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设计分析

任思宇,牟畇屹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文中以某勘查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勘查,提出治理滑坡灾害的综合方案。本次采用的滑坡治理方案为抗滑桩+截排水沟+道路修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滑坡灾害的治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只要保证设计合理,且施工质量达标,就能达到预期中的治理目标,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概率,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设计

0引言

在各类地质灾害中,滑坡最为常见,滑坡主要是由于斜坡受到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或地震作用而引起的坡体滑移现象。当坡脚位置处有居民居住时,滑坡灾害会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滑坡灾害进行勘查,并选择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尤为必要[1-2]

1工程概况

勘查区位于四川省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9′22″,北纬29°20′10″,与县城的直线距离约为5.0km,交通便利,有公路直通县城。勘查区所在地为斜坡,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西高东低,高程为900~950m,高差约为50m,地势比较平缓,坡度为10~20°。第四系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主要为河流堆积和重力堆积地层,普遍分布在山体斜坡的表层和沟谷两侧的坡脚处。由野外踏勘和现场钻探结果显示,勘查区地层以第四系滑坡堆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二叠系上统茅口组为主。滑坡区域范围内无地表水,滑坡体上覆的第四系堆积层为强透水层,下伏基岩层的透水性一般,为隔水层。本次勘查工作正式开始前,从滑坡前缘位置的地下水出露处采样进行水质分析,按照检测结果,确定地下水的环境类型为Ⅱ类。勘查区内,滑坡体位于中高山地貌,后缘的高程为950m,前缘高程为905m,滑坡整体呈现为圈椅状,剖面为折线型,坡度为8~25°,主滑动方向110°,滑体的横向宽度为110m,纵向长度为180m,厚度为5.0~14m不等,平均厚度为10m左右,体积为19.8×104m3,归属于中型土质滑坡的范畴。该滑坡体整体下滑后,前缘受阻导致隆起,后缘形成滑坡壁。根据力学性质,该滑坡的形式为推移式。

2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

2.1 勘查目的与任务

2.1.1 主要目的

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主要目的如下:通过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查明滑坡灾害在勘测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和规模,明确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了解滑坡当前的稳定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危害程度,提出滑坡滑动带、滑体和滑床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针对滑坡体的特征,提出综合治理工程比选方案,从中选取最佳方案,为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1.2 勘查任务

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查明滑坡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并查明滑坡的形成、发育特征、物质组成、岩土结构、空间分布等,取得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查明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滑坡地下水的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变形破坏模式以及危害程度。

(3)查明治理工程滑坡部位的地质条件,对已有滑坡治理

工程的效果进行调查,勘查拟进行工程治理的地段和部位,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平剖面图及工程地质参数;调查工程治理区的施工条件,包括水电、原材料、施工道路以及作业场地等,提出合理的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2.2 勘查质量评述

2.2.1 工程测量

在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断面测量、工程点定位测量等,施测过程中,采用RKT和拓普康GTS-311全站仪,实现地形图数字化成图。现场开展控制测量时,布设3个E级GPS网点,采用任意的直角坐标系和独立高程系。控制测量按国家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和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执行。

2.2.2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过程中,利用RTK和全站仪进行采点,全数字化成图,对滑坡所在的斜坡区域开展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实测,具体要素如下:居民地、交通基础设施、各类管线、园地、坟地、旱地、小路、排水沟、滑坡体特征点、周界。先利用采点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制成初始图纸,通过野外调绘、补充,修改完善之后,方可作为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正式用图。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实测,比例尺为1∶200,在现场测量的过程中,由地质人员随同进行地质编录。定点测量采用全站仪实测,包括钻孔、探槽点、物探极点、主要地质及水文点、堆积体边界点,要保证测量精度与图根点的精度相同。用于测量作业的仪器精度及技术要求,应当按照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执行。从总体情况来看,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工程测量选用的施测方法正确,数字化成图的精度较高,制图内容与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及图式要求相符。

2.2.3 工程地质测绘

将勘查区实测的地形图作为底图,测绘范围、比例全部与平面测量保持一致。调绘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质界线点、水文点、物源、沟道特征等,点位全部采用半仪器定点上图的方法,主要的地质点采用仪器定点上图、拍照。为加快作业速度,缩短勘查时间,断面测绘与断面测量同步开展,本次测绘的内容与质量均达到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

2.2.4 工程钻探

在本次勘查工作中,共投入2台GX-1TD型钻机,钻进方式为回旋取芯,钻孔开孔径为130mm,终孔时的孔径为91mm,完成的钻孔数量为11个,钻探总进尺为194.8m。采用植物胶单动双管钻进的方法钻孔,针对破碎和容易发生垮塌的段落,采用根管钻进工艺,对回次进尺严格控制。土体、破碎岩体和完整岩体的采取率分别为80%~90%、75%~90%和90%~95%。按照顺序对钻孔岩芯进行摆放,及时完成编录和采样工作,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对钻孔初见水位和终孔稳定水位做简易的水文观测,并对钻孔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做详细记录,包括缩径、涌水、漏水、进尺快慢等。本次钻探工作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2.5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1)本次勘查中,在滑坡区域内,开展大体积重度试验共计3组,采用的试验方法为容积法,即称重确定土体的重量,注水测量体积。选取的测试方法正确,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

(2)本次勘查共计取岩样6组、土样6组、水样2件,样品严格按照采集规定要求执行。主要的测试项目如下:岩石常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土体天然密度、比重、含水率、抗剪强度及颗粒分析等;水质筒分析等。试验内容齐全,参与试验的测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依据规范和规程要求操作,使用的仪器设备均检定合格,试验所得的结果准确可靠。

3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3.1 治理方案布设原则及方案选择

勘查区内,滑坡地质灾害不仅对当地37户9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还对大量的经济农作物产生威胁,一旦发生滑坡,预计损失约为500万元。基于此,对滑坡灾害进行治理防护显得尤为必要。根据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育规律,遵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安全有效的工程治理方案,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的原则,节约滑坡防治费用,使综合治理方案与恢复建设项目相结合,提供不同的治理方案,供决策单位做对比选择。

针对勘查区滑坡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以下防治方案:

方案一:抗滑桩+截排水沟+村道修复;方案二:抗滑挡土墙+截排水沟+村道修复。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方案一在技术、施工和投资等方面都要优于方案二,所以推荐采用方案一作为滑坡治理方案。

3.2 分项工程设计

3.2.1 抗滑桩

在滑坡体的前端、房屋建筑里侧布设抗滑桩,设计荷载采用剖面滑动推力,由于土压力<剩余的下滑力,故可以采取剩余下滑推力进行设计。具体的设计方法及要点如下:

(1)本工程中选用四种类型的抗滑桩,分别用A、B、C、D表示,它们的截面尺寸全部相同,均为1.5m×2.0m,其中A和B型抗滑桩的桩长为12m,桩间按照悬臂端高度挂板,C型和D型抗滑桩的桩长分别为14m和10m,所有抗滑桩全部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

(2)通过计算可知,A型抗滑桩的设计推力为315.84kN,桩体内侧最大弯矩阵Mmax=8230.926kN·m,与桩顶之间的距离为8.75m,纵向配筋受拉侧为直径15mm的HRB335钢筋32根,受压侧为直径8mm的HRB335钢筋32根,两侧构造配筋为每侧直径3mm的HRB335钢筋20根,最大剪力为3711.914kN,与桩顶之间的距离为11.75m,箍筋配筋采用的是Ф14@200双肢箍。

3.4 抗滑桩的实施

在滑坡综合治理方案中,抗滑桩是重点,其质量优劣与治理效果密切相关。为确保抗滑桩的质量达标,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具体如下:

3.4.1 锁口段施工

(1)当抗滑桩的桩位正式确定后,可采用人工的方法开挖锁口段,开挖过程中,为确保质量达标,要做好测量控制,用吊线锤检验,保证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2)模板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承受混凝土浇捣时产生的压力和振动力,检查模板的密封性,避免漏浆;混凝土可以采用溜槽或卷扬机运至作业面,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保证浇筑质量。

3.4.2 孔口段施工

(1)采用人工配以风镐的方式对锁口段以下的孔口段进行开挖,采用跳挖的方法,分节段浇筑护壁,每浇筑完三节护壁后,要对垂直度校核一次,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即<0.5%。

(2)分节开挖,每节的深度控制在0.5~1.0m左右,当挖至1.5m后,可采用卷扬机运土。开挖过程中,要对滑坡及孔内情况实时监测,发现异常状况时,要立即撤离。

(3)开挖完毕后,浇筑护壁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并按规范要求养护。

3.4.3 桩身施工

(1)根据设计要求,对桩身钢筋笼制做加工,将钢筋笼及时下放至孔底,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出现上浮的情况,可进行临时固定。

(2)桩身混凝土采用泵送的方法浇筑,通过导管将混凝土输送到孔内,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浇筑,确保质量达标。

3.5 截排水沟施工

按设计图纸,在现场准确测放出排水沟的位置,以人工的方式开挖,模板的制做要点和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基本与抗滑桩相同;严格按照设计结构要求,铺设土工织物及干砌片石,排水沟修筑完毕后,对沟帮外侧进行回填夯实,结合现场情况布设伸缩缝,间距控制在15m左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通过现场勘查能够进一步明确滑坡的特征,给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为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确保治理工程的质量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麦鉴锋,冼宇阳,刘桂林.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降雨诱发型滑坡灾害潜在分布及预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11):2042-2054.

[2]黄细超,余天彬,王猛,等.金沙江结合带高位远程滑坡灾害链式特征遥感动态分析——以白格滑坡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5):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