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曾燕华

赣州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骨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56例骨科就诊患者,结合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n=28)融入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情绪(DMSM)评分比对照患者低(P<0.05);实验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骨科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同时融入人文关怀服务,能够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医护一体化模式;骨折护理

0 引言

骨折发生后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比较大,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病情和手术操作的影响,患者不良情绪比较严重,且术后恢复过程也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基于此情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服务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利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选取56例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对护理工作优化方法与执行效果加以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对手术相关情况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1]:(1)满足诊断及手术治疗指征;(2)无诊疗禁忌症;(3)机体凝血功能正常;(4)顺利手术且完成随访工作。实验组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24-65岁,平均(41.31±2.36)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5:13,年龄范围22-64岁,均值(40.25±3.07)岁。本研究将合并精神障碍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剔除在本研究之外,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如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简单的宣教,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同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具体为:

首先,成立护理小组,结合科室内医护人员的实际状况,安排2名医生、若干护士组成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其中,高年资护士负责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以达到合理分配医护资源的目的。此外,小组成员需负责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整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如诊疗、宣教等。 

其次,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在交接班时,上一班的医护人员需将患者的病情、需求等情况详细告知给下班的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进行探讨,并给出切实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策。白班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所管床位固定,其他人员则采取三班工作制。每隔半年对白班人员进行调整,防止因频繁调整白班人员而对患者疾病治疗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医生需第一时间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治疗的情况,告知其需做哪些相关检查,以便家属能做好准备,并主动配合检查。此外,通过各种方式如宣传手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护理事项,如病情观察、皮肤护理等,加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并提升其配合度。

最后,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由于术后7d内是骨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发时期,因此术后护士为患者提供专科护理,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除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外,护士也要强化自身“双向防护”意识,为降低院内感染创造更多必要条件。

1.3观察指标

    采用DMSM量表对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分,0-10分,无痛苦计0分,极度痛苦计10分[2]。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等,满分100分,得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低[3]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描述,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DMSM、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变化,同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DMSM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情绪评分的对比(n=28,

组别

生活质量评分(分)

DMSM评分(分)

入院时

出院时

术前

术后

实验组

64.08±1.36

83.22±4.35*

8.32±1.13

3.43±0.12*

对照组

63.36±2.21

71.93±2.15*

8.44±1.09

5.45±0.56*

t值

0.118

10.238

0.691

10.379

P值

0.354

0.000

0.157

0.000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注重医生与护士各尽其职,分工协作,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且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该种护理模式可以避免医生制定医嘱、护士被动执行所带来的弊端,可以更好的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4-5]。在此次研究中,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验组患者,其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这表明在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医护一体化模式的运用,有助于骨科患者护理总体质量的提升,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骨科就诊患者予以医护一体化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艳,田拥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08):858-860.

[2]黄天雯,张伟玲,刘圆圆,等.基于敏感指标的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2,36(04):580-586.

[3]彭薇.赋能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3):131-134.

[4]高庆云,吴婷婷,曹林.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用于骨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4):155-157.

[5]曹婷婷,于健.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脏病和骨科疾病的合并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0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