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问题分析

阮鹏

云南睿科旭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663000

摘要:现场采样的操作开展过程是否达到精准化的程度,在根本上关系到环境检测工作的预期实践效果目标实现。样品采集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采集方式与方法,规避各种干扰因素,尽可能地获取真实有效的样本,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需要加强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保证样本采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问题。

关键词:环境检测;现场采样;影响因素

引言

环境检测工作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的操作过程。样品采集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均可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如天气变化参数、地理位置差异等。在现阶段的生态环境检测工作中,检测业务人员可以充分运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专业仪器装置来获取生态环境测试样本,有益于环境检测人员严格控制样本采集与样本测试中的数据误差,提升样品采集效率,服务生态环境检测和保护全局工作。

1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

1.1采样点位因素

采样点的选择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环境检测工作前,采样人员需要做好检测点的环境分析,调整采样方法。为了确保样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需要选取多个采样点。以土壤检测为例,检测工作开展前,按照土壤的分布情况,进行采样点位置的选取。设置多个采样点,综合环境分析,得到相对较为科学、精准的数据[1]

1.2自然条件因素

环境样本的采集区域具有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地质条件特征,区域自然条件的波动变化情况将会给环境样本的全面采集操作过程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自然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采样技术人员应当尽可能避免频繁从事野外环境样本的采集工作,以免遇到过大的采样操作实施难度。在具有危险因素,同时采样频率较高的断面位置,可考虑尽量使用自动化的样品采集装置,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1.3采样容器因素

环境检测人员在全面完成现场采集环境样本操作的前提下,应当确保将现有的采集样本妥善保存在特定的容器空间中。因此,采样操作人员针对专用的样本采集与储存容器应当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必须要保证现有的样本采集容器能够达到必要的体积规模要求,以免出现容器无法装载环境采集样本的现象,或因采样量过小影响实验室分析[2]

1.4采样人员因素

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采样人员相关。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影响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过硬的采样技术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度的责任感与严格遵守的规程能够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2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的具体完善对策

2.1构建标准的工作流程

环境检测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阐述,为了保证环境检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落实,要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现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检测流程和防护流程。有关部门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环境监测流程,其中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特色等重要因素。在这过程中需要足够的专项资金来维持环境监测的开展。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对污染源头进行科学、统一的监测管理,设立专业的执法部门,对环境检测进行单独管理和监督,督促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提高部门的监测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完成效率[3]

2.2科学布点和安排监测频次

检测人员需要科学地计算和规划采样工作,动态地监测和选取采样点。采样工作前,采样人员需要对选取点做好监测,记录采样点附近状况,且结合采样点进行气候、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外在的环境因素、现场的实地情况、地理位置均会成为采样的制约因素。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保证采样质量。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可借助卫星技术实现数据的精准控制;污染源的监控,需要专业水质或地质专家进行严谨的分析,找到污染源的产生和排放规律,确定污染源的排除方案。污染地点的选取越精准,越能够保证采样的质量。环境检测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动态的采样和监测,以降低误差和数据的差异,保证检测的结果准确性[4]

2.3采用正确测试和分析方法

在进行环境检测工作时,需要针对环境检测地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测试与分析方法。我国环境检测部门应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开展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工作。检测机构要反复对检测结果进行测试和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小检测结果的误差。而相关的检测人员也需要及时对检测方法进行更新,以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为基础对检测方法进行设计选择,可以有效确保测试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实效性。就分析方法而言,相关检测部门要完善检测体系,积极的广纳贤才,不断地去攻克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为我国的环境检测质量提供保障。

2.4做好采样管理

开展环境检测工作时,样品的采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的检测机构要完善采样的操作步骤和规范,针对采样的工作人员制定一套严格的采样制度,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采样。在采样完毕对样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应运用科学的采样分析方法,及时解决采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牢记采样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因素,在后续的采样检测和结果分析中进行合理的调整。而有些样品在采集完毕后并不是马上进行测量,那么工作人员就需要根据采集样品的类型与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分类并对样品进行储存。

2.5实现采样程序数字化

针对于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环节加强质量控制,能从根源上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现场采样影响因素多,可实行数字化采样程序,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将系统中的检测任务自动下载到移动终端。第二,根据采样任务特点,系统指派采样人员,并考核采样工作量。第三,采样人员使用移动终端,在现场设置采样点。第四,在移动终端上,输入各项原始记录,包括环境参数、采样仪器、采样人员等。第五,利用电子签名,对现场原始记录单、监测点位布置图进行确认。第六,采样完成后,对样品保存情况拍照,在交接单上填写保存措施。第七,在移动终端上生成样品交接单,将样品移交至运输管理部门[5]

2.6构建优质检测队伍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给予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支撑。环境检测工作在拥有良好的条件支持之下,才可以稳定运转。管理部门通过减免税费等形式,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融入到环境检测工作之中。在保证资金、技术人员充足之下,可以为环境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带来良好的运转载体,最终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质量全方位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创设专业检测队伍,环境检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比较复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只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合格过关,才能够让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结束语

近年来,生态环境检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日益得到环保主管部门的重视。环境检测工作人员通过展开科学合理的检测样本采集操作,可以切实保证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合理性,进而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许崎峰.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化工管理,2018(29):204-205

[2]侯长辉.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37-38+41.

[3]刘玉,王闯,姚永峰.环境检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1(1):35-36.

[4]李相力.论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9):63

[5]段小兵,赵志林,李乐.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具体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