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方案在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循证护理方案在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张志霞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给予循证护理方案的价值和有效性。方法:以双盲分组法将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各15例,给予A组和B组患者传统护理方案和循证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预防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比较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首次排尿时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案用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循证护理方案; 预防护理;护理满意度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治疗护理中一种常用的侵入性的操作,一般用于需要接受大量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群体中,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这一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现象的发生,不利于治疗护理效果的提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1]。因此,在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感染发生的保障。为了分析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方案的价值和有效性,本院针对收治的30例导尿管留置患者展开了对比护理的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3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双盲分组法将分成两组,A组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0-82岁,均值(71.52±3.63)岁,住院时间3至15天,平均(6.69±2.13)天;B组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0-83岁,均值(71.51±3.65)岁,住院时间2至16天,平均(6.67±2.15)天。

对两组留置导尿管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异不大(P>0.05)且可对比。

1.2方法

对A组患者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性的对症护理、清洁导尿管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

对B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结合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临床护理经验,在数据库内寻找相关的对于患者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相关护理信息,提出临床护理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具体问题包括:留置导尿管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如何预防及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2)寻找循证支持:在提出循证问题后结合实际护理过程中的突出、典型问题采用在数据库内检索关键词的方式寻找以往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及文献,搜集文献中的证据,筛选具有真实性及准确性的资料信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循证护理计划。(3)个性化循证护理具体的实施内容:在护理中应重点做好导尿管留置部位的护理干预,尽量保持患者留置导尿管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减少感染的出现。在平时生活中应通过营养护理、肢体运动等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护士还应全面清洁和消毒留置导尿管室内的环境和卫生,注意手卫生。每周更换尿袋,更换过程中需要避免尿管就按和尿袋的接头分离,保护系统的密封性。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特点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插管现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的拔除尿管,减少感染现象的发生。(4)循证护理效果评估与改进:实施循证护理后客观评价护理效果,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导致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提出,并讨论商议相应的改进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首次排尿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排尿时间为(276.38±32.15)min,B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排尿时间为(350.20±60.29)min,两组相比:T值=4.184,P值=0.000;两组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比的护理满意度、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n/%)

组别

护理满意度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

A组(15)

11(73.33)

 4(26.67)

6(40.00)

B组(15)

15(100.00)

 0(0.00)

1(6.67)

X2

4.615

4.615

4.658

P值

0.032

0.032

0.031

3讨论

导尿管留置引发的感染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多见的感染和并发症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和众多因素相关,可能是由于医疗器械入侵性操作和护理技术等导致的。为了更好的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护士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通过高效优质的护理模式更好的达到相应的护理效果和目的

[2]。循证护理方案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这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流程。在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中给予患者提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个性化循证护理措施的落实和循证护理效果评估与改进等多元化的护理手段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障患者机体的健康水平[3]

由此,循证护理方案在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十分明显,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涧敏,林辛霞,刘贤团,练金凤,黄世英,陆海颖,陈永鸽.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改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158-160.

[2]张岚,王晶晶,李静,魏文桂,苑记清,孙艳,张楠,林梅.目标管理方案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的临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55-1660.

[3]刘贵玉,谢艳梅,严由霞.循证护理模式在ICU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中对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82-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