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域下趣味东巴识字动画创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民族文化视域下趣味东巴识字动画创作研究

陈蕾,   ,赵冬梅(通讯作者), ,杨润琴, ,田琎玥

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个民族都有着属于本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云南省丽江县有着古老又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资源,是纳西族先民们智慧的结晶,但目前东巴文化传播的范围较小,面临着传承断层的严峻挑战,本文以纳西东巴识字动画制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民族文化视域下将东巴文和动画相结合,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纳西族东巴文化,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

关键词民族文化;东巴文;识字动画

引言

民族文化的内涵指长期生活在一定范围的集体创造出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

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民族文化是彰显各民族特性的重要身份标识。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历史发展水平[1]

东巴文化的概念是1981年纳西族智者和万宝等人从本族的东巴教义中提取而来,东巴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东巴教为核心的原始宗教文化。“东巴、东巴经典、东巴文字、东巴绘画、东巴舞、东巴音乐、以及东巴的各种祭祀活动构成了多元的东巴文化体系”,包涵了纳西族的社会历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医学、民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2]。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东巴古籍》就是用纳西象形文书写的,同时也成为了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东巴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纳西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纳西民族的文化信仰和精神寄托。通过研究相关东巴文献,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东巴文和动画结合起来,制作出趣味东巴识字动画,使东巴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和传播,从而达到增强我国文化自信、丰富我国文化底蕴的目的。

纳西东巴文化传承现状和存在问题

东巴文化面临传承断代,东巴文传承人逐渐消失。随着汉字、汉语、普通话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标杆,汉字和汉语的使用范围愈加广泛,而东巴文除了一些老东巴和纳西族学者以外,很少有人了解和认识东巴文,更不要说会读、会写东巴文。且东巴文字的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地域限制,即便是在丽江这个纳西族聚居之地,东巴文的使用也是很少的。在古代纳西族中,东巴具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因此只传男性,甚至有些只是父子、祖孙相传。随着老东巴的相继离世,东巴文化正在消逝,且由于国家对东巴文化正面宣传力度的欠缺,导致东巴们的身份、从事的活动都还普遍受到歧视和冷遇,东巴们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下,生活普遍困窘[3]。因此出现了东巴文传承人的逐渐缺失。

东巴文化传承失真,随着东巴文化大部分都被商业化,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迎合市场,使东巴文字本身所具有记事功能与说明作用相对减弱。更甚者在将东巴文化商业化后,随意改动东巴艺术,导致东巴文化的原意被破坏,故而造成东巴文化传承失真。

趣味东巴识字动画创作可行性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东巴象形文为研究背景,以数字媒体技术和动画制作技术为基础进行趣味东巴识字动画的创作,在动画中将东巴象形文的特点,书写方式、纳西拼音以及对应的汉语意思一一进行展示,不仅体现出纳西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让大众更好的了解纳西东巴文化、认识东巴文字,使东巴文字得到传播和发展。

趣味东巴识字动画其实更倾向于动画课件,主要包括开头的片头动画、新课导入动画、识字环节识字动画、综合测验和课后拓展等5部分。让观看者在观看过程中既可以学习东巴文字同时也乐在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趣味东巴识字动画创作

在动画创作中,最关键的便是东巴象形文字的获取,通过Edongba7.0_GB输入法在Flash平台将东巴文输入出来并将其打散,归类到天象、地理、植物、飞禽、走兽、虫鱼、人称、人事、形体、服饰、饮食、居住、器用、行止、形状、数名、宗教、传说古人名号等十八个类属文件夹中。方国瑜教授的《纳西象形文字普》中将东巴文按照它们的特点和所表达意思将其分为了以上十八个类属,给此次的动画制作提供了依据。该动画共有6个场景,场景是动画美术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为动画片单元场次的剧情提供了特定的空间,场景1用于存放片头动画,场景2为新课导入部分,场景3和4为识字部分,场景5是综合测验,场景6为动画收尾部分用于储存拓展的东巴文。场景的设计偏古风元素,与东巴文的古老相呼应,在视觉上不易出现视觉疲劳。

东巴象形文素材准备好后,通过Flash平台在场景中做片头动画,片头动画是整个动画的基础,首先通过“遮罩动画”呈现出卷轴打开的效果,其次使用“补间动画”通过控制东巴文的位置和文字大小使其呈现出动态的效果。对标题“趣味东巴识字动画”同样使用“补间动画”使其慢慢展现出来。在舞台的正上方插入“新课导入”、“开始学习”、“综合测验”、“课后拓展”四个按钮,并使用脚本代码使其跳转到相应的场景。按钮的设计是为了动画能更好的转场,使动画的交互性更强。

识字部分是动画的灵魂。识字部分主要包括田字格、纳西拼音、中文意思、东巴文和重新开始按钮。东巴文的书写是放在田字格中进行的,东巴文书写使用“逐帧动画”制作,每一帧关键帧上都代表着东巴文的某一笔画,逐帧动画可以将东巴文书写的过程精细的表现出来,而且又能使动画连贯顺畅。重新开始按钮可以使东巴文的书写重复播放,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东巴文。

综合测验部分的精髓在于学习者可以根据东巴文填写出对应的汉语意思,选择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设计中使用了“传统输入文本”,对其书写框的大小进行调整设计并固定输入的字号大小,使其能容纳学习者输入的汉字。填完汉语意思后通过“提交”按钮进行提交,也可以点击“答案”按钮查看正确答案,还可以通过“重置”按钮将文本框重置空白重新填写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牢记东巴文,还可以反复训练。

课后拓展环节进行了东巴文的拓展和东巴文化的拓展,是学习者了解更多的东巴文化。

动画制作完成后,对动画进行测试、发布,点击菜单栏的“控制按钮”,找到“测试影片”后点击“在flash Profashional中”或按组合键Ctrl+Enter,进行动画测试。在测试影片时要注意观察、查找动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问题;然后选择文件—>发布设置,勾选win放映文件,发布文件格式为.exe格,最终发布的作品文件可以直接观看动画,其最终动画效果如图1-1所示:

图 1-1

结语

纳西东巴文化的传播、发展、传承是一项复杂且艰难的工程,而动画主要是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可控性、交互性、系统性可以将纳西族传统的东巴文化在不改变原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革新。但东巴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需要数字化技术,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开辟并形成以东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借助文旅融合扩大东巴文的传播空间和人群。同时地方学校可以形成本地乡土教材,从小培养学生对东巴文的兴趣,加大青少年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段阳.民族文化发展视域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D].西藏大学,2022.

[2]张照明.浅论东巴文字造型艺术及当代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9.

[3]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大家文学杂志社,2010:114-125.

作者简介:

陈蕾,女,1998.09.21,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保山市保山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

赵冬梅,女,1981.12.1,汉族,云南保山,保山学院,大数据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数字媒体

杨润琴,女,1998-,汉族,云南省昭通市人,保山市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

田琎玥,女,2000-,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保山市保山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云南省保山市,678000

项目基金:

保山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SKY2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