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蛋鸡肠道健康保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浅谈蛋鸡肠道健康保健

王昶1,汤如海1,张昌超2,李宇2,顾海洋,2

(1.响水县黄圩畜牧兽医站,江苏响水 224614;

2.响水县畜禽改良站,江苏响水 224600)

摘要:在社会越来越关注环保的今天,保证畜牧业绿色发展,养殖健康管理是新时代保证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一环。为治理保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明确严禁使用含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国畜牧行业正式步入“饲料后抗生素”新时代。蛋鸡肠道健康问题是禁抗后养殖端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如何保障鸡蛋质量安全,减少抗生素、重金属、毒素等在鸡蛋中的残留是畜牧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2021年7月,笔者实施《江苏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响水推广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ATS〔2021〕245),在江苏省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指导下,推广蛋鸡肠道健康饲料营养调控技术,通过对蛋鸡影响肠道健康因素的探讨,提出蛋鸡肠道健康保健措施,希望能给蛋鸡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肠道健康;保健

1前言

鸡的消化道分为喙、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鸡用喙汲取饲料进入嗉囊,经过嗉囊内细菌发酵进入腺胃,经过腺胃内胃酸和蛋白酶混合后到达肌胃,肌胃将饲料分解成多肽、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入小肠,小肠把多肽分解为可以吸收的氨基酸,把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可以吸收的物质,剩下不能消化的纤维素、非淀粉多糖等饲料成分有两种途径: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或是进入盲肠被细菌发酵形成有机酸、短链脂肪酸、维生素为鸡提供额外的营养。

资料表明:鸡对饲料的消化活动80%以上在肠道,99%的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60~70%免疫细胞在肠道,同时,鸡体80%以上的毒素、代谢产物由肠道排出体外,所有保证肠道健康在蛋鸡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蛋鸡肠道健康是依靠宿主细胞、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环境和日粮混合物间微妙平衡来维持,肠道菌群按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约30%,有害菌群(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10%,中性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等)60%左右的比例组合,个菌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量和比例保持平衡。所以,一旦蛋鸡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其正常生理组合损坏则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各种疾病,且蛋鸡产蛋、排尿、排粪都通过泄殖腔,生殖系统的特殊性会造成蛋鸡肠道疾病比较严重。

2影响蛋鸡肠道健康的因素

2.1 管理因素

2.1.1环境。鸡舍的卫生条件差,蛋鸡受环境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污染引发肠道疾病。同时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密度过大以及断水、停电、转群、断喙、免疫、换料、噪音、运输等因素引起鸡群应激,机体内分泌失调、肠道菌群失衡,蛋鸡抵抗力下降诱发肠道疾病。

2.1.2 饮水。蛋鸡饮水中的氯化物、钠、钾、镁、氟、铅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及其毒素等超标会引发肠道疾病;水箱、水管等供水设备不经常清洗、消毒或清洗、消毒不彻底,设备内壁形成溶菌膜,向水中释放毒素和致病菌,也会引起肠道疾病。

2.2 营养因素

2.2.1产蛋期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影响饲料消化和延缓粪便排空时间,加重肠道的负担会引发肠道疾病。

2.2.2 饲料中添加小麦、糠麸等饲料原料含非淀粉多糖成分较多,在肠道内粘稠度高,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形成缺氧的环境,有利于形成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引起肠道疾病。

2.2.3 饲料中添加棉粕,因棉籽粕中含有有毒的游离棉籽酚,对细胞、血管和神经有害而引发肠道疾病。

2.2.4 饲料中添加劣质的鱼粉、肉骨粉、血粉、贝壳粉等原料中含有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发肠道疾病。

2.2.5初产蛋鸡饲料石粉添加速度过快会造成顽固性腹泻。过高的石粉添加量会导致血钙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肿导致腹泻。

2.2.6饲料中霉变的玉米、麸皮等饲料原料含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霉菌毒素损害蛋鸡的免疫系统,导致鸡群抗病力下降,引起肠道疾病。

2.2.7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等,引起肠道黏膜变性,引发致病因子入侵、繁殖导致肠道疾病。

2.3病原微生物因素

2.3.1病毒感染。临床上常见影响肠道健康的病毒性疾病有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2.3.2细菌感染。临床上常见影响肠道健康的细菌性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等。

2.3.3 寄生虫感染。临床上常见影响肠道健康主要有寄生虫病,如球虫、线虫、绦虫等。

3蛋鸡肠道健康保健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3.1.1鸡场环境控制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打扫鸡舍,及时清理鸡粪做到日结日清并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消毒,降低场区病原微生物含量;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消除应激源,减少噪声,避免小动物侵扰,在转群、断喙、免疫、换料、运输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

3.1.1.1温度。温度是蛋鸡育雏及维持高产的关键,温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期的产蛋率。蛋鸡适宜的环境温度18~28℃,刚出雏的苗鸡环境温度保持在32~33℃ ,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逐渐递减至室温。

3.1.1.2湿度。正常情况相对湿度不像温度那样要求严格,但在高温或低温时,湿度对鸡的影响较大。高温时,鸡主要靠蒸发散热,若湿度大,阻碍其蒸发散热。在低温高湿环境,使鸡体失热过多,鸡采食量加大,饲料消耗增多,严寒时既降低生产性能还会产生冻伤,所以一定要保持鸡舍的适宜湿度。育雏期相对湿度为60~70%,育成期和产蛋期相对湿度为40~55%。

3.1.1.3光照。光照不仅可以刺激并控制鸡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而且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行为福利均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光照是保证蛋鸡正常开产、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照时长和关照强度:育雏期,1周龄光照时间为24 h,强度为60lux,2周龄光照时间为24 h,强度为30lux,3~6周龄光照由24 h逐渐过渡到8~10 h,强度逐渐过渡到10lux。育成期,光照时间为8~10 h,光照强度为10lux。16周龄开始光照时间增加1 h,强度为20lux,此后每周增加0.5 h逐渐过渡到光照时间16 h/d,强度为20lu。产蛋期光照时间为16 h/d,光照强度为20lux。

3.1.1.4通风。通风的目的提供O2,排出CO2、NH3、H2S、水汽,降尘和夏季降温。根据外界天气和鸡群实际情况确定风机开机的数量,为避免风机增加过快导致鸡群不适应,可使用变频器或对风机进行部分遮挡达到0.5台风机的效果。夏天、初秋湿帘进风,其他季节侧墙应急窗进风。夏季鸡舍内白天风速2.0~3.0 m/s,夜间1.0m/s;冬季舍内风速0.1~0.2 m/s,不超过0.3 m/s。保证育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二氧化碳<150ppm,硫化氢含量<70ppm,氨气含量<10 ppm,可吸入粉尘<3.4mg/m³;育成产蛋舍有害气体浓度:二氧化碳<3000 ppm,硫化氢含量<70 ppm,氨气含量<10 ppm,可吸入粉尘<3.4 mg/m³。

3.1.1.5密度。饲养密度过大,鸡舍内空气污浊,鸡群拥挤,采食不均匀,造成鸡群发育不良,容易造成啄癖。但饲养密度小,不利于保温,造成饲养成本增加。饲养密度应随雏鸡的品种、育雏方式、季节、日龄等因素加以调整。雏鸡1~10日龄密度60只/m2,11~20日龄密度40只/m2,21~105日龄密度30只/m2,产蛋鸡470~500 cm2/只。

3.1.1.6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给鸡只提供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切断疫病流行传播途径的最重要环节。办公室、食堂、宿舍、场区道路、场周围及场内污染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清理消毒1次。在大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液至少1周更换1次,鸡舍门口设消毒盆,消毒液至少每2天更换1次。鸡舍空舍消毒遵循消毒→清洗→消毒→再消毒→空置的程序,消毒后空置15~20天。鸡舍带鸡消毒每周消毒1~2次,消毒后及时打开风机通风换气,常用于带鸡消毒的消毒药有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的次氯酸钠等。蛋托、包装纸盒熏蒸或紫外线消毒。饲喂用具每周至少清洗消毒1次剪刀、手术刀、止血钳、注射用具等工具。每次用完应煮沸消毒30分钟以上。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经过消毒的专用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并在紫外线灯下消毒10分钟以上。

3.1.2饮用水管理

饮用水的质量对蛋鸡产蛋率有严重的影响,水中病原微生物是蛋鸡疾病的重要传染源,因此供给蛋鸡充足、清洁、卫生的饮用水非常必要。蛋鸡饮用水在使用前经过净化和过滤,定期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鸡舍内水桶 、水箱和水线,应定期检查并消毒,目前提倡在饮水中添加酸化剂或氧化剂来间接调理肠道。

3.1.2.1 酸化剂的使用。直接饮水:饮水中投放酸化剂,让鸡群4~5小时内饮完,每周1次,活疫苗接种前后1天及当天不使用,与其他药物使用前后间隔至少4小时。清洁水线:每月1次。前天晚上熄灯后用酸化剂充分浸泡水线,第二天开灯前排去管内脏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水线较脏,可连续两个晚上使用。

3.1.2.2 氧化剂的使用。直接饮水:5~7天为1个疗程,间隔使用。清理水线:每月1次。晚上熄灯后放掉水管水,用氧化剂浸泡6~8小时后排水,冲洗水线。

3.2饲料营养调控

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提供合适且足够的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保证鸡群营养需要。

3.2.1控制饲料中蛋白含量。蛋鸡饲料蛋白含量在16.6%左右。

3.2.2合理使用小麦、麸皮。一般蛋鸡饲料中小麦最高占30%,添加小麦时必须用小麦专用酶+有机酸+植物精油消化其中的淀粉和抗营养因子,降低不完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同时小麦添加要逐渐过渡,从添加5%开始逐渐增加,每周增加2%。麸皮添加量最高达5%。

3.2.3谨慎添加杂粕。饲料中添加棉粕等杂粕时水分不得超过13%,添加比例不得超过10%,因棉粕中的棉籽酚会使蛋黄变色且呈黏糊状,在蛋鸡产蛋高峰期要谨慎使用。

3.2.4鱼粉、肉骨粉、血粉、贝壳粉等原料必须从正规渠道购入,严防沙门氏菌等病原污染。

3.2.5循序添加石粉。育成鸡对钙的需要量为2%,产蛋鸡钙需要量3.5%。添加石粉要循序渐进,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逐渐增加石粉比例,增加幅度控制在每周0.5%左右。

3.2.6防止饲料霉变。做好饲料保存,饲料仓库应通风、干燥,有防鼠、防鸟、防潮、防雨设施,仓库内气温达到30℃以上且湿度增加,饲料容易发生霉变,应采取防霉措施,目前使用的防霉剂主要为有机酸、有机酸盐类及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特殊载体结合而成的复合防霉剂。袋装饲料应放在架空垫板上,离墙20 cm,冬春季节饲料到场后在1周左右用完,夏季及多雨潮湿季节必须在3天内用完。饲料塔供料,料塔需搭遮阳网,每仓饲料必须在3天内用完。

3.3疫苗接种

3.2.1按照本场免疫程序开展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影响蛋鸡肠道健康疫病的免疫工作。

3.2.2定期开展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不达标的鸡群要及时进行补免。

3.4保健

注意保肝护肾,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或抗生素替代品,清除鸡体内潜在的病菌,促进鸡体内各种毒素的清除,增强鸡群的非特异性抗体水平, 提高整体抗病力。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保证蛋鸡产品兽药残留不超标。

3.5驱虫

球虫:球虫疫苗接种,7日龄,15日龄,30日龄各接种1次。绦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1次。成年产蛋鸡,5月、8月各预防驱虫1次。

4小结

 “养鸡就是养肠道”,只要加强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改善饲养环境,减轻应激,蛋鸡每时每刻都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就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发病率,保证肠道健康。

参考文献:

1、《如何维护蛋鸡肠道健康》,张学全,《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07期。

    2、《层叠式笼养蛋鸡的环境控制》,杨征烽、杨海明、顾海洋、郁军,《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年6期。

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响水推广示范基地》(JATS[2021]245)项目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