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李克衡

婺源县秋口中心小学    江西上饶3332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有着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如果仅是靠着教师“一张嘴”讲解,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从本质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这对处于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涉及到的数学公式、概念、推理,理解起来更是会让小学生产生畏惧的心态。为此教师要想改变这样的现象,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就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措施,营造出快乐、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唤醒他们的学习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本文也以此通过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有效性的教学措施,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教学;策略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只有感兴趣才会积极、愉快并主动去完成,没有心理上的负担。其次也能将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出来,进行发挥利用,从而达到专注做某一件事情。也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教师在教育时也不止一次地重复这句话,这足以可以看出在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想让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步步高升,还是要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要让小学生成为了我们常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学习状态。而是要为他们创造出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让他们能够放心心中的芥蒂,快乐、愉悦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源自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还是脱离了生活实际,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陌生感,也在无形中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感受数学和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添课堂活力,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根基,也易于他们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的教学内容时,主要是能够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掌握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分苹果的画面图,直观的引导小学生进行感知“平均分”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身临其境的置身于快乐的学习氛围中。

二、加强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加强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及可以帮助他们消化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还是有比较多抽象难懂的知识,仅是依赖于理论性的讲解,是很难让小学生理解的。但是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画一画、数一数、分一分、拆一拆、摆一摆”等动手实践方面的活动,都可以增添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把抽象的知识直接直观化的进行学习,也让他们直接从感性思维转化到理性思维,从而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课时,主要是让小学生通过折纸、剪纸、图画、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促使小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小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先进行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上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剪下来,并得出结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小学生通过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有效的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精心设疑,引发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呈现出来的都是“一言堂”的教学现状,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活跃性,更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小学生学习能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以精心设疑,引发数学知识的悬念性,刺激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也说明了教师要适当拨动思维之弦,诱发小学生能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引起他们的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这课时,主要是能够认识亿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并正确的读写大数。这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比较枯燥的知识点,教师要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要想方设法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为此,教师可以在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具有悬念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吸引他们的视线,并进行提问;“通过看这些数与刚才的数字进行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呢?”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专注力都不能持续很久,思维形式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并且很容易有“喜新厌旧”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具有新鲜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满足他们学习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会产生厌烦感。互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可以为小学数学课堂构建出色彩缤纷、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景象,让小学生能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态度,思维也进入了活跃的状态,充分的发挥出了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让小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做出改变,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自身教学理念,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课堂中精心设疑,引发悬念;运用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汲取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敏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20(97):85-86.

[2]周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南北桥,2020(12):80.

[3]谢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