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间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间的关系

张伟

青岛海洋科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266237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完善当代建筑设计规划,丰富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内容,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地运用传统建筑文化。文中从建筑文化内涵与意义入手,讨论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最后提出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融合的策略,希望对建设设计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文化;联系

1导言

在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住宅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住宅设计单位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满足高利润高效益的住宅特点,还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个性化要求,实现城市住宅建筑的商业化发展。新时期设计人员需要创新设计理念,合理展示建筑设计风格,将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相结合,进而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

2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

2.1建筑文化是建筑设计风格形成的条件

为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展示文化,需要充分思考设计与施工方法、建筑内部与外部的选材,同时还要分析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建筑风格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当地建筑特征,由此呈现更有底蕴、更加独特的建筑类型,最终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呈现别样的建筑,真正实现建筑设计风格和建筑文化的统一。

2.2建筑文化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思路

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对建筑文化来说同样如此,而时代不断发展下我国建筑文化也在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设计理念,其中部分国内建筑也开始具有国际化建筑的风格,这也为设计人员创新建筑设计风格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更加包容国外文化,在建筑设计风格方面也开始结合国外建筑文化理念,并且地域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形成了多种建筑设计元素。艺术设计水平的提升迎合了现代化的发展态势,更推动了建筑文化的创新发展,这在北京鸟巢以及水立方等建筑中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2.3建筑设计风格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建筑设计风格对建筑的整体性以及局部面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设计风格内容以及设计形式都会被建筑文化影响。建筑文化普遍具有时代性以及民族艺术性。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地域性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以及人文风俗影响下的建筑面貌,并且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建筑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也具有了自身特点。此外,建筑设计风格和文化风俗关系密切,比如我国较为落后的地区建筑设计风格创新性不足,并且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特点不够突出;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筑设计风格更加多元化,具有创新性,能够融入一些艺术元素,但是任何地区在建筑设计风格都必将与民族性和时代性密切联系。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住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整个住宅建筑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设计原则:(1)城市住宅建筑的生态性原则,在选择城市住宅建筑的施工场地时,要尽量与原生态系统保持和谐统一,在不破坏原生态系统的本来面貌时,尽可能地满足建筑设计的个性化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城市住宅建筑的各项功能看作一个小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地融合与利用这个小型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结构与功能。有效地提高整个城市住宅建筑区域的综合效益。(2)城市住宅建筑的舒适性,为了能够满足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城市住宅建筑舒适性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确保住宅建筑内部空间的独立性和隐秘性,例如公共活动区域、公共休息区域、卫生间等等,住宅建筑内部的结构除了为住户提供可以居住的生活空间之外,还要为住户以及住户的子女提供可以读书学习、健身锻炼、艺术培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住户对日常生活中各项舒适性需求。(3)城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原则,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都会涉及电源,水源,火源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能够确保住户的安全居住,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落实和完善安保系统,做好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防盗、防滑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整个住宅建筑区域的安全性,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整个住宅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4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融合的策略

4.1传统建筑技术手段的传承

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理念是人和自然共生、和谐发展,传统建筑最终的目的是天人合一、因势利导。而在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要求设计内容要具有创造性,不断追求个性化发展,力求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进行建设。但其实,这两者并非无法兼容。如果在现代建筑中,适当传承传统建筑的技术手段,既能在建筑方法上得到拓展,也能在细节处彰显建筑魅力。比如,对传统的建筑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与拓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建设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该馆时,设计师贝聿铭用壁当纸、用石当绘,将与拙政园同用的一堵白墙当作“宣纸”,在其中描绘山石,营造山水画的氛围感,使博物馆和附近的园林高度融合。这种设计方案是根据传统园林叠石堆山的方法创新而来的,不仅展现了博物馆中假山的独特之处,还展现了工艺和自然的高度融合,受到了行业内外人士高度一致的评价。

4.2空间结构体系的优化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空间结构体系能够给住户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居住感受,在传统的住宅建筑中,通常是将建筑的整体性能作为设计的标准来选择建筑的空间结构。但是现阶段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管理人员要将生态结构和空间结构管理体系作为设计的要点,充分地融合生态设计理念,利用宽阔的设计视角来掌握和管理整个住宅建筑的空间使用情况,实现空间的生态化设计,在建筑场地实际的布置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多种自然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南北朝向的结构设计来说,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内部对照明设备的使用,改善室内的通风效果,降低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此外,设计人员还应该根据当地的风向设计整个建筑物的朝向,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建筑物设计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住户的舒适感。在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住户会对建筑内的采光有很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着重的注意建筑的采光问题。

4.3兼并建筑文化

进行建筑设计期间,建筑结构构造以及形体选择对建筑整体布局影响较为明显,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也要分析建筑结构问题。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能够达到建筑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之后将地域性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合理融入。目前一些大型建筑设计方案都重视文化兼收并蓄以及建筑自身的实际功能,比如北京国家体育场就凸显建筑文化,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协调好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分析民众生活方式、思想情感,然后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进行装饰,以此提升和地域文化的契合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要将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在我国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探索与创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域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契合度,在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建筑文化,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让当代建筑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雁春.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间的关系[J].江苏建材,2022(04):48-49.

[2]吴皓月.城市发展中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居业,2022(07):97-99.

[3]王畅.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2(18):64-66.

[4]姚巍.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