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现状及设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现状及设想

周庆华

湖北省咸宁市第十三小学  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方式的创新,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前预习,教师应着力创新课前预习的方式使学生乐于主动进行课前预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那么怎样才能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更有效呢?下面本文将对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预习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课前预习模式的创新,使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有很多问题影响着预习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一、小学高段语文学前预习现状分析

(一)预习的方式单一,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较低

当前小学语文高学段课前预习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最常见的问题是课前预习的方式单一,导致小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低。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往往都会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例如预习古诗词的时候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或者是抄写古诗词。在预习文言文的时候会要求学生翻译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等等,这些预习的方式已经多年没有得到创新,长时间处在这种预习方式中导致小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降低,因为无法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带来的新鲜感。此外,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单一的预习任务无法激发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导致部分小学生的预习兴趣受到打击,降低了课前预习的质量,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预习时间紧张,无法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基础时期,因为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差异,在课前预习中有很多问题难以理解,这就导致学生需要花费较长的预习时间。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中学生的预习时间缺少,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复杂的语文知识学生无法通过预习进行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无法通过提前预习保障课堂上的学习。再加上小学时期其它学科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敷衍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甚至还会影响整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高学段课前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学高学段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开展高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中他们就会主动的进行预习,为他们步入初中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此外,小学语文高学段课前预习的开展还可以助力构建有效课堂,学生通过预习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基础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快速走进学习状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会下降。所以小学语文高段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学语文高学段课前预习开展的设想分析

(一)创新预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小学语文高学段课前预习中需要教师着力创新预习的方式,通过创新预习方式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预习中,从而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此外,传统的小学语文高段预习中预习方式单一,所以学生的预习质量和预习兴趣较低,想要提高预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必须要创新预习的方式。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这节课程的时候,本课的课程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草船借箭”的视频,然后将这些视频下载下来进行完善,之后将这些视频发布到班级群里,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预习。这种预习方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预习的局限性,学生的预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预习中。在课堂上教学本节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和学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因此降低,课前预习的优势和作用在构建有效课堂时全面发挥出来。

(二)设置不同难度的预习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设置预习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预习内容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预习中提高预习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应设计不同的预习方式,预习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内容和预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课前预习。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这节课程的时候,在本节课课前预习设计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文章的写作方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心情。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文章了解文章讲述的大概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不同难度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预习任务中完成预习,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文章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质量进行评价,当然评价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从而使教学评价取得突出的效果,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预习差异,通过预习使学生高效、快速的走进课堂学习状态当中。

(三)对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导致小学生预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在语文课前预习中教师应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群,让学生在群内发表自己的预习见解,或者是在群内提出问题,保证学生可以高效、有序的开展课前预习。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父爱之舟》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有目的地阅读文章、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以此来明确预习的目标和任务。接下来学生就可以在预习任务的引导下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当然,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很容易遇到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群内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者是给予学生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就可以快速的进入预习状态并且完成预习任务,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并进行互动,达到构建有效课堂和创新预习方式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高学段有效的课前预习既可以构建高效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小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的高效开展,使学生感受到预习的乐趣,在课堂上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创新课前预习的方式,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围绕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探讨[J].陈兰香.读与写(教师).2018,第005期

[2] 小学英语中年级随堂练习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J].曾金榜.读与写:中旬.2021,第12期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适应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小学语文一二年级古诗词为例[J].王文浩.新一代:理论版.2019,第0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