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酯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环酯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郑玮峰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环酯红霉素的用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来开展此次研究,以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共有94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分别采用环酯红霉素和红霉素来展开治疗。前者作为研究组,后者作为对照组。然后从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免疫蛋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来对比两种用药模式下的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92%和78.72%,高的为研究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6.38%和14.89%,较低的为研究组(P<0.05);对比生活质量指标,研究组评分高;对比症状恢复时间,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不良症状恢复时间短(P<0.05);对比免疫蛋白指标,研究组在治疗后指标较高,说明炎症情况改善更好(P<0.05)。结论:环酯红霉素具备更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帮助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加快治疗速度,提升治疗效果,推广应用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环酯红霉素;红霉素;效果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时间为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94名患儿均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一组作为研究组,有47人,男29人,女18人,人均年龄(8.39±1.25)岁;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也为47人,男26人,女21人,人均年龄(8.79±1.62)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所有患儿家属都对整个过程和目的进行了解,并签署了相应的书面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根据具体病症展开退热、止咳等基础治疗。但是两组还需要按照下述方法为患儿进行用药。对照组:红霉素口服,按照每千克10毫克的剂量,3次/d;研究组:环酯红霉素片口服,按照每千克30毫克的剂量,用药12小时后削减剂量到每千克15毫克[1]。连续用药一周,然后检测统计各项指标。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后呈显著和有效的患者在总人数中的比例。(2)体征恢复时间:包括退热、咳嗽、湿啰音等的消失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3)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评测[2]。(4)免疫功能指标:IgA(mg/L)、IgG(mg/L)和IgM(mg/L)。(5)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以(±s)和n%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在P<0.05时,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比治疗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92%和78.72%,研究组有效率高,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统计(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

47

33

11

1

44(93.92%)

对照组

47

19

18

10

37(78.72%)

P

<0.05

2.3两组患者体征恢复情况比较

经统计,各种不良症状恢复较快的为研究组,同时研究组患儿的总治疗时间也相对较短,且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2。

表2两组体征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n

退热时间

咳嗽消失

湿啰音消失

肺部阴影消失

总治疗时间

研究组

47

3.50±1.19

3.22±0.58

4.57±0.68

4.81±0.76

6.23±0.73

对照组

47

4.68±1.33

4.99±0.92

6.73±0.79

6.96±1.02

9.49±0.97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的比较

以SF-36量表评估,对照组患者躯体疼痛(78.52±4.71)、躯体功能(77.38±4.75)、社会功能(78.71±3.66)、整体健康(79.76±3.44);研究组患者躯体疼痛(86.12±3.63)、躯体功能(85.15±3.19)、社会功能(87.13±3.81)、整体健康(88.92±3.35),研究组评分高,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3。

表3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的比较(±s)

分组

例数

躯体疼痛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整体健康

研究组

47

86.12±3.63

85.15±3.19

87.13±3.81

88.92±3.35

对照组

47

78.52±4.71

77.38±4.75

78.71±3.66

79.76±3.44

P

<0.05

<0.05

<0.05

<0.05

2.4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对比免疫功能指标,P>0.05;治疗后重新展开检测,研究组各项指标值相较高,且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4。

表4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对比(±s,mg/L)

组别

例数

IgA(mg/L)

IgG(mg/L)

IgM(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7

1.12±0.25

1.79±0.15

7.59±1.21

11.75±1.52

0.82±0.23

1.12±0.10

对照组

47

1.17±0.18

1.53±0.14

7.68±0.99

9.96±1.49

0.85±0.17

0.99±0.0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发生率为6.38%(3/47),对照组14.89%(7/47),前一组发生率低,且P<0.05,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5。

表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n%)

项目

例数

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

皮疹

总计(%)

研究组

47

1

0

1

1

3(6.38)

对照组

47

2

1

2

2

7(14.89)

P

<0.05

3讨论

支原体肺炎属于急性肺部炎症,在儿童中存在较高的发生率,在发病后会出现咳嗽、肺部啰音等多种症状。其原因是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肺部系统易因为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出现炎症反应。如果无法及时控制病情,会引发消化、呼吸道等多个系统的感染损伤[3]。在治疗中经常会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中红霉素作为首代钙类抗生素药物,其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抑制支原体蛋白对于患儿的各种不良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皮疹,腹痛等不良反应,同时生物利用度较低[4]。而环酯红霉素作为上述药物的半合成衍生物,其不仅抗菌活性更强,同时亲脂性良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5,6]。在本次研究中分别为两组患儿应用上述不同药物,采用环酯红霉素治疗的研究组在各项指标对比中均占据优势,充分说明了环酯红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且数据间对比P<0.05,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加快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康复,在治疗中应该合理采用环酯红霉素,不断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儿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俊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过敏性咳嗽的疗效

[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45-346.

[2]王凤兰,李军,联合环酯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2):73-74.

[3]周璟秀.三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成本一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2):75-76.

[4] 吴峰.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8):36-37.

[5]吕淑娥,焦艳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安全性分

析[J].医学信息,2016,29(13):217.

[6]赵新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