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何嘉琦

浙江省奉化中学 浙江 宁波 315500

摘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而青少年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因此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之一的法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法理资源作为构建学生法治认知的基础;强化辨析,创设价值冲突的法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同;训练实践,拓展法治意识培养的空间,使法治意识外化为行为表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依法治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做到全民守法,青少年是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的法治教育并未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思想政治课之中。除选择性必修《法律与生活》之外,其他模块涉及的法律知识主要以法律条款的形式直接出现在教材的辅助文部分(如“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并无相关注释。这就容易使造成教师在其它模块中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忽视,教材中涉及相关法律的知识往往一念就过,不会引导学生细心领会或重视。本文结合自己对法治意识教育的理解与教学实践,谈谈在《经济与社会》模块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策略。

一、研究教材,挖掘法理资源

对于法的理性认知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基础。但是,现有教材除了选择性必修《法律与生活》外,法律知识的分布是较为零散的,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为此,把教材中零散分布的法律知识加以提炼、加工、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法治价值观真正走进高中生的头脑。笔者以必修2《经济与社会》为例,整合其中的法理资源:

单元

具体教学内容

涉及的相关经济法律教学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资产、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集体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等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规则、市场缺陷

《反垄断法》、《价格法》、《枪支管理法》等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结合个人分配方式的教学,开展知识产权、数据教育;

2、结合收入分配公平的教学和《个人所得税法》,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体会其改革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3、结合案例,开展勤劳守法致富教育;

4、社会保障

《知识产权保护法》、《专利法》、《商标法》、《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法》等

二、强化辨析,创设价值冲突的法治教学情境

当今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学生可能面临着价值冲突、认知冲突的生活情景。为此,教师通过创设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价值冲突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情感的切实需求,进而提高学生认同、信仰法治价值观。例如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需要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法定比例共同缴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等条件后,个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某企业职工小王,每月缴纳600元养老保险费。他算了算账:自己才30岁,还有几十年才能领取养老金,现在每月缴纳这么多钱,影响当前生活质量,不太划算。于是,他想“退保”。

你如何评价小王的“退保”想法?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而知,根据《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这一想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行的。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应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体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且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训练实践,拓展法治意识培养的空间

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更是一种职业训练。如果法治教育只局限于课堂,未免显得“纸上谈兵”。只有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更能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为此,教师可创设“模拟情境”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法律事务”,精心渗透法治教育。(1)学写法律文书,比如让学生撰写民事起诉状、答辩状、辩护词、代理词等;(2)模拟法庭,学生自导自演,编写案件、当上了“法官”、“律师”、“原告”、“被告”、“证人”等,身临其境地体会诉讼程序、领略法律地尊严。(3)模拟联合国,通过安排不同学生作为各国代表发言、议事,使学生感受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议事规则,感受国际法的魅力;(4)组织法治教育班会课。使法治教育与班级德育相融合,用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对班规校纪的尊重与敬畏,用班级德育促进学生对校纪法规的情感认同,并外化于行。

三、结语

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他们对法治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社会处在转型之中,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或多会少面临着法律因素,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法律打交道。于是,体现法治思维的“法治话语”逐渐成为高中生的公共话语,成为另一种普通话。

因此,教师在每一模块课程实施中必需有高度的法治意识,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法治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激发学生法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法治意识的同时,提高法治宣传、法治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