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研究

胡丽鸥

上虞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浙江 上虞 312300

摘要:目前粗大动作是幼儿动作发展研究的焦点,同时普遍认为幼儿阶段是粗大动作发展的敏感期,从而对于精细动作的发展重视不足。但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出现“手部精细动作技能”的快速提高,操作工具的技能、手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手眼协调的能力等都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李蓓蕾、林磊、董奇等提出,在个体大脑、神经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中,4-8岁为个体发展成熟最快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神经细胞髓鞘化基本完成。由此可见早期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精细动作训练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精细动作

1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精细动作主要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是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对其它方面发展都有影响。侯如兰(2004)发现手精细动作发育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提高,3-4.5岁发育速度最快,此后速度虽有降低但仍然很快。认为3-6岁是手部精细动作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手部精细动作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曾祥钱(2016)为了解8-10岁男性儿童精细动作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选取普通小学的252名学生进行插入钢针和移动钢针测试以评定其精细动作能力。结果发现正常体重组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在肥胖组中,3个年龄段肥胖组儿童插入钢针时间和移动钢针时间均慢于正常体重组。Liu(2015)检验爱尔兰儿童的精细运动技能水平,采用《BruininksOseretsky动作能力测试2版》中的精细运动组合。分析显示只有2年级的儿童达到了精细动作熟练程度的预期水平。尽管儿童的原始得分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儿童的精细动作熟练程度并没有达到标准数据所给出的预期速度。相对于粗大动作发展的研究而言,精细动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是精细动作作为基本动作发展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发展同样关键,尤其在学习性和生活性技能如画画、写字、使用筷子等方面。

2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加强基础动作锻炼

基础动作是指人体关节本身依据关节结构特点在三轴三面中所能完成的最基本动作,在矢状面绕冠状轴做屈和伸,在冠状面绕矢状轴做内收和外展,在水平面绕垂直轴做内旋和外旋。还有复合轴的环转运动。根据关节可以绕几个轴运动又将其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三轴关节。肘关节为单轴关节只可以做屈和伸的运动,但其实在尺骨屈伸时,会产生相对较小的辅助运动,在生物工程学十分重要,但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忽略。肘关节的屈伸可以让个体完成提拉,梳头,推,伸够等活动。前臂由桡尺近端关节和远端关节通过骨间膜被缚在一起,主要运动为旋前和旋后。前臂旋前可以使手掌掌心向下,前臂旋后可以使手掌掌心向上,个体通过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完成阅读,进食等活动。腕关节为双轴关节,可以完成屈伸及内收和外展的运动,腕也可以进行环转运动,它是上述运动的组合。手部的关节由掌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共同组成,掌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可以完成屈伸,内收和外展,指骨间关节只允许屈和伸。基础动作阶段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主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手和前臂联合肘关节可以完成的动作,认识自己的双手,同时强化神经对于手部肌肉的控制,增强幼儿手部的本体感觉。

2.2利用结构游戏发展小班幼儿精细动作

结构游戏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幼儿游戏来讲,对有效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对结构游戏相关材料的大小、颜色等产生自我认知。与此同时,幼儿通过对结构材料的拼插、搭建等操作,可有效地提升和培养幼儿以大脑发育及肌肉骨骼训练为核心的精细动作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实践操作:(1)重视结构游戏的材料准备,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材料的选取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只有正确选择游戏材料,才能保证游戏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选择材料方面,教师可以参考三个重要原则:材料是否安全(安全性)、材料是否多样(多样性)、材料是否颜色丰富(色彩性)。(2)明确结构游戏材料的分类。对材料进行分类能使结构游戏更加清晰可观,对游戏的开展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结构游戏材料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幼儿一同参与分类,提高幼儿的分辨能力。例如,在将材料按照大小或者软硬分类时,教师可为幼儿先做示范,将奶粉罐、体型较大的积木、盒子等归于大型材料一类;将吸管、皮筋、小型积木、串珠等归于小型材料一类;将棉布、皮质吸管、细绳等归于软质材料;将奶粉罐、牛奶罐、饮料瓶、盒子、积木、串珠等归于硬质材料。教师为幼儿进行示范后,再由幼儿自行分类,在分类期间,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帮助。(3)重视游戏过程,开展有效实践。在完成材料准备和分类的基础阶段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幼儿开始游戏实践。教师在实践中应该注意保证每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幼儿完成游戏,还应该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更高要求是,能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2.3撕纸增乐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相对较差。撕纸活动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结构特点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幼儿撕纸活动在生活中通常被成人误解为搞破坏,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其实,撕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并乐意参与的一项手工活动,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乐趣。在绘本《爱吃苹果的鼠小弟》延伸的艺术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幼儿撕贴苹果,先请幼儿把红色手工纸撕成小纸片再进行粘贴。由于手工纸有一定的韧性,教师需要向幼儿强调撕纸的要领: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的边缘,一只手向外推,另一只手向里面拉,且手指随着纸撕裂的方向不停移动。随着技能的熟练,幼儿还可以逐步控制所撕纸片的大小。在撕贴的过程中幼儿不但要撕,还要学会涂胶水、粘贴纸片的方法。孩子们在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着手工活动的乐趣,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手部的精细动作。

2.4区域促创新

教师可以在区域中通过多种手工操作活动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尽可能多地投放一些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和精细动作的材料,比如鞋带和带孔的珠子、有纽扣和拉链的旧衣服、带钥匙的锁、各类种子、带瓶盖的塑料瓶、大大小小的纽扣和毛绒球……投放的各类材料还可以随着主题活动、季节和节日等的变化实时更新。一次,希希在生活区一粒一粒地从混在一起的种子中挑出了黑豆放进瓶子里,把所有黑豆挑完后,又重新拿了一个瓶子挑绿豆,两个瓶子都装好后,希希开心地跟同伴分享她的劳动成果,当她摇着两个瓶子在同伴面前晃时嘴里还说着:“好好听的音乐,我放音乐,你表演唱歌吧。”两人都沉浸在游戏世界中。看似简单的材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同时也延伸出了创造性的游戏。

3结束语

目前针对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园本教学活动还较为欠缺,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需求,首先,建议幼儿园开展以精细动作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其次,建议对幼儿教师进行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相关培训,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动作教育方案,丰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政晓果,辛倩倩,杨慧敏,等.3岁以下儿童精细动作发育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23):5562-5564.

[2]原雅青,刘洋,丁佳宁.布尼氏动作熟练度测试(BOT-2)在智力障碍儿童动作发展评估中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06):14-20.

[3]张遥,傅兰英,李刚,等.基于MABC-2测量下幼儿动作发展家园共育模式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