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春末夏初南方地区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浅议春末夏初南方地区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马云解,蔡燊,蒋华

南宁市蔡哥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南方地区的春末夏初属于较为特殊的季节,这一时间段内,正常情况下南方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温度快速升高、降水量较大的情况。另外根据生物自然生长状态,养殖池当中的鱼类等进入夏天后,将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因此为满足鱼类等生长的需求,进入夏季后养殖池当中投食总量必须增加,以此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投食总量的增加,导致养殖池当中的残食总量同样出现增长,造成养殖池水质变差,该种情况是南方春夏之交鱼类病害发生较多的基本原因。本文就如何防治不同类型病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南方地区淡水养殖病害防治

引言

我国南方地区,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存在春夏之交集中降水的情况,而同时由于进入夏天后鱼类的生长速度将快速增长,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通过增加饲料投放量才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产量。然而,饲料增加代表养殖区域内有机物残食的数量同样增加,养殖池水体内有机物的增加可能导致水质的大幅降低,并同时能够但是水体内藻类以及细菌的大量增殖,因此鱼类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春夏之交的鱼类病害防治,避免出现能够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的疾病出现。

1 常见病害258

根据养殖户反馈情况以及对南方不同地区淡水养殖的调查结果,能够确定包括鲤鱼、草鱼、倒刺鲃等不同类型的鱼类均可能由于春夏之交气候的变化,出现大面积的疾病,发生大量死亡。发生于养殖鱼类群体当中的疾病包括由于水质劣化造成的疾病以及非水质劣化造成的疾病两种类型,前者代表性较为显著的病种包括鱼类缺氧已经劣质水综合征等,前者作为发生更为普遍的类型,包括养殖鱼类普遍性易感的主要疾病:烂鳃、赤皮、肠炎、指环虫、车轮虫、线虫以及细菌感染造成的败血症等。目前养殖鱼类较为易感的主要疾病,均可能由于气候变化、投食完成水质变化引起。

2 防治措施

2.1 水质突变

南方地区季节变化造成水质的突变,一般由山洪等情况引起。鱼类养殖的养殖区域,即便周围不存在山体或丘陵地貌,然而养殖池等区域相较周围地区一定更低。该种环境当中,在降水量急剧加大的情况下,能够在地面汇流形成短期的水路甚至形成山洪,并在地形的影响下大量冲刷进入养殖区域当中。外界水源的汇入不仅对养殖区域的酸碱度能够造成影响,同样可能导致鱼类受到外来污染。为避免降水的影响,首先需要通过建筑防洪设施,避免山洪等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入碱性物质,维持养殖水体的酸碱平衡。另外,这一阶段需要定期对养殖池等进行消杀,保证养殖水体的卫生,避免降水量增加对鱼类造成影响。

2.2 缺氧泛塘

养殖池等清塘不仅对养殖能够造成影响,同时成本较高,因此养殖池普遍存在底部淤泥厚度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提高鱼类的产量,很多养殖池均采用高密度养殖的形式。因此,养殖鱼类受水体氧气降低的影响更为突出。而南方雨季的突出特点在于降水少以及降雨后,降水区域内大气压显著降低,大气压较低的环境中水中的氧气溶解量一般同步下降,因此南方降水季节一般水中氧气含量均较低。应对该种情况,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养殖区的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高造成鱼类对氧气需求总量增加。另外,定期清理塘底同样是降低氧气损耗的有效方法。养殖鱼类已经出现缺氧表现的情况下,则应当通过使用机械增氧设备,人工提升养殖池水体内氧气的总含量,以保证春夏之交阶段养殖鱼类能够正常生长。

2.3 细菌疾病

春夏之交,导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普遍出现的原因包括三个:(1)降水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影响。如上文所述,南方地区春夏之交一般均为降水量较大的阶段,这一阶段中,由于南方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温度均已经达到20℃以上,以此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已经较为活跃。在降水的影响下,大量的病原体被带入水中,对养殖鱼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2)养殖水体的酸碱性质改变同样能够对养殖鱼类造成不利影响,在偏酸性的环境当中,鱼类的腮部以及鳞片打开均更为彻底,因此能够造成鱼类受水体当中污染影响更大。(3)降水造成的养殖池内水对流加剧,造成淤泥当中的有害物质上升,影响到顶部的鱼类。

为避免上述情况造成烂鳃、赤皮甚至细菌性败血病等疾病,首先需要通过防洪以及过滤设施,避免降水对养殖水域造成影响。另外,同样必须对养殖池等区域进行定期的消毒。由于对养殖池等进行消毒,属于带水消毒,因此消毒使用的药剂不应存在过高毒性。一般可以使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以百万分之一的笔比例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同样能够用于养殖池等的消毒处理,使用的比例为每亩水域加入10到15公斤生石灰。除进行消毒外,养殖池等加入多维、聚维酮碘等能够有效提高鱼类抵抗性,避免疾病的出现。一旦养殖池等出现病鱼,需要及时捕捞消杀。

2.4 寄生虫疾病

鱼类养殖区域内,需要保持水体酸碱度处于碱性区间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细菌以及寄生虫在酸性环境当中活性更好、增殖速度更快。而如上文所述,大量降水的影响下,养殖区域的水体酸碱性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转变为酸性,导致细菌以及寄生虫的活跃。寄生虫对成年体鱼类影响相对较小,然而对种苗的损伤却极为显著。春夏之交,鱼类养殖范围内水体当中寄生虫未能得到快速处理,能够造成发育期间的种苗大批量死亡。因此导致鱼类的产出显著降低。另外,寄生虫能够与细菌形成共同影响,进一步加重鱼类烂鳃病等的症状,完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的防治,一般需要根据寄神虫的具体类型进行,如:水体内出现车轮虫或鳃隐鞭虫,需要每升水中加入0.5mg硫酸铜以及0.2mg硫酸亚铁,将混合溶液均匀混入养殖池当中。出现的寄生虫为甲壳类寄生虫时,则需要使用针对性驱虫药如敌百虫等进行消杀。消杀前需要在水中进行实验,确定计划使用的药物不会对水体当中的鱼类造成或许显著的药物影响。

2.5 病毒疾病

鱼类种苗的质量、养殖环境的影响以及药物使用的刺激,均可能造成鱼类出现病毒性疾病。鱼类的病毒性疾病,在环境不适于鱼类生长的情况下发作的风险更好。如南方地区养殖较为普遍的出血性疾病,属于国家二类疫病规定的鱼类疾病,一般于25到28℃环境当中发作的概率更高。鱼类的病毒疾病,需要通过预防控制,预防措施包括根据规定使用疫苗等,草鱼的出血性疾病即能够通过及时使用疫苗避免出现。另外在春夏之交等病毒性疾病易于出现的阶段,通过严格控制养殖池水质以及增加提升免疫类型饲料的喂食,均能够避免病毒性疾病的大面积出现。

结语

水生生物由于生活空间特殊,因此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即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死亡,并同时对鱼类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春夏之交等特殊时期,避免通过及时采用预防措施以及控制养殖区域水质等措施,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另外,能够直接治疗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针对性药物,一旦研制成功将能够对改善鱼类养殖质量法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剑,王作云.春季淡水鱼常见病的防治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2):137-137.

[2]李仲礼.春季淡水鱼类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10(7):45-46.

[3]董江伟,张继祯.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34(11):198-198.

[4]陈如梅.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J].养殖与饲料,2015,0(4):51-53.

[5]张强.对池塘淡水鱼养殖方式的研究及几种中草药在淡水鱼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17,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