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朝鲜族长鼓舞表演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5

浅析朝鲜族长鼓舞表演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意义

潘卉

摘  要

“长鼓”亦称之为“杖鼓”,是朝鲜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伴奏乐器之一,同时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舞蹈存在,称之为“长鼓舞”。在长鼓舞的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则是气息的运用,掌握控制气息有助于长鼓与舞蹈动作配合协调性的提高,最终达到情感与技巧相交融的长鼓舞。

本篇论文主要是从舞蹈气息运用的角度分析其在朝鲜族长鼓舞表演中的重要意义,从朝鲜族舞蹈气息的简述出发,为舞蹈中气息的运用对朝鲜族长鼓舞表演的作用做相关联的铺垫,从而探索出气息的训练及运用在朝鲜族长鼓舞表演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朝鲜族;长鼓舞;气息运用

最初的长鼓舞存在于朝鲜族农乐舞中,称为“长鼓演戏”,而后在高丽时期发展出现多种丰富的击鼓法,同时也慢慢产生长鼓与舞的融合,直至朝鲜出现新舞蹈运动后,长鼓舞才慢慢转变为单独存在表演的长鼓舞。现如今的长鼓舞不断在大众视野中展现,作为专业院校朝鲜族舞蹈的学习教材出现,至此涌现出许多的专业舞者在教室中、在舞台上演绎着长鼓舞。身为学习过长鼓舞的笔者,在反复学习磨练长鼓舞的过程中发现,其重难点不在于观众赞不绝口的长鼓击打,而是在于舞者与鼓的配合及协调,大部分的舞者在最初接触长鼓之时,都以学会长鼓击打为目的,以长鼓击打越快则是越出色为原由,却实际忽略在击打长鼓时最为根本的气息的运用,以及长鼓与舞者身体气息的融合,导致在最初学习长鼓时没能解决根本问题,背鼓后问题则显而易见。长鼓舞学习长鼓击打固然重要,但如忽略气息的运用,本质上则无法得到提高。综上,气息的运用正是舞者对长鼓舞后期学习表演产生高低水平不同的原因之一,气息运用在长鼓舞的训练乃至舞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朝鲜族舞蹈的气韵与呼吸

每个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而这些风格会体现在不同的舞蹈气息之中,气息作为舞蹈的“灵魂”命脉,它是能够贯穿于内在的情感韵律以及外部舞蹈动作的表现过程中。朝鲜族舞蹈是一个对气息运用非常讲究且极其严谨的民族,在对舞蹈气息的运用上即具有代表性。对此,下文将对朝鲜族舞蹈中气息的特征及内在气息与外部动作的呼吸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朝鲜族舞蹈的气息

气息即指“呼吸”。它存在于世间的万物之中,是万物复苏运转的生命之源,从一般的生活来讲,呼吸是体内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这一种呼吸是人体的本能,无需经过任何的训练而产生,且也不需要用意识去控制它的运转,它与人体的自然形态同步、协调一致,因此称为“无意识呼吸”。舞蹈中的呼吸建构于“无意识呼吸”之上,但又有别于一般生活中的呼吸。呼吸的不同运用体现出各民族舞蹈韵律的风格,在各民族舞蹈中呼吸的运用都具有其独特性。作为最为讲究气息运用的朝鲜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的气息能够体现于舞姿变化的路线、与情感变化的心态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朝鲜族舞蹈的气息主要具有连绵不断、上身型小,下身型收气满的特点。追求顺应自然,相由心生的心态,因此朝鲜族舞蹈中的气息是由“心”而带动“气”,以内心的感受出发而带动气息的变化,由“心”生“气”,以“气”带“舞”。

(二)朝鲜族舞蹈内在的“气”与“韵”

依据史料的记载,儒家文化自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传入,与儒家思想并存的还有道家、佛家思想,但因统治阶层较长时间的打压冷落儒教,将佛教设为国教,儒教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顽强依存下来,直至朝鲜朝中期,出现“崇儒抑佛”的浪潮,儒家思想至此才达到兴盛的巅峰。随之时间的推移,儒教在朝鲜半岛占据一时之地,逐渐成为朝鲜半岛地区的主流思想,从而也推动了朝鲜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儒家思想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的对称关系是朝鲜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体现,不论是从舞蹈的韵律体态或是到内在气息“圆”的滚动,都能无时无刻感受到儒家文化带给朝鲜族舞蹈的深远影响。

气息是朝鲜族舞蹈中最重要的“灵魂”。它是贯穿于体态之上下,带动于情绪之起伏的根源所在。从身体的远端到近端,再到上端的头发梢至下端的脚趾尖,气息在体内都是具有循环往复的流动性,甚至是延伸出身体之外的所有空间都被气息所占满。在朝鲜族舞蹈中气息是具有“力量”的,这一种“力量”可以是舞蹈形态中小到在身体内部运转,外人难以察觉的静中有动;另一种“力量”则是舞蹈动态中身体内部的戛然而止,但却能使周遭一切事物及人物感受到的一股强大气场流动的动中有静,两种“力量”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无形的交替转换,从而形成朝鲜族舞蹈中独特具有的气息。

韵律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主干,掌握韵律则是掌握了朝鲜族舞蹈的主要风格,而韵律与气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朝鲜族舞蹈独有的性格舞当中,“古格里长短”是最为典型的性格舞,其韵律的表现具有连绵不断、舒缓平稳的特征,在古格里韵律掌握的前提下,需要与气息中连续一次性而成的长气息进行相应的配合;在“扎津古格里长短”中其韵律的表现是具有短促频繁,活泼灵巧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气息需要运用舞蹈长短中不断分层次的短气息进行配合。由此可说明韵律的掌握与气息的运用脱离不开关系。

(三)朝鲜族舞蹈外部的“呼与“吸

在朝鲜族舞蹈当中,气息不仅在于身体内在的运用,更是在于舞者身体动作的表达上。舞者掌握气息的运用后应折射于舞蹈动作的体现当中,因此内在气息的运用也是作为外部动作的动力支撑。在学习朝鲜族舞蹈初期,大部分的舞者容易出现气息运用不畅的状态,气息没能正确的在体内循环滚动,堵在胸口,导致从舞者自身上看是处于紧张僵硬的状态;从身体外部动作上看动作的美观程度与完成度不足,所以身体内在的气息运用会直接影响动作本身的形态动态。故此,一呼一吸的气息,是带动身体动作的走向、动作的连接,以及不同节奏型长短舞蹈的重要因素。如:在朝鲜族舞蹈中最为基本的屈伸训练,呼气表现于屈伸的屈;吸气则在于屈伸的伸;在基本围手动作中,呼气体现于双手手臂同时从外向内“内旋”的抽回,吸气则体现于双手手臂同时从内向外“外旋”的拉长出,在呼气与吸气不断交换的状态下动作由此而生成。再如:朝鲜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道具舞蹈——长鼓舞,呼吸与舞蹈动作、长鼓击打节奏的配合,决定长鼓舞呈现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完成动作之时,呼吸与动作的有效正确配合,从内而外的感受呼吸与动作的融会贯通,是使舞蹈动作完成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综上,从舞蹈内在的“气”与“韵”和外部的“呼”与“吸”分析中,可说明气息对于朝鲜族舞蹈的重要性,气息是朝鲜族舞蹈中必须掌握的用气方式,气息带动身体各个部位,触发情感的肢体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朝鲜族徒手舞蹈又或是道具类舞蹈中都具有重要性,尤其是在道具类舞蹈中,舞蹈掌握的熟练度更是能看出舞者对于朝鲜族舞蹈气息的掌握程度,以较具有难度性的长鼓舞来说,长鼓舞作为新舞蹈运动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舞蹈,不管是从开始学习长鼓再到演绎长鼓舞,舞者除了掌握打鼓技巧以外更需要的是气息与长鼓的不断磨合与配合,至此才能相对完整的呈现出一个长鼓舞组合或作品。因此,以下内容将针对朝鲜族长鼓舞表演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意义进行由浅至深的分析。

气息在朝鲜族长鼓舞训练中的作用

气息是朝鲜族舞蹈中动作连接关键的运用,在气息的带动下能够使长鼓舞呈现出细腻、沉稳、欢快等舞蹈特点。而气息的训练需经历漫长的不断打磨,从有意识的气息训练至无意识的气息掌握,长鼓演奏法课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长鼓演奏的训练过程

1.背鼓前的气息训练

现如今长鼓演奏法作为部分舞蹈专业院校的一门专业课,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学习到长鼓,长鼓是朝鲜族舞蹈道具类中最需要花费精力与时间学习的道具。要想长鼓击打技艺过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则是稳扎稳打的每日训练。学习长鼓初期主要是以训练学生单一击打长鼓、不同长短节奏及长鼓击打节奏与气息配合的训练为主,初期训练学生主要是坐于地面双腿一般成盘坐式,有时还可以让左脚放于长鼓靠右侧的鼓筒下,勾住可以“缩音”的绳子,右腿则放于左腿内侧,这样的坐姿有利于稳定长鼓。长鼓的两面鼓皮材质略有不同,左边的鼓面是由较厚的牛皮或是马皮制作而成,右边的鼓面与左边鼓面相比直径小约1厘米,是由狗皮、牛皮或是马皮制作而成。因鼓筒大小和鼓面材质的不同,左边较厚的鼓面发出的声音较为深沉,右边薄的鼓面声音较为清脆为高音。长鼓放置在身体的左斜侧,鼓的位置位于二点与八点之间,正确的放置长鼓与身体间的距离,有助于在击打时保持长鼓与身体气息运用的配合性。

针对初期长鼓训练中气息运用配合的培养,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有意识“夸张”式的气息训练:初期接触长鼓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难以控制长鼓击打的位置及击打的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稍微刻意夸张的气息配合,较大幅度的配合长鼓击打的鼓点节奏由慢至快训练;再有初期学习长鼓击打时身体的位置也是需要注重的地方,学生在击打长鼓左右手不断切换的过程中,身体容易出现向两边倾倒的趋势,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可以采用刻意强调放大,用中正下沉的气息保持身体体态的位置。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使学生产生身体的记忆,促使学生有意识的认识气息对于长鼓击打的重要性。

第二,气息转换的训练:在长鼓演奏中,不同长短节奏出现的重拍即节拍各有不同,强弱的处理与音乐中音量大小的变化相对一致,不是一味的只使用一种音量击打长鼓,如长时间只使用一种音量击打,即缺乏了视听的美感形成噪音,所以长鼓击打中强弱和重拍的变化也尤为重要,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可以与气息的厚重程度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如:“挥毛里长短”中鼓槌在左侧击打时的音量通常需要比鼓槌在右边击打时的音量要大,在训练时,相对应注重学生气息的转换,鼓槌在左时运用较为厚重的气息,鼓槌在右时运用较为轻盈的气息,增强学生对气息转换的意识。

第三,气息力量掌握的训练:在长鼓击打中,左手分为手持鼓槌与不持鼓槌,不持鼓槌的时候用手拍打鼓面。左手拍打鼓面时如与气息配合稍有误差容易打“空”或是击打的太过于用力,击打出的鼓声不“通透”,是干瘪的状态。所以在初期训练时还应强调气息力量大小与长鼓击打配合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气息力量把控的意识。

2.背鼓后的气息掌握

背起长鼓击打是长鼓演奏法专业课学习最终的目的。背起鼓后,长鼓的位置大约放置于身体左胯骨上,鼓绳斜挎在身体的右肩与长鼓连接,鼓绳则作为身体与长鼓的固定工具,长鼓尽可能与身体紧贴,背部形成反弧线的状态包裹长鼓。背起鼓的训练是在掌握了不同长短节奏的鼓点以及与气息基础的配合后,进行的第二步骤训练。

针对后期长鼓演奏法的课堂训练,其主要还是以长鼓击打为主,但难点在于与肢体的配合,因此,气息运用是脚下动作与长鼓击打配合的连接关键,加强掌握气息的训练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点:

第一,气息与长鼓动作配合的掌握:背鼓后与背鼓前本质上不同的则是,需要背起长鼓一起舞动,因此,背鼓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应鼓与身体的配合。在动作与长鼓的配合中,除去最为基础的步伐以外,还有一些不同空间上的动作,当长鼓遇上具有一些技巧性的动作时气息的运用更加突出、更加需要控制。如:在做有蹲起弹跳的动作时,气息的运用发力不当,丹田的气息无法沉入脚底,长鼓会出现大幅度的晃动,这一问题出现首先会导致手脚慌乱的现象,其次在鼓晃动时容易导致鼓槌与鼓鞭击打到鼓面的侧边,出现失误;再如,在边旋转边打鼓的动作时,气息不受控制容易变成身体被长鼓带着走。所以在背起长鼓后气沉丹田、脚踩“缸中”的要求不容忽视,应更加注重掌握气息与动作配合的运用。

第二,气息整体贯穿与长鼓复合节奏型鼓点配合的掌握:背鼓后与背鼓前另一方面的不同则是,背鼓前长鼓与气息的配合只存在于身体的上半部分,背鼓后气息存在于身体的整体运动上,为此在初期训练气息的基础上需再次加强掌握气息在身体中的整体贯穿,之后,当不同长短节奏型连接起来击打时,步伐才能够与长鼓流畅的配合起来,也对于在长鼓击打时逐渐加快的节奏与气息的配合上得到有效的提高,避免因气息不顺畅出现的打鼓僵硬及与步伐配合上不协调的状态。

因此,在长鼓演奏的训练过程中,背鼓前与背鼓后的气息训练都至关重要。背鼓前的初期气息训练是基础,背鼓后的后期气息训练是巩固的熟练掌握,两种训练有效的解决了不同阶段对于气息掌握易出现的问题,为日后长鼓舞组合或是作品的呈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气息训练对朝鲜族长鼓舞的作用

1.掌握气息利于动作连接的流畅

在长鼓舞中,气息有利于动作连接的流畅性。朝鲜族舞蹈作为相对难掌握的民族舞蹈,再加上长鼓道具后则更加具有难度性。舞蹈之时不仅需注重动作本身的完成质量,更是要注重长鼓与身体的配合度,如果舞蹈气息与长鼓配合不恰当,长鼓道具则容易形成阻碍动作连接的障碍,笔者在此前尚有接触过长鼓舞,深刻体会气息对于动作连接的重要性,因长鼓道具本身体积较大且又相对于笨重,将此重量感十足的长鼓斜挎于身体之上后,如再不注重气息的运用,则会容易出现被长鼓“牵绊”走、双脚不受控制、“踩”裙子等的失误。

2.掌握气息利于动作质量的提升

在长鼓舞中,肢体动作的表达是体现舞蹈作品情感内涵、作品主要内容的重要手段,舞蹈中动作质量越高则作品各方面的成熟度就越高。而掌握气息,使其恰到好处的运用是提升舞蹈动作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气息的运用有利于动作质量的提升。内在气息决定动作的幅度大小。舞者在掌握气息的运用后,将气息转化为自身的处理方式,运用至舞蹈动作中赋予动作“生命”,从而使动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掌握气息的运用,还能在长鼓舞中控制动作与鼓的走向、控制脚下点与线之间的平稳流畅、轻重缓急等特点,至此有效的在长鼓舞中保证了动作质量的提升。

3.掌握气息利于情感输出的宣泄

在长鼓舞中,气息有利于舞蹈情感输出的宣泄,决定着长鼓舞中不同情绪的表达。通过气息的不断切换与控制从而感受到长鼓舞韵律情绪的变化。长鼓舞是民俗舞蹈,多表现于庆丰收时欢跳,因此打鼓时情绪饱满、激情昂扬。不论在长鼓舞的舞蹈部分还是击打部分,情绪的抒发则需要气息的控制带动肢体呈现出具有爆发性、连续性等情绪的状态,用内在的气息带动情绪而舞。如:在长鼓舞中表现欢快愉悦的氛围,则需要气息进行相应情感的配合,运用气息说话,透过气息体现在眉眼的动态之间,身体的形态之中,从而达到情感输出的宣泄,使长鼓舞成为激情饱满、赋予魅力的舞蹈。

气息运用对朝鲜族长鼓舞表演的意义

长鼓舞有别于长鼓演奏法,其主要常见表演形式有独舞和群舞等。在独舞的长鼓舞表演形式中,基本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舞蹈部分,二是长鼓演奏部分,两者相交融形成特有的长鼓舞。一般的表演顺序为先“舞”后“击打”,“舞”至尽兴后将鼓槌从鼓绳中抽出进行长鼓的“击打”。舞蹈从外在观赏性上看,亮点在于长鼓击打节奏快速转换地运用,但实则从舞者内在的训练性上看,难点则在于气息的掌握及与长鼓击打的融合,这是大部分舞者在训练及表演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重点。本质上,气息运用是舞蹈的命脉,只有把握住气息的运用才能在肢体动作及长鼓击打中得到相应水平的提高,因此气息的运用不容小觑。

(一)气息运用——人鼓合一的高级境界

众所周知,在舞蹈里凡是带有道具的舞蹈其最难掌握与突破的是舞者与道具的融合。在长鼓舞中也不例外,一个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舞者,一个则是无任何生命体征的道具。人鼓合一的舞动,则成为了大部分舞者较难达到的境界。而牵起人与鼓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朝鲜族舞蹈中最为重要的——气息。气息运用在长鼓舞中能够将舞者与长鼓接连起来,成为主要关联线的纽带,是重要的存在。

从单人长鼓舞常见的表演形式来看,前半部分主要以舞蹈为主,右手拿有鼓鞭,左手的鼓槌放置于鼓绳之中,根据音乐情绪的转换而舞动,在这样的状态下,舞蹈大幅度的动作相对之多,假设气息运用不到位,长鼓与身体的舞动出现脱节,从视觉角度上看,会形成人们所常说的,“人与鼓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完成着各自的使命,毫无关联”,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则需要舞者与鼓的不断磨合,适应鼓的存在,找到人与鼓共通的气息,与鼓反复地进行 “对话”,与鼓共呼吸、共跳舞,因此气息的运用至关重要。一般长鼓舞成为组合或是作品后称为 “再生舞蹈”,在前半部分的舞蹈时动作多为重组、内容重构的形式,在不断地尝试改编中形成的舞蹈动作,这就更加增大了舞者与鼓的配合难度性,如气息在这时恰当的运用,能够有效减轻舞者与鼓配合难度的问题,将长鼓包裹至舞身体的气息之中,气息不断地在舞者与长鼓之中循环滚动,这样一来则有效减轻了舞者与鼓配合的难度性,达到气息运用——人鼓合一的境界。

从单人长鼓舞常见的表演形式,后半部分长鼓击打来说,长鼓击打是长鼓舞的高潮部分,前期舞尽兴后进行的长鼓击打,击打的鼓点与节奏也由慢至快、由简至繁,逐渐推入高潮,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击打的鼓点较为丰富,属于多种不同长短节奏的鼓点拼接而成。在快速频繁的长鼓击打与节奏不断变化之下,身体容易产生过劳的反应,其表现于身体肌肉僵硬、酸胀等问题,从而导致肢体动作与打鼓节奏不能相对应的统一,在此状态下舞蹈气息的自我调节运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气息气沉丹田、至上而下、至左而右的整体贯穿,动作达到具有松而不懈的松弛度,从而带动肢体与长鼓击打的配合流畅度,形成气息运用——人鼓合一的境界。

(二)气息运用——赋予生命的长鼓舞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它是主观意识的情感表达,也是特殊的一种表达手段。通过肢体语言描绘,述说情感、通过气息的运用赋予舞蹈生命的灵魂与力量。在长鼓舞表演中,蕴含大量丰富的技巧,其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上的技巧:第一种在舞蹈部分中,大幅度的身体腾跃、旋转、翻转等爆发力度强的舞蹈技巧;第二种在长鼓击打部分中,大家所熟知的长鼓鼓点击打的技巧。技巧的大量运用容易造成舞蹈表现力的缺失,忽视情感的抒发,因此以气息运用为基础的长鼓舞技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应当加以重视,从气息合理运用的基础上赋予长鼓舞“生命力”。

从长鼓舞舞蹈部分中看,技巧的运用建立在自然而然流露的真情实感之上,以身体内在气息的运用为基础,从而呈现出变化多端的舞蹈技巧。:长鼓舞中较为常见的圈旋转、八字旋转、直线旋转。身体与鼓在快速的节奏下旋转,应当加强气息转化的处理,运用内在气息的一呼一吸带动舞蹈肢体,从而在身体与鼓融合的基础上不知不觉的情绪转化形成旋转;再如:长鼓舞中男生使用较多的技巧“蹦子”,该技巧需要腾空地面,身体尽量与地面呈平行,在此基础上加入道具长鼓,无疑给技巧增大了难度,因此在身体腾空起跳时,内在气息的力量需加以控制,体现在身体腾空起跳时双脚掌握的力量、鼓与身体相融合的力量,促使在腾空瞬间达到爆发,赋予技巧生命的气息。

生命的情感体征表现于气息存在的运用变化。从长鼓舞击打部分中看,长鼓击打一定程度上体现舞者对击打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根据时间的推移,道具长鼓则需要舞者训练的是身、鼓、气之间的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三者合一的长鼓击打。因此,鼓点的生命需舞者所赋予,舞者在日复一日不间断的击打状态下,由内的气息至外部的动作从而传入长鼓的鼓面、鼓筒,赋予长鼓灵魂、赋予生命力。

综上所述,在学习朝鲜族长鼓舞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忽略气息在长鼓击打时的运用,导致背起鼓后身体与鼓的配合等问题显而易见。朝鲜族长鼓舞表演不应只以长鼓的击打训练为目的,更应当重视气息在长鼓舞中的基本运用以及气息与长鼓的协调配合。气息是提高长鼓舞动作情感、动作连接和动作质量水平的根本因素,应当贯穿于长鼓舞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上,起到奠定基础的重要性。因此,熟练掌握气息的运用,对提升朝鲜族长鼓舞作品的风格特点、动作韵律乃至肢体与长鼓的配合都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其次,根据此次研究与分析更进一步得到气息运用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在长鼓舞等不同舞蹈中提升气息运用的多元化,丰富身体对不同气息的掌握,激发思维的反应能力和知识扩充力。再次,有助于今后从事教育工作中,教授长鼓舞时从多方面的角度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气息与长鼓的互相磨合与融合,提高教学水平的质量。另外,通过对气息与长鼓道具的关系分析中得到反思:现代性身体中“主体为大”的误区。道具是客观存在的物件,身体是舞者运用的主体,气息是辅助连接身体与道具的纽带,舞蹈中身体的回归运用是基本,但并非是全部,“身体、气息、道具”三者在舞蹈时各具有存在的作用与意义,相辅相成,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气息对于长鼓与舞者本身则具有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总之,气息的运用对于朝鲜族长鼓舞的训练及表演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然,试论学观照下的朝鲜族舞蹈[J],艺术评鉴,2020

[2]白明卉,朝鲜族音乐中的“长短”节奏特征及演奏形式 ——以长鼓的演奏为例[D],中央音乐学院,2015

[3]池福子,朝鲜族音乐“长短”与舞蹈[M],民族出版社,1999

[4]陈恬思,试论朝鲜族舞蹈中的“长短”[D],北京舞蹈学院,2007

[5]陈思宇,物我合一、以物寄情——道具在朝鲜族舞蹈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9

[6]池福子,朝鲜族舞蹈 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J],文化月刊,2015

[7]郭春敏,朝鲜族舞蹈长鼓的运用 ——以舞剧《长鼓舞》为例[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

[8]黄媛媛,舞蹈是情感与生命的艺术——读《情感与形式有感[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

[9]李晶、权吉浩,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10]刘佩宏,朝鲜族舞蹈中的气、韵、圆分析[J],艺术品鉴,2020

[11]吕游,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12]廖敏,试析民间舞教学中呼吸的重要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

[13]朴永光,朝鲜族舞蹈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4]朴永光,韩国传统舞蹈的沿革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15]宋琪,朝鲜族杖鼓的传承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