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仇文龙,张鹏,郑海毅,杨岚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0

摘要: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有多个作业步骤,每个步骤的作业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容易发生质量病害。本文全面详细介绍细石混凝土作业的所有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病害的防治措施,希望施工单位能够切实加强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控制,奉献优质工程服务社会。

关键词: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引言: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看似简单,其实作业过程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要清理干净地面,弹射面层水平线,要涂抹标筋,在地面结构层是刷涂素制水泥浆结合层,然后才能铺筑细石混凝土,完成压光和养护作业,直到细石混凝土凝固达到理论强度,同时还要对空鼓,起皮,裂缝以及起砂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防治。施工和管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控制意识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得到有效质量控制。

1.细石混凝土作业流程

1.1.细石混凝土地面前期清理

地面要清扫至洁净无尘,以清水对地面基层进行彻底冲洗,如果抹面作业时地面已经干燥,须先洒湿地面基层后再抹面,作业区域内须无任何杂质。

1.2.面层弹射水平线

在墙面上寻找作业的标高参照时,结合地面水平标高在面层弹射水平线,再把水平标高标至四面墙围。

1.3.抹标筋

控制好面层弹射的水平线标高,合理调制混凝土配比,通过拌和料制作抹灰饼,灰饼之间保持纵横1.5米间距,面层标高取灰饼上表面。

1.4.刷涂素水泥浆结合层

在地面刷涂素制水泥浆,用于地面与细石混凝土材料的结合层,水泥浆刷完混凝土作业要立刻跟进,防止结合层失效导致作业质量下降。

1.5.细石混凝土浇筑作业

混凝土浇筑作业要严格控制浇筑强度,由实验室给出浇筑强度控制的具体数据,须首先测试合格材料配比,再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在作业期间给予适当调控。要做好混凝土样品试块,建筑面层要始终留有实验数据。如果作业地面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测试频次要增多,即使作业面积没有达到100平方米,也要依据整块细石混凝土作业标准控制浇筑强度,如果需要变动材料配比,须对试块进行抽样检测后再确定。

1.6.铺筑细石混凝土

依据实验室配比搅拌成细石混凝土成料,要结合地面基层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定作业铺筑作业工序,不得死搬硬套原有工序。先刷涂素制水泥浆,再铺筑细石混凝土成料,期间的作业一定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和基层牢固粘结。混凝土成料要达到标准强度,要严防泌水问题出现,拌和水泥砂浆时水量不宜过大,同时作业过程中要避免踏上脚印,干拌水泥浆铺设作业须倒退进行。

1.7.面层压光

面层压光作业先以木质抹子使劲压实压平,以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拌和均匀后压光,确保达到设计标准的密实度和粘结度,避免面层发生质量问题。

1.8面层拉纹

在压光后的面层达到上人的强度后,放置拉纹工具并将其横向拖拉,在面层上形成深2-4mm,宽3mm,槽间距15-25mm的横槽,两次刻槽间的衔接间距应保持一致。施工时控制好滚子的速度与压力,尽量保证横槽纹的均匀。

1.9.养护

面层压光作业一旦结束就要立即着手养护作业,条件允许可先以塑料薄膜进行全面覆盖,过24小时再养护,养护期间日洒水次数须保证2次以上,养护时长须超过7天,整个养护过程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2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病害预防措施

地面浇筑作业进程中,当时不会看到病害发生,但是时间一长质量病害就会逐步出现,浇筑作业开展前期质检期间,房间地面发生最多的就是空鼓,而且有的还很严重,因此要求地面浇筑作业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病害。

2.1.起砂

①磅秤放置于混凝土成料搅拌机一侧,拌和开始之前要对混凝土原料中的水泥,瓜子片以及沙子一一过磅,确保材料水灰比达标;②压光作业时机要合理掌控,混凝土材料完成初凝之前做完首次压光,踩试混凝土地面出现脚印,但是人脚无陷入现象时二次压光,踩试混凝土地面不再出现脚印,且细石混凝还未完成终凝前三次压光;③地面铺筑作业结束压光作业,再过24小时开始养护作业,地面洒水一定要保证均匀,如果天气炎热,日洒水须达到三次,分为早中晚进行,养护时长保证7天以上下,期间地面始终保持湿润;④养护作业未结束,地面强度没有100%前不得为地面施加永久荷载。也不得施加其它活动荷载;⑤如果养护期间室外保持超过5天的摄氏5度以下的低温,必须为以薄膜覆盖作业地面;⑥作业原料要严控进场。要求进场材料具备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要验明出厂合格证,选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要超过32.5号,粉质和矿渣两种类型的硅酸盐水泥禁用,沙子选用中沙,保证低于3%的含泥量。

2.2.空鼓

①利用刨地机把即将开始浇筑作业的地面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作业区域结构面无突出表面的活动杂物残留,墙根墙角要凿至地面以下并彻底清理;②地面浇筑作业开始前一天均匀洒水,既要全部湿润,又不能存在积水;③结构面清理完毕须以清水冲净,确认无浮尘积灰;④地面基层彻底清理后洒水湿润后再均匀洒上水泥,水分吸干后扫匀水泥浆,任何部位都不得有积水;⑤浇筑作业正式开始之前对结构面进行标高检测,大于标高平均数据的必须剔凿,确保作业厚度,减少空鼓发生几率。

2.3.裂缝

细石混凝土成料的水灰比一定要控制得当,所用沙子控制含泥量低于3%,所用水泥材料须具备良好的体积安定性,如果是大面积地面浇筑作业,要进行温度变形设置,避免出现裂缝,养护作业必须及时到位,确保其理论强度达标。

2.4.起皮

如果水泥放置时长达到3个月以上,或者已经受潮,须禁止使用,材料含泥量和水灰比要控制得当,养护作业和成品保护作业必须落实到位。

3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病害的处理措施

3.1空鼓处理措施

如果空鼓毛病范围不大。可以通过灌浆修复技术弥补,注浆嘴埋设于空鼓范围中心,向空鼓内部灌注足量固化剂,直至饱满为止,原理是固化剂有良好的流动性,灌注后快速凝固并牢固粘结,修复后地面整体牢固经久耐用。作业流程是,对空鼓位置进行统计,空鼓钻孔,测试钻孔通透性,对裂缝进行封闭,注浆作业,饱满度检测,作业结束清理,养护作业。如果空鼓范围比较大,就要切除空鼓部分并再次浇筑。先确定空鼓位置,空鼓边缘弹射墨线,最好保持空鼓范围为规则多边形。以切割机切除空鼓范围地面,基层彻底清理后洒湿,洒扫素制水泥浆,浇筑混凝土,仔细处理新旧接茬,确保修复后地面光滑平整。

3.2裂缝处理措施

彻底清理裂缝表面,每隔30厘米设主注入口一个,先利用封缝胶刮涂裂缝,再灌注灌浆树脂。

3.3起皮处理措施

铲除所有出现起皮病害的部位并彻底清理,把水泥砂浆和修补剂一起拌和均匀贴补于病害部位后找平,修补剂起到用水作用,可提升粘结度,一旦干燥即质地坚硬又结实。

3.4起砂处理措施

彻底清理起砂部位,固化料喷洒于病害表面至浸润状态,晾干48小时把增量抗渗液均匀涂抹于起砂部位。

结束语:综上所述,地面铺筑混凝土作业,是各类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作业内容之一,细石混凝土材料铺筑地面结构层作业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很严格,由于作业内容本身的特点,地面铺筑细石混凝土施工以后经常发生包括空鼓,起皮,裂缝以及起砂等质量病害,影响施工质量的同时,还会降低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细石混凝土作业质量很有必要。相关人员还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病害进行全面预防与治理,提升工程质量和稳定性,打造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国宝.寒冷地区地采暖与非地采暖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研究[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4):1.

[2]刘顺刚,肖玉桥,谭江平.干硬式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