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悦读、趣读古典名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让学生悦读、趣读古典名著

沈一媛

合肥市滁州路小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了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逐步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部编版从中年级开始,就编排了“快乐读书吧”,以此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五年级下册结合课文中编排的“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开始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让学生在古典文学的阅读中获得审美享受,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升华精神品质。

一、“悦”中导读

古典名著写作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人物众多且关系较复杂,一些语句表述学生较难理解,学生阅读有畏难情绪,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初识古典人物

四大名著中刻画的众多人物形象丰富多彩:诸葛亮足智多谋,武松武艺高强,孙悟空神通广大,林黛玉多愁善感……这些人物形象学生都很喜欢,有些学生对他们已经有所了解,在导读时,可以让知道的学生先说说这些人物形象特点,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四大名著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图片,可以是动画形象,也可以是影视作品形象,让学生认一认。再出示一些名著中对人物外貌的描述,让学生试着将这些语句和人物连一连。这里以《西游记》中对猪八戒第一次的介绍为例:“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通过关联人物形象,阅读名著语言,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再如《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人人都有一个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些绰号,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品精彩故事

    四大名著中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人们耳熟能详,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烧赤壁、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黛玉葬花……有一些情节学生已比较熟悉,在导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影视剧片段,设置“猜情节”的教学环节,再请学生阅读书中对应的内容,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描写的精妙,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3.初学阅读方法

(1)关注体裁结构

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小说,在导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目录,发现每本小说都被分成了若干“回”,了解每一回的标题都能概括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如《水浒传》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回目,能大概了解本回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再阅读其中的内容,联系回目,加强把握章节的主要内容。

(2)查询背景资料

    四大古典名著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上,如《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前,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的创作情景等,如曹雪芹的家世和他穷困潦倒创作《红楼梦》的相关资料,学生借助资料对作者、创作背景深入地了解,也让他们更进一步有了走进古典名著的兴趣。

(3)适度“囫囵吞枣”

    古典名著因为创作时间久远等原因,一些语言的表达方法与现在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对于这些语句,有的名著版本会有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交给学生多种方法猜测,如结合平时看过的影视作品大致了解;联系上下文中内容理解;有些词语可以通过拆分、逐字理解;有的甚至可以通过猜测等方法来尝试理解,对于实在猜不出来的也不用过分纠结,大可以跳过去继续往下读,不影响整本书的阅读即可。对于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要允许学生适度“囫囵吞枣”。

(4)回看影视作品

    四大古典名著都被翻拍成了影视剧,在阅读的同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合适的版本,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得到更多阅读的兴趣。像《西游记》,学生可能已经观看过多个版本的影视剧或动画片,可以直接阅读名著。而像《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关系较复杂,语言描述文言化相对多一些,学生直接阅读名著可能难度较大,建议先观看影视作品,对人物有一些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后再进行阅读,降低了阅读坡度,便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4.初定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是阅读古典名著,虽然是小学的高段学生,但依然是一项浩大的阅读工程,因此制订合适自己的阅读计划是保证顺利完成阅读的重要条件。四大古典名著是章回体小说,其中《西游记》《水浒传》各100回,《红楼梦》《三国演义》各120回,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每天读一回,对于阅读能力薄弱的学生,两天阅读一回,寒暑假期间可以适度增加阅读量。计划的最终制订者必须是学生而不应该由教师或家长代替。

由于四大古典名著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叙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导读时教师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特点,可以从学生比较了解和感兴趣的《西游记》入手指导阅读,学生有了阅读名著体验后再进行拓展阅读其他名著。

二、师生共读

笔者认为理想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式是师生共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阅读进度,了解学生阅读时所可能遇到的困难,便于师生关于阅读的交流。教师也从阅读古典名著中汲取到了古典文学的滋养,对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难能可贵的。

  1. 持续关注阅读进度

阅读古典名著,时间战线相对较长,学生因为自身生理特点,持续性较差,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激励学生持续阅读的热情,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利用班级群进行阅读打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每天打卡自己的阅读进度,了解同伴的阅读进度能促进学生坚持阅读。教师通过和同学一起阅读打卡,互相激励和督促,在这里不得不强调,师生共读对于阅读的有效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1. 组织读中交流

阅读的同时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适时安排分享和交流的环节,会让阅读的过程更加顺畅,充满趣味,吸引学生坚持下去。每天在班级中安排一名同学进行5到10分钟的阅读交流,可以是早读时间,也可以是午间阅读时,交流的内容要多样化,可以是精彩片段赏析,阅读体会交流,人物分析评价,阅读困难疑惑……其他学生可以对交流的内容进行反馈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因为阅读在持续进行,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入,前面所提出的疑惑有些在后面的阅读中就有了答案。

三、“趣”分享展示

在阅读名著中或阅读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享展示活动,以巩固阅读的成果,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

1.“趣”演名著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表演课本剧“情有独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由结合分组,需要调剂的,教师可以帮助调整人员,选取编排故事情节等。高年级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都超乎老师的想象,他们会自行准备道具、服装、安排时间排练等,表演结束可以评出“最佳表演组”“最佳服饰组”等。

2.“趣”说名著

    说故事、听故事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名著故事会”,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或章节准备练说后先在小组中进行“海选”,脱颖而出的“故事王”再进行班级展示,展示前建议教师进行单独的指导,力争让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这既是对说者的一次极好的锻炼,同时也增强了听众的视听效果。最后师生共同评议出奖项。

3.“悦”读之旅

    阅读名著相对于阅读其他类书籍时间较长,因而阅读的体验也更为深刻,进行一次阅读汇报既是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的回顾和梳理,也是对阅读方法的总结和阅读感受的交流。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制作PPT展示交流兴趣浓厚,在PPT中,有的学生将阅读计划表、阅读记录(书上的批注、摘抄等)拍照插入其中,有的绘制了“西游”路线图,有的制作了人物介绍卡片,有的将影视剧音乐或视频插入其中,有的设置有奖竞猜环节,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

4.名著知多少

如果说以上几种分享展示方式有些“高大上”,对于一些不善言谈、没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那么开展“名著知多少”的知识竞答就比较接地气。班级中每位同学出两到三道关于名著的题目并给出答案,以选择为主,填空为辅,教师收集后进行筛选整理修改,形成知识竞答题目。竞答方式可以结合班级学生情况,模仿一些电视节目进行分组知识抢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为学生自主出题考自己,所以学生会更加认真,对名著的阅读也更细致。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名著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

以上这些分享展示方式还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在学校的同一年级中开展此项阅读分享展示活动,涉及面更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积极性自然也更高,取得的成效也会更好。

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指导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让学生吸收名著中的艺术精华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的基本准则。