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完善“双碳”目标下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浅析完善“双碳”目标下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梁刚

宁夏石嘴山市,中国人民银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  邮编:750002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率先承诺在2030年碳达峰,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而会计监督作为企业管理、国家监督的重要基石,为企业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交易会计处理制度、碳排放交易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等方面出发,分析如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监督,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制度;信息披露;会计监督

一、碳排放交易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首年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挑战,而会计监督作为企业发展管理、国家监督的重要手段,更需要在“双碳”背景下积极完善法规与制度,更好地将会计监督融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为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二、现行碳排放交易会计制度的优劣势

从国内碳排放会计监督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财政部于2016年财政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于2019年12月发布《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相关规定从适用范围、会计处理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列示和披露等方面对相关会计处理进行规范,使相关核算更加简化,在实务阶段更具有操作性。

(一)我国现行碳排放会计处理准则优势。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碳排放交易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巨大,已建成的碳市场上线交易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在“双碳”背景下形成的企业绿色转型为我国碳排放交易会计监督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有利于在大量实践中发现问题,完善会计制度,进一步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碳排放会计监督制度。

(二)我国现行碳排放会计处理准则不足。而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本身来看,相关规定在实践中,相关制度规定能够继续完善。一是制度规定重点排放企业通过政府免费分配等方式无偿取得碳排放配额的,不作账务处理。二是《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规定“重点排放企业出售购入的碳排放配额的,按照出售日实际收到或应收的价款(扣除交易手续费等相关税费),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照出售配额的账面余额,贷记“碳排放权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三、现行碳排放交易会计信息披露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目前全球碳排放交易会计信息披露多以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但全球不同地区的披露标准也不尽相同,现行标准及框架下的环境信息披露依然存在代表性不足、信息披露强制性较弱、环境信息未与财务信息有效整合、审计鉴证难度较大等问题。增强环境财务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显得尤为迫切。

(二)碳会计信息披露发展趋势。从国际来看,在2021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成立了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2021年12月16日,IFRS(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宣布将气候信息披露标准委员会和价值报告基金会合并到IFRS基金会,按照一般披露和气候披露原则要求进行财务信息发布,旨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全球可比的可持续性财务信息。

(三)ISSB可持续性披露准则优势。一是全球区域性优势明显。许多投资者和官方机构呼吁IFRS以其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领导者的地位为基础,利用其在140多个国家及地区制定并推行使用会计准则方面的经验,为金融市场提供全球具有可比性的环境财务报告。在现行不同地区的披露标准不相同、代表性不足的情况下,ISSB在2021年11月3日发布的《披露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的一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可交付成果1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目的在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通用性及普适性较强的财务信息。

四、完善碳排放交易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碳会计监督有利于合理配置碳排放配额。在“双碳”背景下,排放企业需要在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确立长短期减排目标。合理利用会计监督有利于合理配置碳排放配额,优化不同碳排放量的生产资料选择,并能结合企业自身财务状况进行低碳生产技术改造,从而优化管理,发挥会计监督对碳减排的协同作用。

(二)碳会计监督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生产的重要决策安排,企业需要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综合考虑碳排放,将碳会计监督纳入长短期预算规划,比如通过碳会计监督,安排碳排放权的出售或采购、规划生产线升级改造资金安排等,从而会计监督传统优势。

(三)碳会计监督有利于创新绩效管理。通过碳会计监督,有利于向企业管理者等反映经济活动实质与绩效,从而优化企业管理,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管理方式,激发企业潜能,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快绿色转型发展进程,发挥管理会计优势,并在长期实践中创新传统的管理会计工具。

(四)碳会计监督有利于规避风险。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应发挥碳会计监督在防范审计监督风险的作用,通过对完善碳会计监督,有利于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碳会计的绿色监督职能,精准反映碳减排经济活动实质,提高企业在绿色经营中合理规避风险的能力。

五、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碳会计相关准则制定。在碳会计准则制定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在落实好财政部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基础上,积极总结碳市场交易相关会计经验,进一步完善碳会计相关准则制定,设计创新相匹配的管理会计工具,推出相应财务处理指导指南,建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准则体系,有效发挥碳会计监督职能。

(二)加大国际会计准则关注力度。加大对IFRS、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等组织的关注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意见征集活动,意见征集是下一步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风向标,是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方向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意见征集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利于我国会计准则接轨与表达相关利益诉求。

(三)加大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力度。发展创新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风险引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框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对绿色低碳发展风险的作用,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正常开展,防范和化解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的经营风险。构建内部绿色低碳发展维度的合规性和绩效水平评价体系,监测绿色低碳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并适时修订。

参考文献:

[1]曹国俊,国际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发展趋势及建议[J],金融会计,2021(12),21-26。

[2]刘瑞霞,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国际进展[J],中国金融,2021(03),79-81。

[3]涂建明,藕紫秋,叶童,“双碳”目标下的财会监督与企业绿色低碳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0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