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信息化在环境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浅谈环境信息化在环境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薛皓

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   725000

摘要: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在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有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可以有效满足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发展的需求,极大提升环境监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课题研究中对环境监测预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策略。

关键词:环境信息化;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前言:

    信息社会中环境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借助信息化可以实现环境监测的智能性,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深环境保护的力度。但是在环境监测中环境信息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环境信息化发展程度,未能将信息化对环境监测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对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加以有力解决,从而促进环境监测能力的提高。

一、环境监测预警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预警是针对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物质的含量、排放等进行监测,预测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跟踪,将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环境保护与污染预防提供更有效的建议与依据。环境信息化在信息社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技术来实现智慧生态管理,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之中是深入推进环境生态建设与治理的有效方法。

    从1980年开始,环境监测已经通过计算机来辅助监测工作;从1990年后,尝试通过信息系统监测环境问题。在21世纪后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问世,这给传统的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革新了环境监测管理模式,推进环境监测工作与科技的融合。在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同,所以环境监测信息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尤其在数据收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管理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环境预测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初步阶段完成了对空气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重点污染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农村环境污染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等监测系统,这使环境监测信息化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使环境监测工作有了突破性发展。

二、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迅猛,但由于在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对工作的统筹规划能力,导致在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阻碍。

1.信息化能力不均衡 

    在科技的加持下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发展迅猛,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发展的成熟,在很多地区由于信息数据采集与存储能力的不足,造成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能力差异较大。根据现实情况,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程度越高,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能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程度越低,而且发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高端的环境监测信息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能力,加之信息人才众多,而这些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欠缺的,是我们在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2.信息化资源利用不充分

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也已经发展了许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这些珍贵的数据信息却没有充分被利用,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近年来,生态环境系统业务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型监测数据保密性强、针对性强、无法有效整合,造成基层环境工作人员面对业务系统多达十几个,这是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的发展。同时,在对环境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利用上也存在问题,大量的数据仅被用以查询与统计,没有将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到环境监测预警工作的决策上,这使得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很难与环境监测预警工作保持工作步调上的一致,降低了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的价值。

3.基础保障系统不完善

    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依赖于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与体系。从网络运行管理层面上看,构建了云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维护与管理平台、基本网络管理平台等。但在建设之中,由于各个部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每个平台建设都是按阶段发展建立的,所以对其的管理与协调难度较大,对保障体系的优化整合工作非常的紧迫。基础网络管理平台它主要的作用是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管理,监控运行情况,却不能针对监测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基础保障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管制制度支持不健全

    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对应用程序的开发,网络信息共享接口问题仍没被解决,在进行信息数据处理时会出现理解错误,使计算的数据结果不准确。在数据信息传输中,采用了不同的验证方法,所设定的传输格式与传输路径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信息数据失真。同时,在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与个人员的职责,导致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工作质量不高,各个地区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与业务服务能力需要强化。

5.信息安全建设不成熟

    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所包含的信息关乎国家安全问题。技术开发平台与应用平台多代异构混合使用,各平台功能的相互叠加与衔接增加了信息的不稳定性,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除此之外,移动终端、无线网络、虚拟平台等又加大了信息安全的风险,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工作也需要继续重视,提升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三、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策略

1.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实现资源整合的有效方法,尤其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升资源整合的质量。虽然很多信息资源是可以共享的,但是在知识付费的年代,这种信息共享的成本过高,这也不利于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长期目标的达成。所以,我们只有实现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共享,才有可能真正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的大数据生态系统。通过构建与环境监测预警相适的信息数据库,从而增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存储、共享等能力,来实现数据管理与数据接口的完整准确。

2.加强基础保障建设

   加强基础保障建设,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必须实现统一的建立,进一步对运维管理进行分析,整合与优化,实现对运维管理体系的革新,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与监管信息运行系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提高要对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平台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全面对信息系统集约化能力进行提高。

3.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的建立还离不开完善制度的保障。首先,对现有的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制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重视监督的作用。其实,根据当前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制定新的制度,包括对检测设备的维修、信息安全管理等,促进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有制度保障。

4.构建信息化安全体系

    建立全面的安全保护网络,提升信息保护能力。要重视物理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等,利用无线网络、移动终端、虚拟平台等技术提高对信息的保护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安全系统的研发。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重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整合共享资源,加强基础保障,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向进.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20.

[2]任业萌.浅谈环境信息化在环境监测预警中的应用[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2019.

[3]郭乐乐.浅谈环境信息化在环境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9(27):1.

[4]祖丽培亚•铁木尔.浅谈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1,4(2):17-18.

[5]何斌,孙立超,秦山.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探论[J].2021.

[6]曾雅丽.分析环境保护中信息化监控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8):1.

[7]张洁.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7,9(016):96.

作者简介:薛皓(1989.1),汉,男,陕西安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