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创作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创作中的运用

易能静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  425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文化知识储备的日益提升,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媒体和文化彼此沟通互相融合,并朝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不断前行。新闻创作内容地优质与否是决定着能否可以留住受众,以及提高新闻阅读率的关键因素,虽然新闻创作与文学写作的所属范略并不相同,但是两者都依附于语言的表达艺术,在写作上存在着相贯相通的特点。就文学作品而言,它是利用语言文字手法把客观事实加以形象化,在新闻创作中恰当地使用文学写作手法,能够在保证新闻创作真实性地客观基础上提高创作的可读性和艺术渲染,从而起到引发群众阅读的目的,可以更好的实现创作产生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文学写作手法;新闻创作;文学化表达;运用

引言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类新型媒介的出现,新闻创作也获得了进一步地发展,可以说在历史的进程中,正是文学写作孵化了新闻创作,所以要更好地反映新闻创作的社会效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新闻创作的品质。现在人们已经不仅满足于所获得的事实创作,而更多地要求比较生动活泼、人物形象和富有魅力的新闻创作,希望能够起到抓住受众的目的,因此新闻创作的人物形象性、说服力和生动性急需获得更进一步的充实。基于此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于现代新闻创作中,使其增加相对应的文化魅力,是时代精神发展的必然体现,是时代发展下新闻创作改革的重要选择,对于增强媒体创作的耐读性、可感性和说服力,有着积极意义。

一、文学写作和新闻创作之间的区别

新闻创作是电台、报刊、网络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最常使用的文体,对新闻创作来说其重点就是记录社会实际,传递现实新闻,并反映时代背景。创作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对社会事件进行真实实际的新闻创作,其目的就是向民众传递信息,具备时效性,可读性和真实感,而创作的基本准则就是用事实说话。基于此就需要创作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反映事件本质,不能存在误导大众地行为。关于文学写作来讲,文学是运用散文、戏剧、诗词和小说等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语言的技巧来表现客观的,表现作家内在的情感,流露人物的情感。文学写作和新闻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语言的需要有所不同,因为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如实地记录现实生活,也可以借助语言的文艺手法来对虚构情节进行表现。而新闻创作和文学写作之间又有着共同的端点,两者都是以文本为载体,内容都是借助文本语言的表述来呈现出来的,所以在新闻创作中适当融入了文学写作的手法,就能够在保证创作真实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闻创作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而未来的新媒体传播也势必将建立在新闻语言文字上,并乘承着真实创作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则,把文学写作和新媒体创作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新闻价值。

二、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应用于新闻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的来临,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在持续的改善,同时对于文学地需求也在持续的增加。对很多的媒体而言,如果不能吸引受众的兴趣,将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良好的竞争地位,而通过使用文化手法就能够让创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受众可以更好的熟悉和了解实际事件。从某种角度看,新闻创作和文学写作应该说本源同宗,都是借助文本话语的结构来传达思想,而艺术层面的新闻创作则恰恰脱胎于文学写作,由此说明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借助文学写作技巧在新闻创作中的应用,使文本以适当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特殊的艺术审美感受,并以此帮助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扩大传播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掌握文学技法,增强文学作品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抓住受众的审美视角,提升他们的关注度,进而增强新闻创作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新闻创作和文学写作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新闻创作注重事实与消息的传达,文学作品注重与情感的沟通,新闻创作要求简洁的话语,文学作品创作要重视文字美的形成,且新闻创作要细致的描写事件。在新闻创作中,必须注意不能强行模仿和挪用文学写作技巧,要恰当的发挥文学写作手法的优势,其实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有很多,主要体现在提高受众兴趣,发挥创作价值,更有效的适应受众个性化需要,扩大新闻创作内容,在提高作品内涵的有效方法,同时适应人们快节奏、高周期的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某种程度上超现实的审美感受。另外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地建设与改革,新闻媒体行业的压力会愈来愈大,为不在竞争中拉开差距,需要进一步的争取受众与市场,新闻创作也需要做出相应的革新,让新闻创作向着文学性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创作中的运用基础

必须要永远坚守新闻创作的基本态度以及底线,确保消息输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抵制对想象和夸大成份的滥用,不然就只是成为了文学作品的附属。在新闻创作中,撰稿人应该牢牢抓住新闻细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力图尽可能地回归真实。在具体实际中,新闻创作在完全认可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明确创作核心,认真梳理新闻关键点,并借助对细节的深度洞察和了解,从中提取部分情感资源,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实现细节的相对填充性,让新闻传中国产生打动受众内心的情感效应,起到鼓舞的传播效果。透过对细节的细致编织,丰富新闻事物的发展脉络,并帮助广大受众找准故事核心,不失真,是当代新闻创作的必然需求。必须注意关于题目的设定,因为题目用作阐述新闻事物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行文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影响着对受众的阅读吸引力,基于此可使用文学写作一语双关等的创作手法,来进一步突出主题,吸引受众的关注度。

四、新闻创作中文学手法的运用

4.1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指利用人对语言的修改、处理,或者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达到语言表达作用的手法集合,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在新闻创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新闻创作作品更加生动真实,增加新闻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可看性,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渲染其新闻创作题材。但是由于夸张手法的特点,当在新闻创作中运用夸大的方法时,一定要以客观真实为依据,或者在现实的感情基础上,减少刻意化的心理描写并减少夸张新闻事件的特征、性质或数量等实际情况,以便于把需要突出的新闻信息及时展示在受众眼前让其讨论和批判。夸张创作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理由的大肆夸张,新闻创作工作者在撰写实践过程中,应当掌握好在事件本身的尺度。把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创作中,以赋予信息强烈的真实感和人文精神,保证信息的不失真,从而实现可读性的意义,反之如果新闻创作只是把事实机械的排列起来,内容呆板,没有生命力,注重客观实际而忽视了信息的可读性,就可能没有受众,传播效率低,也就没有了新闻创作意义。

4.2表达方式的选择

语言表达是指描述某种信息时采用的某些表达方式、方法,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地表现信息主体。在信息化与快速消费的时代,受众对生硬呆板的传统“读题”创作的方式已不再满足,提升可读性和感染力是创作改革的目标。故事化是新闻创作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利用文学手法中的情境创设、对话描述、情节刻画等改变传统新闻创作平淡沉闷的现状,同时利用倒叙法、插叙法、略叙法等强化信息的戏剧化,调动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能够感同身受,激发受众的情感变化,让信息取得良好的传递效应。像《城南旧事》等等,运用倒叙等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新闻的写作思路,从实际出发,增强了新闻的说服力。

4.3表现手法的运用

表现方法在广义地说是指在行文用语以及表现思维感情上所运用的独特语言结构方法,如想象、联想等。创作的准确性要求新闻创作必须客观复原真实内容,不得有夸大其辞的成份,而创作工作人员既要负责所有创作中真实的内容,为向民众及时汇报实际情况,还需要根据现有资料对现场情况作出情景复原。以遵循真实性为原则,把平淡、无味的事实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想象,从而达到将其形象化、趣味化的目的,来消除受众因为过于客观的新闻创作而对新闻内容产生的抵触情绪,可以最大化的还原事实发生的所有细节并且加以创作,让新闻读起来更生动,从而使得新闻创作的传播效果与感染力有效增强。像当时轰动一时的的马航MH370客机坠毁事件,虽然没有人直击事故的过程,但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充分想象和对现场环境的适度清染,却可以调动人们的温情意识,安抚遇难亲属的悲愤心情,使广大人民对灾情产生更深刻的感受,也更加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4.4散文化写作手法的运用

要使新闻创作具有吸引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单调呆板的新闻创作撰写方法,把散文的创作语言和技巧应用于新闻创作之中,语言文学的妙用、流畅的情节和轻松活泼的表现形式让创作文章更加轻松可看,这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新闻中的内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创作独具特色。

五、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创作中的运用对策

新闻创作讲究用事实说话,其生命力在于内容,而不是形式。过度使用文学写作手法势必会导致新闻效果的衰减,甚至会丧失新闻的本质,因此新闻创作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必须合理与恰当。

5.1适当的环境渲染

把握好“泛文学化”的新闻创作是最为重要的,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对于新闻主题的突显,通过适当的环境渲染可以增强新闻的叙述效果,巧妙运用渲染烘托等的手法来进一步衬托主体的形象特点,从而使得创作主体更加鲜明突出。在新闻创作中巧妙地使用渡染和烘托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加新闻作品的鲜活力和感染力,从而吸引群众的眼球,提高新闻创作的水平,增强可读性,基于此通过适当的环境渲染,让受众更愿意去深刻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挖掘事件真相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是必要的。但不过过度的渲染往往会给新闻创作带来困扰,效果适得其反,不能保证新闻创作的真实性,因此,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渲染,一定要适当,保持适度的原则,不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

5.2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其实受众不再满足于传统死板的新闻创作模式,可读性和感染力也逐渐成为新闻改革的未来方向。新闻创作越来越走向散文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体裁都适合散文化的写作,伴随着经济、政治、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新闻用语大都要求严肃、严谨,这时候,过多的追求散文化的写作形式是不可取的。一般来说,像新闻人物的叙写题材还是比较适合的,在其中融入适合的表达方式来突出对创作的感受,使受众透过新闻创作的创作来看到更多的东西。另外,对于人物题材的创作,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为突出人物的个性,通常会通过人物的心里来表现,这时候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应当是合情合理的,要紧紧的把握好度,对于人物的评判,完全交给受众去讨论,总之来说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保证真实性,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在真实、时效的基础上追求写作技巧的创新。

5.3恰当运用修辞,把握文学手法的应用

修辞是指隐喻、对比、夸大、平行等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它可以通过修饰和调节语句以及运用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促进话语的表现。在新闻创作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就可以使新闻作品变得生动有趣鲜活,从而增加了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从而更好地表达了新闻主旨、凸现了创作主旨。恰当的文学手法运用可以给新闻创作锦上添花,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和社会感染性,但一旦使用过度,就会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感、客观特征,对广大受众形成了误导,进而背离新闻的基本原则,如果新闻创作只懂得机械地安排事实,语句生硬,官目追求客观特征,而忽视了新闻的可读性,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创作工作在通过文艺手法增加其文学性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创作工作从真实开始的基本原则,在对创作情况正确掌握的基础上确立完整的创作内容,并根据中心,按照适当的采访信息建立新闻创作的整体构架,进而通过选取适当的文字表达方式以及采取适当的文艺手法去丰富情节,从而提高细节的生动度,以便于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作的文学性。

此外在文学写作中,作家也往往可以通过设计悬念的写作手法,来调动受众的探知欲,从而利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持续地阅读下去。在新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艺术家还能够借用小说中设定悬疑的小说技巧,在以现实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创作故事进行处理,通过创作故事中的问题和一些悬疑,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促进新闻创作形式的创造。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手法在新闻创作中的广泛使用给新闻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对新闻创作而言其最主要价值与意义就是给受众创造准确、实际和具有影响力的创作内容。通过恰当文学手法的应用,使当代新闻的境界在质的方面得到飞跃,不过其核心和关键还是把握新闻创作的事实实际。通过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创作中的恰当应用,以及坚持创作真实客观的准则,从而逐步加强文艺领域和新闻创作工作的关系,使创作更加富有文学性与生动性,达到了留住受众与深化受众感受的作用,实现新闻创作的意义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斯柘.消息的叙事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6).

[2]赵秀瑞. 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 记者观察,2020(18):121.

[3]赵悦. 探究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 记者摇篮,2021(6):70-71.

[4] 张斯柘.消息的叙事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6):62-64.作者简介:易能静(1993.6),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