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水画形式语言对创作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浅析山水画形式语言对创作的意义

杨尧

 62100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要: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在线条、笔墨技法、设色等方面表现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与色彩表现进行阐释,突出山水画中线条的表现性与颜色的表现性;第二部分是从绘画题材与中西结合上对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出发,用黄宾虹为绘画风格进行说明其当代山水的艺术特点;最后总结现代中国画应保留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线条特征,强调山水画形式语言对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字:山水画、形式语言、设色、线条


第一节:形式语言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表现

中国绘画的种类多,人物、花鸟、山水都齐全,各有独特之处,表现手法有工笔和写意的区别。画家石涛认为,天理是山水的本质,墨水是山水的装饰。他强调所有的创作都是基于自然,所有的表现手法都是基于自然,无论画面如何表现都不能离开本源。在《石涛山水册》中有云:“惯写平头树,时时易草堂,临流独兀坐,知意在清湘。”[1]石涛山水画松在画面中主要展示了两种画法:挺立的是平坂松,针叶宽叶茂,6或7笔一组,具有自然的趣味。其次,山脉的悬崖是平缓的,松树往往是倾斜的,又薄又硬,松针又纤细又结实。北宋郭若虚说“画树林的树有许多枝条,弯弯曲曲的,一个树木的特征也有很多变化,树干的弯曲情况,树枝的生长情况,树皮的光滑度等,应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出来。而展子虔的《游春图》画面生动之气多体现在千变万化之线,粗矿线条描绘了山脉,群山错落,岩石壮丽。树、房子、院子、浮桥,人们依依地漂浮在眼前。苏轼继承文同的风格,也汲取了他的绘画精髓,画面自然的气息油然而生,苏轼用笔严谨,线条苍劲有力,他的“随意用笔”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代山水画家都有他们擅长的山水画的笔法与线条,中国山水画的线条艺术已经逐渐发展完善。

从唐代开始,山石树木也多用简洁的线表现。但到了元代,这种简洁的线条又被粗矿的线条所代替。创作中关于表现性语言认识的五代荆浩、以关仝样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将北方波澜万丈的山水在荆浩的《山水节要》中“笔巧而拙,墨重而轻,笔反不能用于笔。墨反不能用于墨。”他认为,要画石与画木的线,应该用行云流水、豁然等特点来表现。有些线可以灵动僵硬,反映山石树木独特的美感。线的表现性语言应与自然相结合,元四家山水画家的作品中都有天人合一的意思,他们标榜“写心中的气魄”,重视主观感情的叙述,如《富春山居图》《六君子图》等。

传统的线条表现在山水画面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使技法更加成熟,使画面更加完整。在重视写生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看来,线条艺术在表现自然的过程中,无疑具有强烈的审美兴趣。

第二节:传统山水画在设色上的表现性

唐宋时期,水墨已出现在更多的作品中,宋代更是达到了顶峰,五代巨然的《山居图》用笔墨来渲染出山峰的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元后至明清时期发展较多,元四家、四王、四僧、扬州八怪,以及近代吴昌硕和黄宾虹等都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画论的一部分章节中,谢赫说:“随之而来”。墨的特性表现了山木树石、云空万象。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记载不同物象的表现方法是对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进行设色[2],以颜色的变化表示季节的变化。黄公望的《山水决书》中说,使用墨的话,应该从浅到深,从淡到浓,表现出墨色的不同。从光的变化来看,在颜色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颜色用于辅助墨水,颜色在墨水中看到。如果能很好地把握颜色和墨水的关系,了解墨与色之间的细微变化,万千山水就会在心里描绘。在山水画的描绘中,强调山的分染与点染的协调合作,不能专于一点而失去整体。强调设色的重要性,在一种颜色中比变化多,在一幅画中比颜色多,依照这样去上色,才能得到想要的画面效果。在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篇》中论述了关于精通设色的理论。《江帆楼阁图》是垂直构图,树木山石造型姿态万千,与自然规律一致。整个画面呈现出耀眼的绿色松石色和深绿,显示了下层的赭石作为装饰点。山石画法和其形状的墨线描绘轮廓,根据其形状不同在用线和设色上进行丰富的变化。

传统山水画的色彩是可追溯的,色彩是艺术中最直观的视觉元素,很快就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和人类的实践密切相关,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中国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传统色彩是基于传统文化,以此来作为重要的载体。

第三节: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形式语言表现

现代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规律,有其干湿厚薄、开合零散、虚实节奏等。在创作中,墨水本身的特征与自然客观因素具有同源性,因此在图象上具有整体的意义。中国山水画作为主要的审美艺术形式,可以反映出作者对自然事物的主观感受,与现代绘画创作中的审美意识和笔墨法则相结合。在中国的绘画中,“以神写意”是推敲包含万象的理和艺术表现的情趣为目的的。

石涛在《苦瓜和尚语录》中写道:“通晓天下万物的变通之法,山川形势的精髓,古今造物、阴阳变化,借用笔墨来书写天地万物,然后陶醉其中”

[3]。古有《千里江山图卷》,这幅画采用“高远、深远、平远”的艺术手法,将石青石绿的设色与当时宋代皇室崇拜天道的思想一致。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体现了对自然事物都向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这种审美倾向与中国的山水画的发展趋于一致。

以黄宾虹绘画特点为例,其人具有独特的艺术思想,继承传统,学古而知新,绘画上摆脱传统山水画在线和形体上的制约。黄宾虹的绘画在构思中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即画面的稳定结构。他在自然写生过程中总结了各种各样的山石、树木的结构,山水画最稳定的结构是三角形。因此在黄宾虹的作品中,背景的最后一座山峰是由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山峰组合而成。这种画法使黄宾虹达到了更高的美学水平。他的画都是作为一幅字来创作的,山水画的章法是汉字的章法。他的线条似乎属于传统,但又与传统不同。他的山水画在笔墨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用笔厚实华丽,有力,画面气韵生动,有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质。墨色焦淡,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画面中的山川巍峨耸立,气韵生动。在不断变化的笔墨技法中,自然景物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在黄宾虹的时期以后就已经进入瓶颈期,刘海粟、林风眠等一代画家在新时代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的影响下,开始探索中国画的革新之路。发展到了现代,在大多数画家都致力于研究中西合璧时,出现了一部分有名的彩墨画家。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对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形式进行吸收,强化了山水画的写实性,丰富了画面的形式美感与视觉效果,使其画面更加具有魅力。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迄今已历经千年以上,有繁荣有没落,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现代山水画家在吸收了传统山水的在线条、颜色的表现与笔墨技法的运用后,结合当前的时代性与社会背景,对画面进行表现。同时现在的年轻画家要着眼于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感知出发,获得创作素材,获得创作手法,博得各方面的养料,真正理解传统,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淑君. 新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转变与创作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于汇洋. 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形式语言的重要性[D].吉林大学,2019.

[3]殷晓蕾·古代山水画论备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年,第 230页

 [4]徐步·中国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2 第 348页

[5] 荆建设.“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代画论家笪重光《画筌》绘画思想研究[J]. 美与时代(下旬刊),2013 年,第 49-51 页


[1]出自 石涛《石涛山水册》

[2] 郭熙 《林泉高致》

[3]石涛《苦瓜和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