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何欧琴 ,王芬芬,(通讯作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将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治疗中,观察其作用。方法:2019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组别为对症组和综合优化组,分别采用临床对症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疼痛情况。结果:对症组和综合优化组疼痛程度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对症组疼痛评分为2.91±0.26(分),综合优化组为0.94±0.07(分),(t=9.354,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将综合康复治疗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治疗中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于脑卒中肩痛;有效性

脑卒中具有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预后效果差的特点,肩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肩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并且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因此就需要对该种病症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开展康复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促进其康复进程。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将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治疗中,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结果呈现于下文中[1-2]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中首先保证所有研究对象属于脑卒中肩痛病症,然后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和对比,其中对症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为30例,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80岁,均数为63.02±2.79岁;在30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5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5例。综合优化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与对症组数据相同,年龄最小为53岁,最大为81岁,均数为63.54±2.93岁;在30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6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4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本次研究中,还需要将临床资料不完善者、中途退出研究者进行排除。

1.2方法

1.2.1对症组

采用临床对症治疗干预。

1.2.2综合优化组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涵盖有:

心理干预:患者在脑卒中后情绪低沉,尤其受到肩痛的影响会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因此要及时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在康复治疗中树立一种达观、豁达的心态,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

体位疗法: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将肩部上抬并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伸直分开,整个上肢可以放在枕头上。健侧卧位时,将患者的胸前放枕头,使患者的肩部前伸、肘伸直,腕部和手指伸直放在枕头上。患者卧位时,患肩前伸,肘部伸直,前臂悬后,将患肩托住,避免受压和后缩。坐位时指导患者患肩前伸,肘部、腕部伸直,上肢进行外旋,手指伸展。

超短波理疗:采用超短波温热量治疗,对肩部疼痛区域进行治疗干预,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

作业疗法:指导患者使用患侧上肢进行插木钉板,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由粗到细、由近到远的方式进行治疗训练,每天训练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主动训练:指导患者从仰卧位向患侧和健侧进行翻身,翻身时要有节律较大幅度的摇动和旋转躯干,指导患者卧位和坐位主动活动。患者坐位时,将重心放置于患侧,牵拉患侧的躯干,有节律的将患肩上抬,患侧上肢着床时肩胛骨进行前伸。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对比分析。

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和FIM量表对比[3]。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IMG_256),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情况

对症组和综合优化组疼痛程度评分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组别

数例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症组

30(例)

6.33±0.38(分)

2.91±0.26(分)

综合优化组

30(例)

6.35±0.41(分)

0.94±0.07(分)

t

--

0.506

9.354

p

--

0.171

0.012

2.2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对症组和综合优化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组别

数例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对症组

30(例)

18.03±2.25(分)

72.46±3.35(分)

综合优化组

30(例)

23.01±2.16(分)

92.76±3.68(分)

t

--

10.392

15.139

p

--

0.011

0.006

3.讨论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肢活动受限和肩关节无法正常活动,因此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对该种病症患者采用肢体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但是该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较慢,患者的治疗需求不高,因此就需要采取更加优化、全面的治疗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综合康复治疗中能够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体位疗法、主动训练、超短波理疗和作业疗法等,能够通过多种治疗方式起到消炎、止痛的治疗作用,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更高,进而推进了患者的集体康复进程

[4-5]

在上文中,通过表2中的数据结果(对症组和综合优化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对照中,对症组上肢运动功能为18.03±2.25(分)、综合优化组为23.01±2.16(分),对症组生活活动能力为72.46±3.35(分)、综合优化组为92.76±3.68(分),(t=12.765,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能够发现,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患者功能恢复后能够自如地开展自我护理,不会受到病情的影响,因此生活能力随之提升。

对上文和总结得出,将综合康复治疗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中效果更加卓越,该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学斌,王美玲.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9):1578-1579.

[2]刘燕,丁志清,刘蓓蓓,汤江帆.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8):957-958.

[3]王姣姣.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4):18-19.

[4]张泽.脑卒中偏瘫肩痛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89+91.

[5]马甜.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