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2

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探讨

黄远萍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红旗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在这一阶段其可有效接收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周边环境及社会风气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应该将小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加强。从思想方面对小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推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和教学关系,并提出小学德育教育现状,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思想

引言:德育教育对于人们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人们发展过程最珍贵的财富。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文化收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人民的思想道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思想道德滑坡情况。而学校教育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不重视德育教育成为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根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将德育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其成为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

一、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一)课堂是德育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针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及技能,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生能够接收一定的德育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应该重视自身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可在课堂中讲述生动事例,引发学生的关注,提起其德欲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强化自身修养,以形成良好道德习惯。而良好道德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智慧上的缺陷,人类在社会的发展中,具备良好品德非常重要,提升学生的道德是教学中的最高目的,开展德育教学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加强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二)德育教育贯穿在教学工作中

开展德育教育应有效联系实际理论才会提升教学效果,应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曲直,有效辨别正义和邪恶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并规范自身行为,将德育教学落实在教学中,才能将真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使其有效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并积极参与到道德教学的实践活动中[1]。将学生培养成文化水平高、素质高及思想品德高的社会主义人才,继续发扬光大我国传统道德文化。

(三)德育教育与教学相互促进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在各科课堂上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知识内容。比如在语文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历史人物具备的高贵品质以及为他人而献身的精神;在音乐课中,可教导学生领悟音乐中的含义, 可带领学生了解歌曲制作背景,陶冶学生情操;美术课中可带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体会美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画笔进行描绘;在体育课上可举办各类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加入德育教育知识,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满足德育教育的要求。

二、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文化教学,认为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从而营造出紧张的课堂氛围,留给学生较为繁重的作业,这无疑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和精神压力,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难以发展其兴趣爱好。在家长方面,为了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会带孩子进行各种科目的补课,不重视学生的想法及兴趣,学生在精神和身体上产生了一定的负担。因为学校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常课程中除了文化课,只开设了音乐、体育及美术课,并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2]

(二)教师教学方式滞后

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到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学校不具备德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开展品德教育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了解到德育教学的真正内涵,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会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情况,从而无法选择适合学生德育教学的方式,教学中还是应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真正的思想状况,无法采用有效手段疏导学生心理,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积极性,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师评估体系不完善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不是主科,从而对这一科目的教学质量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只是为了考试。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开展相关课程也只是乏味的讲课,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持有听不听课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会对于学生心理及思想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三、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观念和模式

为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参与到德育教学工作中,在各学科教学中紧密联系德育教育

[3]。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培训,将其综合素质提高,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状态、个性特征以及思想变化,从而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培养其形成健康人格,此外可鼓励学生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进而在活动中认识到加强道德修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教育内容,配合教师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本开展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情,认识到教学工作开展是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教师也应与学生及时沟通,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知识。

结语

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工作中,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才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其思想品德。此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将自身修养加强,并形成良好道德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晓慧.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80-81.

[2]邹洪元.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16(02)

[3]代丽君.探析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