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丽莉,孙玫梅

东台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东台 2242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深静脉发生率、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态度(89.34±4.27)分,综合素质(88.74±4.50)分,管理规范性(90.16±3.62)分,护理及时性(89.40±5.55)分,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同时,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效果分析;护理风险预警;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患者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所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病因主要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诱发因素有手术创伤、制动因素、高龄因素等,好发于血管受压变窄、老年人、肥胖患者、长期卧床、外伤骨折群体[2],可诱发浅静脉扩张、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3],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等多种手段及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而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4],为此,本研究结合78例骨科手术患者资料,研究分析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试验组最高79岁,最低33岁,平均(51.52±5.74)岁,男女分布21:18,常规组79岁,最低32岁,平均(51.74±5.38)岁,男女分布20:19,P>0.05。排除标准:护理配合度差,资料不全,合并精神疾病者,纳入标准;资料完整,可配合填写调查量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骨科手术患者。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详细向骨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关知识,包括注意事项、诱发因素、预防方法、对人体危害等,指导患者采用正确体位及锻炼方式,另外,为防止引起锻炼损伤,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并做好生活或指导工作,叮嘱患者科学饮食,保持规律作息。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1)组建监控小组,建立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3级监控体系,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考核活动,护理人员需每日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作,由责任护士上报主管护师,主管护师负责汇总分管患者护理中存在问题,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方案,并由护士长提出改进方案。(2)下肢DVT风险等级评估改进:对我院使用的下肢DVT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将评估因素修改为年龄、医源性损伤、创伤程度、疾病史等四个方面,将DVT形成风险分为三个等级,高风险>14 分,中风险6至14分,低风险≤5 分,并依据具体情况建立下肢DVT观察记录表。(3)建立下肢DVT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预警平台旨在提前预警筛选出有下肢DVT形成风险者,并提醒护理人员加强预防护理,提高对中高风险患者的重视。应用流程如下: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需评估其下肢DVT风险,使用相应的颜色显示不同的风险等级,红色为高风险(>14 分),黄色为中风险(5至14分),绿色为低风险(评分<5 分),之后每3d评估 1 次,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或出现病情变化,也需进行风险评估,并将中度风险以上患者信息传至护理风险预警平台,确保护理部人员能够及时汇总分析相关信息,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有效追踪护理效果。(4)下肢DVT风险预警监控处理程序:下肢DVT风险预警评估完成后,责任护士则需做好预警等级标识,并针对性加强中高风险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与此同时,为提升护理效果,有效落实相关护理干预工作,主管护师还需定期检查督导中风险、高风险下肢DVT患者护理工作,指导责任护士及时改进护理预防方案,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追踪,风险等级降为低风险后,即可撤除预警标识,并上传至预警平台,另外,为增强患者下肢DVT风险防范意识,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下肢DVT预防方法,提升其护理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1)自制调查问卷从护理态度、综合素质、管理规范性、护理及时性等四个维度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得分正相关,总分100。(2)记录两组患者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资料分析用SPSS24.0,患者年龄、护理满意度、SF-36得分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患者男女比例,下肢深静脉发生率等计数(%)X2资料以检验,P<0.05。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 得分更高,P<0.05。

表1 护理满意度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综合素质

管理规范性

护理及时性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

39

78.66±3.45

89.34±4.27

78.27±3.63

88.74±4.50

77.59±4.19

90.16±3.62

79.25±4.60

89.40±5.55

常规组

39

78.40±3.62

85.79±4.60

78.40±3.57

84.35±4.68

77.30±4.25

87.40±3.88

79.34±4.27

84.56±5.47

T

-

0.325

3.532

0.159

4.223

0.303

3.248

0.090

3.879

P

-

0.746

0.001

0.874

0.000

0.762

0.002

0.929

0.000

2.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P<0.05。

表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n(%)

组别

例数

堵塞例数

栓塞例数

发生率

试验组

39

1(2.56)

1(2.56)

2(5.13)

常规组

39

5(12.82)

4(10.26)

9(23.08)

X2

-

-

-

5.186

P

-

-

-

0.023

2.3生活质量

    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

表3 SF-36得分 (,分)

组别

例数

总体健康

身体活力

身体疼痛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试验组

39

89.26±6.48

91.33±6.25

92.57±6.09

91.70±6.24

92.47±6.15

91.06±6.33

92.84±6.25

93.08±6.21

常规组

39

83.12±6.50

85.74±6.30

86.44±6.20

85.80±6.53

86.30±6.42

85.78±6.50

86.77±6.30

87.15±6.39

T

-

4.178

3.934

4.405

4.079

4.334

3.634

4.272

4.15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3.讨论

在骨科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发生率[5],发病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流速降低,可使静脉血液的回流受阻[6],导致血管内回血障碍,继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至脑部、肺部等位置,则会加重患者病情[7],引发猝死。特别是在卧床恢复期间,骨科患者下肢血液流速减慢,极易发生静脉内部血液凝结现象[8],继而诱发下肢DVT,常规护理工作虽具有一定的下肢DVT预防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同时合理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体系有助于增强下肢DVT预防效果,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显示[9]:常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2%(8/36),比护理组5.56%(2/36)高,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P<0.05,由此证实,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体系可提升下肢DVT预防效果,另外,分析表1、表3得: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与SF-36得分皆比常规组高,P<0.05,提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更高。分析原因如下:其一,常规护理所用的威尔斯评分方法评估范围较小,危险因素评估内容相对缺乏,试验组则是采用了《下肢DVT高危因素评估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合理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即可提升护理针对性,可避免护士机械、简单的执行医嘱[10],有助于提升其工作预见能力和护理及时性,通过积极主动的与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可顺利取得患者认可与信任,提升其护理配合度与满意度[11]。其二,通过应用下肢DVT护理风险预警平台,不仅可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全面的护理预防服务,还能够显著增强患者和护士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意识和预防工作重视度,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其三,主管护师在督导检查护理工作的同时,可保证下肢DVT预防方案能够有效执行、严格落实,提升了下肢DVT预防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其四,应用护理风险预警平台后,下肢DVT中高风险患者信息会上传至平台并及时更新[13],护理管理部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下肢DVT患者新增病例数、所在科室、总病例数、危险诱发因素等相关信息,可加强预护理预防工作的指导监督力度,提升上级管理部门工作主动性和护理工作规范性[14]。另外,将患者分为低、中、高三个下肢DVT风险等级,可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醒护理人员加强对中高风险患者的预防力度,有效提升护理针对性。

综上所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分析危险因素,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不仅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虹.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泌尿科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1,8(04):44-47.

[2]孙子蕙.基于风险评估的综合护理对胫骨近端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1):176-178.

[3]张玉芳.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5):200-202.

[4]张思珍.高海拔地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高原医学杂志,2021,31(01):47-50.

[5]王岩,冯璇,刘娜,蔡婷婷.血栓弹力图联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589-2591.

[6]张君.风险预警监控下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7):42-44.

[7]李秀文,谭小欣.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腰椎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0):151-152.

[8]刘婉丽.风险护理对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35):94-96.

[9]杨淑范,孔令芳,危苹.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9,28(20):103-104.

[10]庆笑春.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06):67-68.

[11]邹奕,吴秋萍.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9,28(05):60-61.

[12]修焕娟,马海萍.护理风险管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8,50(05):327-329.

[13]胡成芬,施红林.风险预警监控在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8,39(05):681-682.

[14]刘艳.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09):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