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有效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有效对策分析

王开理

徐闻县第一中学 广东湛江 524100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社会生命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桥梁,而老师则担负着科教兴国培育国家未来栋梁的重担,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关爱学生、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完成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困生”;德育教育;初中阶段

前言

在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思想成熟程度和小学“学困生”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稳定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影响,从而导致“学困生”的出现。因此,教师应深入实施德育教育,继而帮助“学困生”摆脱外在因素的干扰,使得专注于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1.初中“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在学业上有困难的人。“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不同,他们的内在动力不足,对学业没有兴趣,上课时不能专心。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在教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备下,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由于“学困生”往往被其他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看,言语和行为往往带有反抗心理,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具有自由散漫、冲动、暴力、孤僻、叛逆等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1]

2.初中“学困生”德育实施中的表现分析

2.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浑浑噩噩

一般来说,“学困生”除了爱玩之外,在学业上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很多,有的同学上课时会读小说,把有关学习的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同学沉溺于游戏中,借此宣泄心中的怨气,有的同学甚至在课堂上大吵大闹,这种行为常常表明他们缺少教师和父母的重视。要知道,“学困生”并不只存在于那些师资力量不强的学校,还有一些优秀的学校也有“学困生”的存在,只是前者存在的“学困生”数量比较多。相反,“学困生”并不是不愿意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他们只是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表明,他们的"努力"和一般学生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学困生”是把心思放在了穿着上,还是把心思放在了网游、小说上,那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感,使得“学困生”缺少了交流的技能,让其精神上变得脆弱和敏感,这让“学困生”看上去就跟个刺猬似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师认为对其实施德育教育工作非常艰难的原因。

2.2思想偏激,对德育教育存在抵触情绪

大部分的“学困生”都不是不聪明,他们都是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成为了“学困生”,可能是因为家庭,也可能是因为环境。一般“学困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听父母和教师的话,不爱学习,脾气暴躁,经常和自己的父母作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逐渐丧失了对这些“学困生”的教育热情,使他们与“学困生”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困生”产生一种极端的的心态,对教师的德育教育非常不满,甚至会产生反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从思想上放弃自己。

3.新视野下初中“学困生”的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以增强其实效,促进“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德育教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又反映了教育的价值。“学困生”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难题,在新视野下对初中“学困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内化“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3.1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明确重难点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给他们讲解的很多关键知识和难点知识,都是他们很难掌握的,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弱,所以“学困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了解教师所说的东西。所以,教师在讲授重点知识之后,就必须要让“学困生”们对基本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教师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和“学困生”们交流,在闲暇的时候给“学困生”做家教,根据他们的知识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补习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2]。在初中阶段,“学困生”所要掌握和理解的重点和困难的内容不多,知识的平均困难程度也不高,教师在指导“学困生”的时候,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困生”进行学习指导,增强在“学困生”心中的亲和力,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爱,从而增强“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向学优生进行转变[1]

3.2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对其产生一定的信任感

每个学生都想被教师所了解和尊重,甚至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困生”也是如此。在德育教育的教育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教师的青睐,所以教师在思想、情绪上都会倾向于优秀学生。对于学习困生来说。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不过“学困生”也需要教师的关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白这一点,要学会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这样就可以深入学习困难学生的内心,真正的理解他们,并获得“学困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使得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德育教育变得轻松。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和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其特殊原因,教师要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学生,那样只会让“学困生”产生心理上的偏差,教师要更好地理解“学困生”的想法,这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正确方向,用宽容去抚慰“学困生”的心灵创伤,是治疗他们的最好良药,同时也可以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3.3细化德育方式,激发“学困生”的道德情感

新视野下要想提高初中“学困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在实践中深入“学困生”的内心,将问题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而单纯的说教,不仅不会让“学困生”感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3]。因此,在进行“学困生”的德育教育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使其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冲突得以有效化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再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激励,从而增强其的思想道德意识,进而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阶段的教学成效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探索恰当的德育教育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倾注足够的耐心与爱心,逐步增强“学困生”参与学习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辅导,优化其学习能力,使“学困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与爱护,优化师生之间关系,为“学困生”的转变以及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中.新视野下初中“学困生”的德育教育策略[J].新课程,2021(48):234.

[2]唐敏哲.用爱伴随学困生的成长[J].试题与研究,2022(24):119-121.

[3]赵微.聚焦学困生教育,促进教育公平[J].教育家,2022(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