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魏力

宜春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68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及对照两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完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就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安全管理;自我管理能力

慢性肾脏病变伴随病情的缓慢进展肾功能逐步下降,进入肾衰竭期后会出现显著的肾排水、排毒功能损害情况,继发水电解质紊乱,代谢产物潴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增加躯体负担[1-2]。血液透析是现阶段肾功能衰竭病例主要治疗技术[3],通过弥散对流原理进行患者血液内毒素物质及多余水分清除,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因肾功能低下,继发液体容量失衡的风险较高[4],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护理风险安全管理是针对各类风险因素实施的护理管理,我院近年来将这一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病例中,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68例,男女各37例、31例,年龄47~72(61.29±3.28)岁。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及对照两组(各34例),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围绕患者病例资料、用药医嘱单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案开展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言语讲解与健康手册发放等途径,基于病情进行本病发生原因、主要危害、日常行为注意事项等的介绍,结合用药方案开展用药指导,就药物种类、用药目的及常见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配合医生完成定期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护病情。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完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①风险评估:由资深护理人员对本组病例开展护理风险评估,基于患者个体化情况明确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拟定管理方案。②健康教育:一对一护患沟通的方式进行患者合并风险因素的介绍,并完善血液透析指导,提升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认知水平与风险意识。③护理管理:从饮食、活动、心理等方面开展护理安全管理。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取,给予血压、尿量等情况控制每日进水量,加强优质蛋白的摄取,适当补充维生素B、C[5]。日常活动以原地踏步、转身联系等为主。加强患者心理情绪的评估,通过正面案例讲述、情绪疏导与转移等方式改善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1.3.1、风险事件统计:统计两组病例血液透析期间血压异常、营养不良、异常水肿、磷代谢异常、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2、自我管理能力评定:护理前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每位病例血液透析相关治疗、饮食、活动、心理情绪等行为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管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见表1。

表1  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例 %)

组别

血压异常

营养不良

异常水肿

磷代谢异常

心律失常

总发生率

研究组/34

1(2.94)

0(0.00)

0(0.00)

0(0.00)

0(0.00)

1(2.94)

对照组/34

2(5.88)

2(5.88)

3(8.82)

1(2.94)

1(2.94)

9(26.47)

2

5.745

P

0.017

2.2、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见表2。

表2  组间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研究组/34

67.84±5.29

86.39±3.29

17.363

<0.001

对照组/34

68.53±4.97

80.12±4.28

10.304

<0.001

t

0.554

6.772

P

0.581

<0.001

3 讨论

护理风险安全管理是一种通过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采取一系列预见性干预策略,提升患者安全性的管理方式。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安全管理,显示血液透析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肯定了这一护理模式在控制风险事件方面的价值。通过护理风险评估能够有效掌握患者个体化情况与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患者合并的风险因素开展预见性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风险事件的有效预防及应对[6]。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更好的认知血液透析治疗及存在的风险,预先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风险事件,能够为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提供基础。在护理管理中,饮食干预的重点是水、钠的摄取,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体重增加量低于5%干体重

[7-8]。维生素与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改善机体耐力与免疫水平。适量活动能够改善心情,同时改善血液循环与代谢能力,但需要严格控制每日活动量,避免躯体劳累。心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升诊疗依从性,护理后研究组换你这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与护理管理,能够调整患者认知与行为,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价值突出,值得开展。

参考文献

[1]万文杰,项方羽.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3(40):1284-1287.

[2]张清生,伍军根,杨红霞.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7):72-74.

[3]冼科尔.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血红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240-242.

[4]石小玉,张靖华,王长安.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夜间低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1):32-33.

[5]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下册)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37-1352.

[6]董冠楠,王恺,杨玉鹏,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现状、人体成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8):2212-2214,2218.

[7]袁晓群,彭小娜.综合强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5):178-180.

[8]张娟.个体化护理结合低磷饮食干预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内科,2020,15(2):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