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机构特殊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福利机构特殊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与对策

金小丽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必须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特殊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尤为重要。本文从福利机构特殊儿童着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困难并提出建议,努力构建福利机构特殊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福利机构 特殊儿童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随着202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人民越来越意识到,未成年儿童成长的关爱保护,不仅仅指身心健康,把好儿童成长教育的源头关,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福利机构特殊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重要,教师不仅要交给儿童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儿童的道德素质[1],确保特殊儿童在思想政治上健康,在精神上享受共同富裕,才能和普通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二、福利机构特殊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困难及分析

福利机构是一个小社会,机构内营造的主流思想肯定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但大多特殊儿童由于智力受限,对于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理解能力较弱,容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主要困难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特殊儿童自我教育能力差、教育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近几年,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科技的进步及信息媒体的发展,福利机构儿童收容率逐年降低,留在机构内的儿童大多智力残疾程度较重、理解能力受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教育教学和儿童知识吸收都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大龄儿童,在观看电视、接触网络时容易受不良文化影响,叛逆期更加难以管束。

(二)教职工服务能力不强、爱心在现实面前难以顾全

儿童福利机构或综合性的福利中心,大多属于政府单位,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及编制缩减,在编职工数量已无法满足儿童服务需要,导致必须借用劳务派遣、项目多元化用工等方式满足特殊儿童服务各类保障。但劳务派遣、项目多元化管理由于用工经费不高,能招到的项目教师、护理员等也教育程度不高,教育理念受限,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思政政治教育本身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教职工思想认识也不能完全到位,爱心、责任心、敬业意识也不够强,对思政教育口头重视多、落实行动不够实。

(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师生良性互动难以循环

思想政治教育是是一门终生学习的课程,课程体系并非像传统数学语文等课程体系那样专业性很强,普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借助的手段也并不统一。然而在福利机构或特教学校,因为儿童本身及其他各种原因,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单一,儿童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不足、接受度不高、理解力不强。结合特教教学课改也迫在眉睫,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念、内容、形式等可能已经不再符合机构内未成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师生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三、努力构建福利机构特殊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

福利机构不同于机构外普校,也不同于机构外一般特教学校。它不仅承担着孤残儿童养育、安置、教育、康复、医疗等各方面的责任,同时也为这些特殊儿童构建了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的大环境。面对疫情封闭管理、儿童智力残疾等各方面原因,福利机构更加要从源头着手,努力构建福利机构特殊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强化政治引领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福利机构也十分注重加强理论信念教育,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构建常态长效政治学习机制。在教职工层面,通过发挥党员教职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福利机构员工的政治意识,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和普及度,同时通过师德培训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强化素质修养。在特殊儿童层面,也要注重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和氛围熏陶,从小在特殊儿童的心中树立童心向党意识,发挥红领巾学院作用[2],让少先队员真正成为接班人。

(二)优化队伍建设

除了运用设立示范岗、先锋岗,评选先进排头兵等选树典型,加强机构教职工良性榜样作用,还可依托除特教教师外的其他力量提高儿童的思政意识,如发挥社工牵引作用,联动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社工等五位一体融合教育,多方位全覆盖强化儿童思政引领,让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到特殊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重要节点等加强福利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外界的关注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高层次高能力专业性人才到福利机构开展专业性定期志愿服务。此外,还可发挥班主任的导向作用和协调功能[3],充分运用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作用链接资源。

(三)丰富教育活动

不断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发挥德育教育预防功能,借助校园主题活动和主题课程,创设特殊儿童看得懂、能理解、适应快的简洁文化课程,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创设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加强特殊儿童的

网德培养[4],抓住特殊儿童感兴趣、喜欢的热点,如偶像作用”“榜样效应等,摒除盲目追星,发挥偶像正能量余热。依托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效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双向路径[5],不断加强法治教育示范阵地建设,促使儿童从小树立正确三观。同时在开展分类丰富活动中也要重视个体差异,确保因材施教,活动有效。

(四)寻求外部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着实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师范生必修课程,从教师必修素质抓起,也不失为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针对福利机构劳务派遣、项目多元化用工薪资水平低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福利机构进一步优化多元化用工绩效考核标准,提高员工收入水平。鼓励社会各界为特殊儿童发声,为服务低收入人群发声,通过引进项目等手段,多途径缓解福利机构用人压力,提高儿童服务人员待遇水平。还可积极对接面试招聘等,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从事儿童福利工作。

【参考文献】

[1]邹春霞.浅谈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2020.

[2]裘芳.基于红领巾学院进行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1.

[3]张学佳.思想政治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

[4]王怡.论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之职责[C].江西省语言学会年会.2007.

[5]刘佳璇.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实困境与对策探索[J].智库时代,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