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析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

滕靓

婺源县思口中心小学  江西 婺源 333201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好数学这条漫漫长路的根基,学好小学数学对学生在探索数学之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大学校和教师的喜欢,学生在情境教学课堂中也非常积极、活跃,对学习数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有效结合实际情况,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对于图片、画面等直观事物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强,但是数学中较多的是数字、公式、抽象的概念,而这些都需要学生调用逻辑思维。因此,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很多小学生会因此而烦恼。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烦恼,也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与数学的融合,给学生提供一个从形象思维转移到逻辑思维的过程,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创设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来说,理论知识较多,稍显枯燥,这需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小学生年龄还小,对很多事物都很陌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小学生喜欢学习知识,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很难集中。促使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对不感兴趣的知识,就会心不在焉,完全不关心。由于数学课程的特点是比较的抽象,这就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创设一些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小学数学的趣味性,使枯燥的数学课程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更加主动的学习。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数学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公平的课堂环境,因此要如何创设教学环境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二、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妙用

(一)情境导入

运用情境进行数学导入,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进行有效的铺垫。具体来说,教师运用于导入环节的情境需要具备几个要素,一是吸引力,而要想增加情境吸引力,教师需要在情境中加入学生喜欢的内容,比如,动画片、玩具模型等等;二是融合性,导入的基础目的是进行数学知识的导入,所以情境中必须要有数学内容的体现,而这些内容需要自然地融入在情境中,而不能生搬硬套;三是引导性,情境需要具有一定的节奏,一步步地引导着往下进行,将学生自然地导入到新知识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三)”的教学时,我在导入中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图片猜测的情境。展开来说,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以,我在导入中给学生展示了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建筑的图片,并且这个建筑是学生熟悉的故宫。在展示第一张从正面拍摄的图片时,很多学生觉得猜测没有难度,立刻就说出了故宫的名字,但是在第二张、第三张从侧面和上面拍摄的图片展示出来的时候,有学生觉得像是故宫,又有学生觉得不太可能都是同一个地方。他们在猜测时有了犹豫,而正是因为这种犹豫不定,反而增加了情境的趣味性。在情境导入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意识到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理解力非常强。所以,教师在导入中应当善用情境。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技巧

(一)注重情境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乏而无味。因此进行情境教学就需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始喜欢上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更加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数字11-20”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课本上的小羊换成小学生都喜欢的喜洋洋、美羊羊、懒洋洋等动画片中的角色,并且引导学生来一起数小羊,可是现在十个数字已经不够用了,那么怎么办呢?接下来教师就要教授学生继续学习。通过生动的卡通片角色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动力的学习,更好的学习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情境的生活性

数学中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得来的。因此,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联系到实际的生活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探讨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到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形状,你看,我们的教室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呢?学生听到后都开始纷纷的观察起教室,会说黑板是长方形的,课桌、讲台等等也是长方形。就在这个时候,教室要鼓励小朋友,说“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呢?下面由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探讨。”接下来教师就引出课堂上要讲解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到知识。

(三)注重提高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如果把创设情境作为提高灌输效率的手段,那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比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说:“小朋友们,今天让可爱的小白兔跟陪我们来一起学习,好不好?”学生都很喜欢可爱的小白兔,马上产生了兴趣。可是慢慢的学生的兴趣就淡了下来,都是小白兔+例题,小白兔+练习,小白兔+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简单的运用小白兔,这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甚至还会起到更坏更糟糕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有效、有意义。促使情境教学更加有意义。

四、总结

情境教学的运用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条件。注重提高创设情境的有效性,使情境教学更具有意义。创设的情境要具有开放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兰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19)

[2]吴应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0)

[3]成斐儒,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