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

徐伟峰

江苏外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江阴市  214400

摘要: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项目内容也越来越多。这不仅给经营管理带来困难,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制约,从而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有关部门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地优化和改造安全管理模式,对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加快建筑业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个好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起到规范施工行为和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工作人员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过于落后,难以满足现阶段施工要求。(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未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通常采用分包、转包的方式,将整体工程委托给多个小型施工团队。这些小型施工团队通常缺乏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力,因此不能清楚地划分安全管理责任,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责任不明、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不同的施工团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机制,所以安全管理的质量差异较大。除此之外,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还表现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往往只关注普通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忽视了特殊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比如电梯等特殊设备的管理人员以及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较低

现阶段,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普遍较弱。我国建筑工程中的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经过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以及安全施工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通常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而违规操作,这会导致工程施工质量的下降,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很多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之前,已经制定好了安全管理条例,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较低,因此安全管理条例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施工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筑企业管理层忽视了对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1.3 安全投入不足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对于安全施工设备的需求较大。目前,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生产成本而降低安全投入。部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仍然使用淘汰的施工设备,因此埋下了众多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如此一来,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一情况,建筑企业应加大在安全施工方面的投入,使用新型的施工设备,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2.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对人员进行培训。施工单位可以整理近些年常见的重大安全事故资料,并做成安全宣传片,定期组织基层施工人员进行观看,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即使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人员也能利用从宣传片里学到的知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其次,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施工技术需求,在施工人员上岗前,施工单位都要根据岗位需求对其进行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将相关的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其中,保证其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可以掌握安全培训的内容。施工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了解安全守则,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再次,施工单位还需要定期邀请专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有计划地向施工人员传达相关法律,更好地提高施工人员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认知水平。最后,工程管理者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各施工阶段的特点,对当前施工现场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2加强特种作业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具有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学和技术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达标后方可让其进行实际的现场操作。除此之外,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特种作业的安全监理,例如到施工现场不定期地抽查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并检查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了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灭火器、安全带、安全网等。一旦发现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以及相关保护装置不完善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立即责令施工单位暂停作业或对其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2.3 加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

(1)人脸识别登记管理系统。施工单位只需要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人脸信息录入该系统中,就可以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出,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封闭式管理。

(2)智能安全帽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还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在智能安全帽系统的支持下,远程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施工现场发生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3)塔机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让潜在的风险变得可视化,使风险更容易被人们发现。相关人员利用该系统处理事故时,可以留下一些操作痕迹,从而有利于追责。另外,该系统能够监控到重大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例如塔式起重机在操作中出现的超重、碰撞、倾覆等情况。

2.4材料与设备管理

加强对工地的物料、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提高工程技术质量的基础。技术负责人要对所有的材料和机械进行检查,并进行现场取样,确保所用的材料符合要求。一旦发现材料和装备有问题,就会被勒令禁止进入工地。在设备的检验中,要对所有参加工程的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设备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机械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必须要进行维修和替换,并且要将已经用过的设备清除出工地,避免设备的老化,腐蚀,影响到现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有一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潜在安全风险。

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若在施工中使用的安全技术存在有违安全法规,应与技术人员仔细探讨,并将其记录在案,并要求立即纠正,之后才能进行技术纠正。如果工人们在施工的时候,违反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那么他们就会下达一份关于安全生产的通知,并且要求他们限期改正。如果在施工中发现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就需要立即下达部分的停工命令,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既保证了施工的进度,又要注重施工的质量,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结语

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从各层次进行,包括材料、设备、施工、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安全管理意识,能够将各项安全管理规则熟记,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贯彻落实,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怀东.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20(08):111-112.

[2]沙莎,王兰英,陈大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全,2020,41(04):80-83+88.

[3]王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