小学化最为严重,研究者评论家密切关注,真正的教育家呼吁至今,批评者层出不穷,尽管如此,现实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茁壮成长,让他们在快乐当中接受知识,切忌压抑儿童的天性、束缚他们天真的思维,我们不要违背他们自然成长的规律,此外还要和家长多合作,多沟通,引导家长在教育方面要顺其自然,不要给孩子们施加压力。
  2.培养幼儿愉快的感觉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先生对于学前教育有很深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就是自然教育,遵循自然法则,培养自然人。学前教育应该让儿童的身心自由成长,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桎梏,維持幼儿活泼天真的特性,让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使其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茁壮成长,从而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新一代的栋梁。卢梭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本能的感觉,对外界,对人和事有一种感觉,也就是一种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如果学前教育是内在自然的教育,他们就是愉快的,如果是压抑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就是一种不正当的教育,就是非自然的教育,儿童的身心都会受到伤害,他们就在痛苦中成长,天性就会受到摧残,创造力就会遭受毁灭。
  3.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的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就让他们背诵唐诗宋词,就让他们掌握复杂的算术问题,就让他们提起毛笔练习书法,后果堪忧。许多家长更是严重,他们拥有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说,学前教育小学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们的影响,其危害甚大,罄竹难书。孩子们都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听故事,喜欢你追我赶的跑来跑去。如果让他们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一丝不苟的执笔,必然损伤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即便我们从表面上看得到了一些我们所谓的效果和成绩,其实也是表面现象,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智力还不完善,不具备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力,学前教育小学化对于儿童来说,就好比让他们走进了监狱之中。有些人在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就恐吓孩子,说送他去幼儿园,孩子不是大声哭闹就是马上变得乖巧。这样的教育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自卑怯懦与厌倦学习,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完全丧失对学习的主动性,丧失对大自然及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对学习没有了任何的求知欲望。简而言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弊大利小,得不偿失。
  4.注重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耍是他们快乐的生活方式,反之,我们就扼杀了儿童的幸福,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毁于拔苗助长。我们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待,给孩子充分游戏的时间,根据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们的潜能,给孩子们增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感受生活,感知身边的冷暖,感知万物规律,多奖励、少处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孩子们喜欢老师,树立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依赖而不是敬畏。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同学们,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合理欲望,给孩子们提供灵活的学习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授人以渔。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把学习变成一个愉快的享受过程。
  6.多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注重学前手工课,让幼儿们提高动手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在幼师的带领下,搜集身边的素材,根据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幼儿们一起进行手工创作。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耐心制作,根据他们的作品进行评比,多赞美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让他们有一种自身成就感。制作手工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以免孩子受到伤害。手工课安排要多种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剪纸活动,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一定要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鼓励孩子们创新,让孩子们感觉到愉悦和温馨。

7.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幼儿是在多感官参与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应该有趣味、有挑战,并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因此,兴趣、需要及好奇心是幼儿活动的动力,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综合的学习。幼儿在与周围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的相互作用中,在探索、操作、发现、体验、交往及表达中获得新经验,获得新发展。在保教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园要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避免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避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幼儿的活动。幼儿园全面落实《指南》精神,就是在为小学教育做准备。幼儿与《指南》相对应的发展就是小学教育最适宜的起点。小学教育不能下延到幼儿园阶段,小学教育的内容应在小学教育阶段解决。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实施准点教育,在特定的年龄段里进行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对应的教育,不进行超前教育。

8.建立质量评估监测体系保质量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在过程,重点在班级,核心在教师自身。没有教师自身教育质量意识的觉醒,没有教师持续不断的总结、反思和改进,外在的评价再频繁、再科学都无法真正提升教育质量。要确立为质量而教的意识,也就是一切环境、资源及成人的行为以最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努力给幼儿的发展以最适宜的支持和促进。因此,教师要成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促进者,要全面理解《指南》精神,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深入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要不断总结和分析活动过程,不断研究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确保学前教育的高质量。这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最核心的环节。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要摸索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深造,让自己的教育水平更上层楼,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需要深入研究幼儿园的课程和资源建设,深入研究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研和管理,深入研究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与检查,努力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真正实现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方针提供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杨海,肖洒.解读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2]赵雅婷.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与解析[J].科技信息,2011(13):421
  [3]边浩丽,李素劳.浅谈学前教育手工课教学[J].科技展望,2015(0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