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如何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邱立宁

甘肃省康县幼儿园,746500)

摘要:现如今科技教学不断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科学兴趣的培养就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科技教学的质量。幼儿通过科学经验,学习新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开动脑筋,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关键词幼儿教学科学兴趣,主动探究,身心发展,科学氛围,游戏活动

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幼儿的科学探究培养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幼儿在科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幼儿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如何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一、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促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究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但是由于年龄太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专注力不够集中,导致无法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许多科学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幼儿现阶段的身心特点,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的选择,可以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有趣现象,保证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究。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和好问,对于身边不了解的事物,往往都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询问和操作,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比如说在关于“如何让一杯热开水快速变冷”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拿一杯热开水,询问幼儿:“现在这杯开水太烫,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迅速冷却下来吗?”幼儿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就能够很快速地代入到这个情景之中,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在这杯热开水中加入足够的冰块”“在热开水中加入一些冷水”“将热开水放进冰箱里面冻起来”等等。幼儿发挥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动力。

二、 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一切的科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欲望来展开,其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让幼儿能够感觉到活动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先决条件。而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首先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从被教育的学习心态中转变为主动去探索问题真相,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加强幼儿主动探究的信心。如:关于磁铁的运用,幼儿在擦黑板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磁铁的一端可以被吸附在黑板上,而另外一端则不行。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进行关于磁铁的科学试验,准备一些磁铁、铁片、木片、布条和塑料玩具等等,与幼儿一起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幼儿就会发现,有的东西可以吸附到磁铁上,而有的东西就不可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向幼儿解释一下,磁铁是因为具有磁性,才可以吸附铁片一类的东西,而不能吸附木片、布条和塑料玩具。更进一步,幼儿可能会继续发现,两个磁铁有的时候可以吸附在一起,有的时候又互相排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一步解释,磁铁的两面就是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另一个就是南极。而因为磁铁本身具有异性相吸的特点,所以当一块磁铁的南极靠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的时候,两者便会被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而磁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同性相斥,所以当靠近原先磁铁的南极的时候,就会相互排斥。

三、将科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

爱玩游戏是幼儿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幼儿在游戏过程之中,往往身心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也是吸收科学知识最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科学教育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不仅能够更好地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乐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科学知识。在以游戏作为载体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提高幼儿对于科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必须对科学活动的教育成果进行检查,避免幼儿只是单纯地玩游戏而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科学知识上。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跟幼儿进行互动,提出一些相关科学知识问答,让幼儿根据游戏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如:关于《蜡烛熄灭了》的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相同的瓶子,装上两个相同的蜡烛,将之点燃,让幼儿进行观察试验。当幼儿发现将瓶盖盖上瓶子的时候,瓶子里的蜡烛便会迅速熄灭,这便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再将两个蜡烛分别装进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之中,同时盖上瓶盖,让幼儿观察两个蜡烛熄灭的时间是否相同。通过这个科学游戏,让幼儿对蜡烛燃烧的条件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相关科学知识,还能增强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准备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提供保障

具象的思维是幼儿的思维特点,让幼儿直观具体地去感受事物,通过实践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探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对材料特性的感知,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去发现问题、自主找到答案。教师要利用幼儿对新事物好奇的性格特点,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准备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在探究中主动思考问题,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说,《沉下去,浮上来》的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准备水盆、钥匙、饮料瓶、酒瓶盖、橡皮泥、木块、棉花等大量的物品,幼儿通过操作来观察,在水中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需要幼儿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物体到底是漂浮还是下沉,幼儿会按照自身的理解去判断。可能会有幼儿发出感叹:“酒瓶盖这么轻,怎么会沉到水下去了呢?”通过幼儿的状态变化,可以看出他们真地在思考,真地去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找到让沉下去的物品再浮上来的办法,或者是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沉下去的方法。有的幼儿将饮料瓶装满水后再放入水中,瓶子就会慢慢地沉入水中;有的幼儿将橡皮泥放入饮料瓶中或者粘到瓶子外侧,瓶子也会沉下去。有的幼儿在木板上放入钥匙,木板和钥匙都浮在水面上了;有的幼儿把橡皮泥放在折好的纸船中,纸船和橡皮泥也都能漂浮在水面上。当然,尝试还是会有失败的情况出现,幼儿将橡皮泥黏在白纸上,白纸会慢慢湿掉后沉入水中,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和幼儿一起去查找问题的原因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到可以让橡皮泥浮到水面的方法。丰富多样材料的提供,可以吸引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对未知的问题去发现、去探索,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对活动情境予以创设,让幼儿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首先,创设的情境要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幼儿虽然是处于好动的年纪,但是幼儿教师创设科学活动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即便是幼儿身边较为简单的生活常识,都可以让幼儿对其很有好奇心。幼儿教师需要对创设的情境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体会到情境所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其次,创设的情境与幼儿的年龄要相符合。幼儿认识水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水的特性来开展活动,让幼儿对水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通过创设活动的情境实现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再次,创设的情境需要帮助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幼儿在这个阶段是他们智力发育的时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中,在科学活动中无法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组员之间进行讨论,将实验记录下来,并组内选出一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幼儿教师可以要求回答问题的幼儿对小组中其他的组员进行介绍,最后由幼儿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来以兹鼓励。这样做的不仅可以对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总的来说,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较高,也表现出足够的兴致,但是由于年龄太小,专注力不足,可能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将科学教育活动改变方式,以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彤. 如何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10):2.

[2]赖娟华. 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略——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视角[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