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问题与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生态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问题与路径

李鹏

揭阳市环境科学学会   广东揭阳   522000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关乎着生态振兴战略的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的阶段,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成为制约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生态管理主要面临着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基层管理人员能力不够、资金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切实存在的问题,从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生态意识、成立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奖惩机制、健全环境保护法规5个方面建立有效管理路径,探寻显著、可持续管理的效果,生态振兴战略顺利实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振兴;农村生态管理;存在问题;建设路径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大会上提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目标,这既是对实行生态振兴战略方针的准确定位,也是实行农村生态振兴战略的总体路线,为有效促进农村生态振兴提供关键依据和根本保障[1]。随着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对农村生活环境方面展开了一些列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然而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顽固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阻碍。在大时代发展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应从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来考量,充分了解农民的根本需求,确保生态环境管理落到实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总目标。

1 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现状

生态振兴方案的实施使农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建设时期。然而,农村生态环境治管理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加上过去长久累积下来的问题,使得生态管理难以一步到位,粗放化、反复化和碎片化的情况仍然出现,管理呈现难度大、周期长的特点[3]。相较于城镇,农村生态治理才刚刚起步,缺少相关管理经验和管理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困难、土壤和水资源破坏、空气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给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生态振兴是建设美丽家园、促进农村健康发展的基石,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是生态振兴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当前的生活环境存在冲突。针对这种现象,农村生态管理应运而生,其结合农民生活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落实生态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助力。

2 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资金不足

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根据当前情况来看,农村在生态管理过程中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这一现象进而导致农村环保管理设施少,如垃圾回收站点稀少,致使海量农村垃圾乱堆乱放,污水处理设施缺少,造成土壤资源和水资源的严重破坏[4];牲畜粪便随意排放,不仅容易滋生病菌,而且污染环境;缺少垃圾运输车辆。

2.2 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践行者,其意识和行为将对管理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参与生态管理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成为阻碍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乃至生态振兴的一个重大阻碍。

2.3 农村相关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完善

制度和法律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起约束和规范作用,可为其贯彻执行提供保证。虽然我国陆陆续续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的制度与法律法规,但存在这明显的问题,无法发挥其正真的效用。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在职责上存在这界限不明,定位不清的问题,不能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5]

3 生态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建设路径

3.1 加大农村管理资金的投入

资金是乡村生态管理实行的基础,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保障。在分析农村生态管理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管理设备和管理设施数量,熟悉不同工作的资金需求合理规范分配公共资源,提高农村管理资金的使用占比,循序将公共支出向农村转移,减少城乡公共支出的占比差距,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3.2 增强环境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

农民是农村生态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农民生态意识得到了增强,生态环境管理才能有效执行。因此,为提高农民的管理意识,基层政府应发挥有关工作的领导力量,以身作则,在当地实际参与农村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管理氛围。考虑到有些偏远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基层政府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这样可使生态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引到农民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同时,还能使农民在建设过程中培养生态观而不仅仅是经济观,引领农民对生态建设能主观和积极地秉承“绿色的、健康的、无污染的”发展观念,鼓励农民开展新思想、新工作,坚持走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的道路、经济和生态协调共存的道路,共建美丽家园。

3.3 成立生态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农村生态管理是生态振兴的前提,有效落实农村生态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因此,基层政府应成立相关小组,专门负责有关生态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为:选择领导能力较强或者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参与进来,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小组成员了解熟悉自身职责、范围,从而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成员身上。建立生态环境管理小组可使管理工作按照科学指导方法,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进行。基层政府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加入生态环境管理小组,争创文明标兵。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环保奖惩机制

在生态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能够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良性发展。基层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奖惩机制。在环境保护当中,对于发挥领导作用、作出较大贡献的村民进行表扬、鼓励,通过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使其再接再厉,作出更大的贡献,并激励其他未获得奖励的村民更加积极得参与到工作当中。对于少数违法规定的村民,根据其家庭背景、经济情况,适宜地进行批评或惩罚。科学合理的环保奖惩机制应做到不偏不倚,有理有据,执行有温度,落实有保障。

3.5 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

由于农村生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由此,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工作向健康常态化前进,需健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社会意见,按解决当前突出、迫切问题的原则,进行针对性制定,做到依法合理制定。进行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保证执行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使法律法规的真正贯彻执行到生态管理的关键主体和每个事项上。

4 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明生态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一举成功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既是生态管理的实践者,也是领导者,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真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农村生态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依据,以乡村振兴为基本目标,最大程度的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参考文献

[1]于法稳.“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01):44-51+2.

[2]文丰安.新时代加强农村生态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可行途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9(06):32-38.

[3]廖静.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山西农经,2021(18):131-133.

[4]杨庆虎,饶再英.生态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问题与路径[J].中国市场,2022(18):28-31.

[5]鲁珊珊.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1):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