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王洁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银行经营也不断的改革和进步,在银行经营中还存在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有待完善、风险管理方法缺乏创新、风险管理实施技术水平较低等诸多风险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到银行。要分析银行经常面临的风险类型,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为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奠定基础。

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风险承担;影响

引言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社会中的经济主体无法准确地感知政策当局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改变当下的经济政策。自美国次贷危机后,为缓解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各国频繁调整经济政策,但这也为市场主体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政策当局为应对经济衰退,适应经济新常态,也多次调整经济政策以达到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风险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部分银行风险管理实施环境有待完善,制度体系不能及时地更新完善,由于制度的滞后造成风险管理推进受阻,其次,各部门对大数据思维及风险管理理念认识不足,配合度及协调性不强、风险管控流衔接不到位,部分风险管控人员仍然存在着主观性思维对于风险因素的判断,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不能用专业的技术手段解决风险评估,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了风险管理推进的难度,另外大数据给银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部分银行存在着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技术还有待提升。

1.2金融科技赋能风控有待提高

银行用科技手段优化风控流程,提升风控能力,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风险处置协同的能力与水平有待增强,在整体业务链上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缺乏行业和第三方的数据资源,对大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优化、分析不充分不专业,导致数据资源利用不充分,背后的信息价值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其作用,银行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与运用都有待加强,大数据技术尚未充分发挥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银行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模型应用滞后且不成体系,仅仅为了应付监管疏忽了风险管理模型对于银行经营发展的实际效用,风险预测评估模型流于形式并不能切实满足银行的风险管理诉求,风险监测体系有待优化。

1.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与不断变化内外部环境对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信息化素养、跨部门协作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虽然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员工缺乏扎实的综合能力,达不到理想的工作需求,阻碍着银行风险管理的进程。当前很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业务模式的更新需求与员工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缺乏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2.1科学选用恰当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

当前,银行业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使银行经营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近年来银行风险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对信贷风险采取科学严格管理,银行务必重视对信贷风险管理工具的科学选用,以此对风险作出科学量化评估。比如,银行通过“5C”评分法对客户做出评分,主观因素会对该方法应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评分人员所作出的主观判断是影响评分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应进一步规范资信评级在授信准入的运用,逐步提高授信准入的量化管理水平;对于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可对评分卡等工具加以合理运用,对风险做到精准识别,使审批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大数据蓬勃发展,对个人信贷管理作出科学优化调整,并对大数据加以科学高效利用,对风险管控工具和手段作出科学选择,对监测、监督管理保持重点关注,使后续监督管理能够更加有效,以此对信贷风险作出科学严格管理。

2.2培育根植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要切实摒弃片面速度情结、规模情结和粗放发展模式,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风控优先、制度先行,避免陷入“粗放发展—化险处置—再粗放发展”的“怪圈”。要坚守风控创造价值,切实把风险管理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通过优化细化激励约束、榜样引领、监测预警、专项督查、严肃惩处、案例警示等,持续强化全员风控底线意识,加快培育信贷风险管理文化。银行全体人员均属于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执行者,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作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银行有关人员对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认识了解尤为重要。先进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并非直接照搬,应当对先进经验加以积极借鉴,以此对自身不足加以有效弥补。

2.3优化调整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

有关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其实施的基础前提在于组织结构的科学合理,若组织结构明显缺乏科学合理性与完善性,则会对信贷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产生制约,以致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提高。为严格管理信贷风险,银行务必重点关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并对此做出优化完善与科学调整,促使管理风险水平能够得以显著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架构构建上,需全面统筹规划,对业务的前、中、后进行有效分离和制约,发挥银行“三道防线”的最大效能。首先,应明确相关管理架构、管理职责与处置预案,推动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其次,推广跨部门工作机制,构建部门间交流、沟通、协作的共管平台,进一步打破部门信息交流壁垒,努力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后,建立风险管理联系人制度,明确主管、主要协办部门和管理人员,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强风险条线的联系与沟通,构建风险防控快速反应机制。

2.4注重信贷投放的灵活性,促进银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要意识到系统风险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重视,避免期限风险发生。在经济周期下,可以从波动敏感行业的信贷结构入手,开展相应的调整工作。一方面,结合信贷增量手段和流量管理手段,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市场上,敏感度最高的行业为房地产行业和电力行业等。基于此,针对此行业,信贷方面的政策必须开展相应的完善工作,促进行业更好地调整客户结构。另一方面,在贷款组合中,对于行业贷款和风险高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对贷款进行相应的出售,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中,其同业背景下,可以从低风险难度大的行业资产入手展开相应的收购。之后为了更好地调整信贷资产在特定行业的布局,可充分利用低投入的方式,便于更好地优化行业投入结构和客户结构。其次,积极创新业务领域和产品,并对资产负债结构开展优化工作。我们可进行挖掘,并在存款等方面,积极进行组织,让负债的规模变得更大,充分挖掘银行各个方面都很优质的客户。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银行面临着新挑战、新风险,需要进一步提升识别、处理风险的水平能力,对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高度整合银行内部的各项数据信息,增强银行内部风控部门工作人员群体的综合素养,以智能化管理为前提,对银行内部的风控体系进行创新,进而达成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会兴。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民商,2020(3):1-2。

[2]殷萍,陈小辉。银行风险管理[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9(5):127-128。

[3]何杨光,岳建民,张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A1):130-131.

[4]贾学奇,胡棋智,姜勇.关于将“大数据”技术引入银行运营风险管控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21(0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