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融合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非线性融合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价值

杨国戈 ,麻琳通讯作者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17

摘要:目的  探讨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6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为对象。分别进行常规120 kV、双能量80/Sn140 kV,螺距分别为0.5、0.8、1.0、1.2扫描,并进行线性融合(LB)、NLB处理,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螺距0.5、0.8、1.0、1.2的NLB图像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CT值高于LB图像及120 kV图像(P<0.05);螺距为0.5、0.8的NLB图像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的CNR值高于1.0、1.2的NLB图像,螺距为0.5、0.8、1.0、1.2的LB图像与常规120 kV图像(P<0.05)。螺距为0.5时,NLB、LB图像得分均为5分,螺距为0.8时,NLB、LB图像与常规120 kV图像评分均为4分。结论  双源能量CT NLB技术在提高血管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非线性融合技术;头颈部;CTA

头颈部多层螺旋CTA以其无创、便捷的优点,已被用于动脉畸形、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1]。双源双能量CT优化对比显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提高血管内碘对比度,改善分支血管显示能力,提高主观图像质量,降低对比剂用量等方面已有较多报道[2]。本文对接受头颈部CTA扫描患者采用不同条件的扫描,探究NLB技术对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6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为对象。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2.37±6.59)岁。

1.2  方法

利用Somatom Driue双源CT机(西门子)采用不同条件进行扫描。单能量扫描模式(120 kV图像),管电压120 kV,螺距1.0,扫描时间4.60 s。双能量扫描模式,80/Sn140 kV,螺距分别为0.5、0.8、1.0、1.2,扫描时间分别为5.60 s、3.74 s、3.12 s、2.70 s。

采用MMWP2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双能量图像用Dual-Energy行LB处理;再用Optimum contrast软件行NLB处理。融合中心(BC)100,融合宽度(BW)200。

1.3  图像质量分析

主观评价,对常规120 kV、螺距分别为0.5、0.8、1.0、1.2的LB及NLB图像进行VR及MIP重建。两名医师分析图像,图像评分依次为1~5分,分值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客观评价,采用MMWP2工作站的Viewer软件测量图像,保证9组图像中同一部位的ROI大小、位置一致。在连续5层轴位重建图像中,将ROI置于颈内动脉颈段、大脑中动脉及同层面皮下组织内,测量CT值及噪声值,计算CNR。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1  图像质量

客观图像质量,不同螺距NLB、LB图像及常规120 kV图像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CT值、CNR比较,差异显著(P<0.05)。螺距0.5、0.5、1.0、1.2的NLB图像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CT值高于LB图像及120 kV图像(P<0.05);螺距为0.5、0.8的NLB图像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的CNR值高于1.0、1.2的NLB图像,螺距为0.5、0.8、1.0、1.2的LB图像与常规120 kV图像(P<0.05)。螺距相同时,NLB与LB图像比较无差异(P>0.05)。

主观图像质量,螺距为0.5时,NLB、LB图像得分均为5分,螺距为0.8时,NLB、LB图像与常规120 kV图像评分均为4分;螺距1.0、1.2时,NLB、LB图像评分为3.5分或3分。

1 9组图像中,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CT值、CNR比较

图像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CT值(HU)

CNR

CT值(HU)

CNR

NLB图像

螺距0.5

320.64±25.44

54.42±14.10

376.54±7.44

63.94±12.34

螺距0.8

317.89±17.59

54.33±13.64

386.49±8.87

66.87±17.91

螺距1.0

316.55±32.16

37.52±14.89

374.16±9.05

43.56±11.68

螺距1.2

330.64±43.65

39.58±9.10

374.91±12.23

44.91±8.76

LB图像

螺距0.5

254.67±18.55

49.87±6.91

314.61±4.10

61.72±6.25

螺距0.8

260.43±17.14

44.72±11.05

321.46±6.78

55.27±13.35

螺距1.0

260.34±25.23

34.36±7.48

312.64±8.23

40.79±5.58

螺距1.2

267.43±36.87

35.88±4.40

310.64±4.77

41.96±6.05

常规120kV图像

221.44±11.58

38.67±4.59

251.64±2.27

44.27±3.08

F

7.689

2.367

144.361

4.056

P

<0.001

<0.001

<0.001

<0.001

讨  论

本文利用NLB技术在试验中通过不同的BC及不同BW组合,重组出不同融合系数的图像,计算不同BC、BW对应图像颈内动脉及皮下组织的CT值及SD值,以最大CT值及最小的SD值对应的BC、BW值作为本研究的最终值[3]。本文结果显示,4种不同螺距NLB图像中,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CT值高于4种不同螺距LB图像及常规120 kV图像。双能量扫描方式螺距为0.8 时,图像质量评分与单能量扫描相同。上述结果表明,NLB技术可在提高或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辐射量。

综上所述,双源能量CT NLB技术在提高血管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梁洪生, 陈进军, 陈小宇,等. CARE Dose 4D技术联合低kV及低剂量对比剂在MSCT头颈CTA应用[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7, 26(5):605-612.

[2]曹建新, 王一民, 杨诚,等. 双源CT双能量融合图像显示肝癌病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9):1690-1694.

[3]黄益龙, 韩丹, 金弋人,等. 双源双能头颅CTA非线性融合系数的优化选择[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12):1893-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