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教研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1

浅谈网络教研的发展

王莹

天长市第三小学

摘要: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 ,是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最初是由许多教师、教研员零星的、自发的、分散的利用网络来开展教研,到后来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的自觉主动行为,即由“草根教育”转变为“专家引领”,网络教研才焕发了生机。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发展;教学

正文:随着网络的传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网络教研对教师的发展有以下几大好处:

一、交流学习的范围比较广。老师通过教研网博客不仅能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还能和自己学科的教研员以及其它专家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能有效促进学校校本的教研发展。

二、交流学习的时间比较长。老师在网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可以更充分,可以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同伴发自肺腑得交流,这样使问题研究易于深入,有利于老师不断成长。

三、交流学习的顾虑比较少。当我们的老师面对面的教研时,或许受到心理压力、面子等问题而顾虑同事的感受,没能说出心理的真心话。但通过网络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能够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四、通过网络教研,可以向教育界的专家学习交流取经,专家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通过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实例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开展更加民主化的、真实化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健康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网络教研对教师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瓶颈:

1.计算机网络硬件建设影响网络教研的规模化。一方面,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学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改善与更新,教育信息化进程相对缓慢,学校电脑安装比例不高,计算机硬件效能不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较少,甚至有学校未能接入互联网,这往往造成教师想在学校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而没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教师不多,教师家庭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较少,尤其在中老年教师中更是如此,往往造成有教师想在家开展网络教研而不能如愿。

2.教师对待网络教研的态度影响网络教研的合情化。从目前教育博客的应用来看,一方面,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把书写博客日志、参与论坛研讨变成教育工作或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只是把网络上的一些文章收集在一起或是做个链接,有些教师往往一时兴起就写,平常并不坚持,致使网络教研中缺乏丰富、优质的原创作品。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阅读别人的博客时,只看不回复,充当匆匆过客,缺乏必要的讨论与交流。教育博客的价值不应是独享,而在于广泛的交流,分享才是教育博客存在的动力源泉。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若不加以克服解决,长此以往,极易造成网络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

3.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影响网络教研的能力化。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包括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多媒体知识和技术,网络知识和技术,以及对博客的管理、美化,日志的添加、排版等简单操作能力。

4.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生活负担影响网络教研的开展的时效化。基层学校教师,尤其是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和课业负担就较为繁重,往往是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常规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耗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个人及家庭的负担和生活中一些琐事的影响,致使许多教师对博客和网络教研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研的推进。往往在一些热点问题上,由于时间不够,网络研讨的效果已不复存在。

5.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影响网络教研的深度化。网络教研不仅需要完善的网络设施,更需要权威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如果没有规范的组织管理和专家引导,网络教研的主题很可能泛化,讨论东扯一句,西搭一语,流于表面,难以深入。

总之,网络教研是一种趋势,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的改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