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培养科学思维习惯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小学科学培养科学思维习惯的路径探讨

高培新

温州市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  325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致力于解决“教育内卷”,小学教育将迎来一个教学改革的契机,未来小学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多元化、创新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心小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因此,小学教育阶段要把握住时代机遇,积极贯彻“双减”政策的精神,注重对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时,要结合小学课堂教学的规律和自身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将小学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贯彻到日常的教书育人中,培养其全面发展,塑造学生成为科学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动新时期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情操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思维;习惯培养;路径

言:小学时期的教育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始终受到老师、学校、父母乃至学校的重视,注重充分发挥科学精神的重要功能。小学时期科学思维的培养,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奠基石类作用。从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的开始,学校科目设立和课程安排更加突显出了其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今天,在新课改视野内,对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了更多的详细要求。渗透科学思维和科学习惯的培养契合了当下“创兴驱动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潮,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将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打好基础。

一、小学教育中培养科学思维习惯现实意义

(一)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

小学阶段培养的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科学思维,不利于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堂作为一门非主科的课程开展,很好的衔接了学生在低年龄段的认知发展,使的学生在主科学习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程安排。在课程中坚持科学精神观念,不仅为学生搭建了科学精神培养的平台,还增强了这门课程的可学性,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体系。

(二)树立正确学习态度,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最为初始的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多,基数大。针对小学阶段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占据中国受教育人数较大阶段的群体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培养科学思维,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同时,小学课程的教育中融入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响应新课改号召,树立良好的教育风向,逐层提高学生、教师和社会对于科学的重视程度,塑造崇尚科学精神的社会新风尚。

(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耦合小学教育和科学思维的培养,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科学思维能力,全方位塑造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首先用珍妮古道尔在非洲观察黑猩猩38年的科学实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植物”章节为例,通过我们认识的植物、观察一棵植物、叶,提出“这是谁的叶?”“植物是活的么”等等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最后再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学以致用。

二、小学科学培养科学思维习惯的路径探讨与构想

(一)坚持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树立科学教育认识

小学科学课堂教育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管理者应该紧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风向,深耕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培养工作,自身应坚持我国教育部的教育方针指导。同时,在日常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活动组织中,也应该发挥自身组织领导作用,重视校园科学精神和氛围的塑造。

其次,小学科学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活动的示范带领,应明确自身对于学生重要的榜样作用,自觉履行教师职责,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课堂节奏重要的掌控者,应将先进的科学教学理念在无形中贯穿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

例如,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有“水”、“空气”、“天气”三个模块,以“水”为例,通过探讨水到哪里去了、沸腾、结冰、融化、混合分离等等不同形态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础的科学素养,对于“水”这个日常中常见的物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实践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因此,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行业从业者应该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积极学习各地优秀小学建设的先进经验,保持科学教育事业理念的不断更新,紧跟我国教育发展的潮流。同时,从业者也应该怀揣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甘于奉献,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为当代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开展科学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参与实践

为建设我国小学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应该发挥自己作为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相关的交流活动,搭建小学教育与科学精神的阶梯,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价值取向。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将课堂理论的学习与具体意义上的实践结合到一起,积极进行科学实践。

例如,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中,以“植物的生长变化”为例,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观察学校中的植物,了解植物从种子、种植、长根、开花、果实和种子传播的完整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生活化的学习场景,走进自然,热爱科学

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融合,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鉴于此项要求,相关教育行业从业者应该重视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和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实感的学习场景,带领学生在自然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同时,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并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养成科学的科学思维习惯 ,并由此受益终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是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永恒课题,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同时,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学教育的正确树立与小学科学融合,结合学校教育进行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习惯,在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内化科学精神的素养,收获科学果实。

参考文献

[1]熊小平,吴永凤.“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三化三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15-20.

[2]高潇怡,孙慧芳.小学科学教师的跨学科概念理解:水平、特征与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6):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