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尔苏藏族民歌的类型与表现特征述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雅安尔苏藏族民歌的类型与表现特征述评

王丽梦

石棉县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

摘 要:石棉县地处西南横断山脉四川段的中部,该县生活着一个相对神秘的族群——尔苏藏族。尔苏在藏族分支中属于人口较少的支系,风俗与文化独具特色。石棉尔苏藏族的音乐丰富多样,如劳动生活、婚丧嫁娶、祈福祭祀等……本文将以不同类型的歌曲为例,分析和探讨尔苏藏族民歌的主要特征(对尔苏藏族民歌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同时对如何挖掘、保护、整理、和传承尔苏藏族民歌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尔苏藏族;民歌;类型

一、研究背景与内容

尔苏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州北部和甘孜州、雅安市南部相邻各县的横断山区,雅安的尔苏人主要居住在石棉县,许多学者对尔苏藏族的音乐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侧重于歌曲与流行艺术的结合、来源、以及歌唱风格。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分析石棉县尔苏藏族各类民歌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研究如何传承原生态的尔苏藏族民歌文化。对挖掘和保护尔苏藏族民歌做出贡献。

二、 尔苏藏族及生产生活环境

(一)自然环境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横断山脉中部、贡嘎山南麓、大渡河中游。本地区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是内地往西藏、云南两省区的重要通道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地貌主要特征属于复杂多样的山地地貌。石棉尔苏藏族居民生活的地方“蟹螺堡子”位于该县的西部,处于高山峡谷地带,气候复杂多样。尔苏藏族的生产经济状况基本以农耕与畜牧为主,因为蟹螺堡子位于大山深处,因此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解放前,狩猎也是尔苏藏族生产、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人文环境

尔苏藏族人口大约三万人,居住于藏、汉、彝交汇的过渡地带,文化多样性丰富。尔苏藏族民间信奉原始苯教的多神崇拜,这和他们千百年的生存环境有关。蟹螺堡子位于地壳活动频繁的横断山脉处,因此在经济落后的时期,尔苏藏族长期与世隔绝。对自然环境中一些奇特的现象缺乏合理的理解,因此他们认为山川、河流、树木都有专门的神灵守候,“环山鸡节”(主要是对山川的祭祀活动)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例子。尔苏人的语言属于藏缅族语言,被学术界称为“尔苏语”有着东、中、西三个方言区,方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语言学家孙红开认为尔苏语与羌语最接近,应属于羌语支。根据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尔苏人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政权。

三、石棉县尔苏民歌的类型与表现特征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用来形容尔苏藏族再恰当不过了。歌舞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古朴的民族音乐与尔苏藏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祭祀等场景,并表现和反映这些生产、生活场景中尔苏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根据场景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尔苏民歌划分为迎宾歌、劳动歌、风俗歌这几类。这些民歌的结构大多都为一段体,每句大多以六言或者七言为主,曲调较为固定。歌词内容也极其丰富,大多都是根据事物或者景物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即兴成分。民歌是尔苏人民表达心灵深处声音的方式;是他们理想和愿望的寄托;是他们表达喜怒哀乐的重要形式。当然它也可以体现出尔苏藏人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观。

(一)迎宾歌

顾名思义迎宾歌就是迎接宾客的歌曲,一般在家中来了客人,或者年轻人订婚、结婚时演唱。最典型的迎宾歌名叫《打娃拿给》歌词大意一般都是主人家谦虚客气的说法比如:欢迎尊贵的客人到我家来,你们千里迢迢的来,我们没有到路上去接你们;没有把杆杆酒给你们准备好;没有给你们杀牲畜。如果对方同样是藏族就会把歌曲接着唱,歌词就是回答主人家先前的话,大体就是说主人家把我们招待的很好,杆杆酒也喝了,肉也吃这首歌的篇幅比较长一段为五句,在每乐句结束的前面要加下滑音,表达主人的满腔热情。这首歌的调性为B羽六声,歌曲中出现多次前倚音。在结束时会吼两个“哦菲”(吉祥如意)歌曲风格高亢、热烈、比较自由。

(二)劳动歌

尔苏藏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生产经济状况主要以散户农耕和家庭畜牧为主,也有协作狩猎活动。伴随这些劳动行为,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劳动歌。这些劳动歌是在干活的时候演唱的,劳动歌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有着鼓舞劳动士气,统一劳动节奏,缓解劳动疲劳的作用。劳动歌主要分为打荞歌和打猎歌两种。

(1)打荞歌

尔苏藏族在收割荞麦的时候就要唱经典的《打荞歌》。在打荞麦的时候,大家围在一个坝子里拿着劳动工具(连枷棒)围成一个圆圈,唱起打荞歌然后开始打荞。打荞时男女的动作要交替着进行,一般为一上一下,一边打一边要围着圈转,以保证所有荞麦都均匀受力。打荞歌的歌词大意是:丰收的粮食堆满仓,大家收割喜洋洋,幸福日子比蜜甜。这首歌一段分为四句,是一个四二拍的歌曲。干活的强度和歌唱的声音大小是成反向关系的。除了打荞,撒荞种、犁地、掰玉米……这些劳动都有相应的歌曲。

(2)打猎歌

石棉县尔苏藏族的主要居住地是蟹螺堡子,堡子四周都是森林茂密的大山,山里有着各种野生动物如野鸡、獐子、野猪、豪猪……每当在冬天动物食物不充足,体力受限的时候,尔苏藏族的男人们便邀约在一起,牵上猎狗唱起猎歌上山了……收获了丰富猎物的人们,首先是要向山神祭祀,感谢大山给予了他们这么多的馈赠。第二才是人们欢聚在一起进行猎物的分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获得相同分量的猎物,这一点很好的延续了原始的狩猎方式。打猎歌是一首五声的徵调式,上下乐句对称节奏稳定,内容朴实无华,情绪饱满激昂。

四、关于尔苏藏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一)政府主导

首先地方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对尔苏藏族文化的保护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出发点大多都是基于文化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对于即将失传的文化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保护,个人认为在今后文化的保护当中,政府更应该“务实”比如:对民间歌手做一个普查,对年事已高的老年人重点保护,收集他们所演唱的民歌,进行录音、录像以及存档,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出版最好。

(二)从个人做起

作为尔苏藏族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更是应该义不容辞。年轻一代的尔苏青年应加强与老一辈的交流与沟通,确保学习和传承最原汁原味的传统尔苏藏族民歌。积极探索各种发扬民歌的途径和渠道。只有我们自己本身有了文化自豪感,有了文化认同感和危机感才能够把尔苏藏族的民歌保护和发扬下去。

结语:

尔苏藏族的民歌及其他关联的古老民间音乐文化,折射出了本族群独特文化信仰和族群情感意识,是藏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两难处境中,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到包括民歌在内的尔苏藏族音乐的宝贵文化价值,并积极参与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本民族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为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与传承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万龙. 石棉蟹螺堡子:尔苏藏族还山鸡节[N]. 四川经济日报,2017-11-02(008).

[2]杨楚.石棉县蟹螺堡子尔苏藏族音乐调查报告[J].商,2014(25):100-101.

[3]周小凤. 石棉尔苏藏族民歌艺术特征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马毅,包天天.尔苏藏族民歌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2):23-24.

[5]王德和,古涛,景志明.尔苏藏族的大自然崇拜[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0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