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中医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石柳昌 ,蔡辅贵 ,杨清 ,赵晓娟

贵州省余庆县中医医院 贵州遵义 564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人数共计88人。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分组依据,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医针灸治疗。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治疗效果优异及治疗效果普通的人数分别为36人及41人,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及93.18%,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分别为5人及0人,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分别为11.36%及0.00%,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常规西医治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规西医治疗;中医针灸治疗

前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临床上多是通过西医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当前形势下,中医针灸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并对比了常规西医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表现,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优化调整后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将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间本院就诊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人员对本次实验的内容、流程、可能导致的后果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本次实验。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研究对象充分知情且自愿参与原则。排除标准:近一个月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智力异常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不得参与本次实验。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础信息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差异具有可比性,差距不突出,(p>0.05)[1]。两组患者基础信息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基础信息

组别

人数(n)

年龄均值(岁)

年龄区间(岁)

男女人数比

对照组

44

38.2±6.1

24-58

24/20

实验组

44

38.1±6.4

23-59

23/21

t值

-

0.005

0.004

0.005

P值

-

p>0.05

p>0.05

p>0.05

1.2方法

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分组依据,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借助枸橼酸莫沙比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应在餐前15分钟服用枸橼酸莫沙比利,频率为每天三次,将单次剂量设置为5毫克。患者应坚持接受两周的治疗。在中医针灸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借助毫针对患者内关穴、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背俞穴等穴位进行针灸。研究人员应通过泻法来治疗肝胃不和的患者。在肝火旺盛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针灸患者的期门穴、行间穴。在脾胃不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针灸章门穴、三阴交等穴位。治疗频率为每周五次,治疗时间为半个月。

1.3判断标准

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加以分析对比。本次实验所选患者中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效果优异(消化不良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效果普通(消化不良症状有所减轻)、治疗效果一般(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是加重)三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优异+治疗效果普通)人数/组内总人数×100.00%。不良反应包括气喘、头晕、胸闷、乏力等。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计算机软件SPSS23.0对本次实验中涉及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实验涉及的计数资料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借助百分比进行指代,本次实验涉及的计量资料借助标准差(±)加以指代,对应数据的检验依靠X2及t。组间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则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2]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照组所选44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优异及治疗效果普通的人数为36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实验组对应人数为41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组别

人数(n)

效果优异(n)

效果普通(n)

效果较差(n)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44

17

19

8

81.82

实验组

44

21

20

3

93.18

X2

-

-

-

-

6.074

P值

-

-

-

-

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对照组所选44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为5人,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11.36%,其中气喘、头晕、胸闷、乏力人数分别为1人、1人、1人及2人,实验组对应人数为0人,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0.00%,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

  1.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出现概率较高,患者会表现出食欲缺乏、胃灼热、嗳气、腹胀腹痛、便秘、解稀便等症状。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划分为“腹胀”、“胃胀”、“痞满”等范畴,认为情志失调、痰湿阻滞、饮食不节等是其病因,主张坚持辨证施治,通过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消积导滞、清热利湿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加优异。共计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参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以此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实验结果显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常规西医治疗。

本次实验表明,中医针灸治疗在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防范不良反应等方面成绩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安文涛, 朱文洋, 阚云霄.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15):3.

[2] 陈雪峰. 针灸配合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作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47):2.

[3] 杨新月. 厚朴温中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湿气滞证)的临床观察[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